谈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2018-01-06马玉兰
摘 要:适当的学生作业不仅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避免滥和难,特别不能太随意,要本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进行科学设计,精心布置,使作业更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审美;个性;生活 ;评价
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巩固,更是对所学知识的课后拓展练习,同时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多数语文教师为突出本学科的地位,不管学生的主观感受如何,更不管学生的能力如何,总是布置过多作业,期望抢占更多时间。其结果导致学生由起初的反感语文作业,发展到厌恶语文学科,最终演变为疏远语文教师。资料作业多,表现在一些语文教师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语文作业的设计体现不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喜欢把各种资料中的考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还自认为这正是彰显优秀教师的绝美之笔。甚至还有些老师的语文作业过于简单,总是一些抄写课文、生字、句子等不需要开动脑筋的题目让学生重复练习,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所以,语文教师要正视课后作业布置存在的滥、难、随意等问题,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设计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紧扣学生的思想脉搏,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巧妙设计作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一、 关注学生的审美感受
语文课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要引导审美主体——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审美的客体,文质兼美,语言文字合乎规范,蕴含诸多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教材。那么,我们的语文作业就没有不注重审美的要素,不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个寻找美感受美的过程的理由。柏拉图也提出过“要让青少年不知不觉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如关于朗读、背诵作业的布置,我一般会在一学期举行两次朗读比赛。让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通过优美乐曲的渲染,诠释意境,掀起情感的波澜。有秋风萧瑟中的离愁别泪,有温婉缠绵的思亲怀人,既有大江东去人生如梦的感叹,也有决战沙场矢志报国的豪情。一次,在诵读《观沧海》时,一男生配以精彩绝伦的沙画表演,使大家沉醉于优美的视听演绎中,如临其境,感受曹操澎湃的激情、雄浑豪放的风范,收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样的作业早已不是强迫学生的单调乏味的抽背默写,而是一场场视听盛宴。不但感受到了音乐绘画舞蹈诸多艺术的美,更领略了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诗意的美。
二、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注个性的作业,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不同,布置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不同、作业角度不同的各种作业,体现出作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目前统一单调的作业要求全体学生毫无选择地完成,如此一来,一刀切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体差异,使学生视其为课业负担,丧失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显得非常疲乏,把写作业当成是一件痛苦的差事,把作业的正面影响消失殆尽,而作业的负面和消极的一面全部放大并凸显出来了。因此教师必须要优化作业设计,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必须关注层次不同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量做到分层布置作业。如学了《次北固山下》一诗后,可以布置不同层级作业。第一层级为背诵默写这首诗,第二层级为把这首诗改写成现代诗,第三层级为欣赏这首诗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第四层级为相近诗的比较理解。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同时选择两个以上层次的作业。这样,处在不同水平上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挑战的乐趣。
另一方面,对于写作作业可以让学生以“感受生活,展示个性”的原则,自选素材,自拟题目,自定写作时间、地点。教师只需提供每次作文作业的要求,每個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自己的学习能力设计适合自己的作业。学生在一定期限内上交文章就可以了。有了自主权,学生就会选择最具灵感的时机,真实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改善作业效果,让学生负担停留在适当的度上。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必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三、 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我们时常提到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曾记得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阴险的、慈祥的、趋炎附势的、安分守己的、唯利是图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脸谱跃然纸上,当同学们经过讨论认识了生活中的这些脸谱后,对文本中人物的认识也就入骨三分了。从生活的原点出发学习语文,读取语文的方法,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形成的民风习俗也不尽相同,在教授这类文章时,我就确定一个主题:本地风俗知多少?让学生搜集本地的历史和名胜、婚丧习俗、方言民谣等等,通过认识对比,学生不仅对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有所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知识的积累,也不使课堂教学僵硬化。
總之,课堂之外的语文天地更为广阔:马路边的广告牌、电视上的广告语、东西附带的说明书、营业员得体的话语……由此,我觉得语文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必须把作业引向生活,引入生活的活水。
参考文献:
[1] 于漪.在美的世界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学习,1989(04).
[2] 王培峰,于炳霞.面对新课程,作业怎么做[N].中国教育报,2006(4).
作者简介:马玉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高关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