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8-01-06赖春明

考试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摘 要:随着不断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思维性,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小学课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途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新课改

创新思维能力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的特征,往往不受从众心理和定式思维的限制,是一种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为此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旨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一、 运用微课,营造趣味化教学情境

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形式能够对于知识存在以及运用进行模拟,更为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再现和还原。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以及呈现方式,能够实现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环境的构建。能对于日常教学中的偶发事例进行总结,通过微课案例形式,将知识引入课堂案例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动力,实现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微课创造情景环节,鼓励更多知识点的创造,加深必要知识点的理解,满足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需要。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通过情境创设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首先,利用课堂教学的情景化,保证学生在宽松环境下学习,能有效激发学习思维,有利于实现思维创新;其次,通过情境化的方式,能积极且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阶段,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注意力;最后,合理利用情境化教学模式,保证学生能在富有兴趣的情境中深入开展学习,进一步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四边形”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小学生能够认识并了解四边形的性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将四边形的空间观念传授给学生,能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以及观察比较能力。在微课课件教学中,通过情境图的创设,在积极教学引导下,通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进行说明,将图形教学内容插入其中。最近,羊村发生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家图形店诞生了,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喜羊羊一个人很难忙得过来,于是打算进行招聘活动,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应的图形知识,请问,哪个小朋友愿意尝试?在课堂情景创设的基础上,能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数学中的图形知识点带入实际生活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寻找现实中的空间和图形问题。

二、 引入“游戏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结合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当地引入游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通过游戏化教学,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情境以及生活经验,掌握相关的位置方向的知识点。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详细介绍我国古代进行方向辨认的经过,了解到人们通过树木的年轮、太阳、指南针等进行方向的辨别,能保证学生对于方向有着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带领小学生去操场上进行游戏,目的就是进行找方向的练习。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在操场上进行东、南、西、北方向的辨认,同时,还提示学生进行四个方位的建筑分布情况。然后,带领小学生回到教室,让大家进行交流。利用游戏教学,不单单能使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加巩固,同时还充分利用了小学生活动的天性,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 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会觉得好奇。例如,在对钟表知识课进行学习时,目的则是让学生建立一分钟、一秒钟的时间观念,并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出时间的概念,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录音,让学生去猜这是什么声音,大家自然都十分熟悉这是钟声,在引导之后,带领大家进行钟面的观察,了解各部分结构。另外,在教学课件中,绘制了钟面,方便于学生清晰观察钟面的内容。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数字和指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拓展说明,进行钟面上数字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时钟如何表示时间。教师还可安排下学生在放学后,拆开自己的废旧的钟表,主动研究钟表的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既能充分掌握“时、分、秒”的概念,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改下,教师应灵活运用启发式、设疑式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中“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小学生已经能够掌握表内乘法,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熟练计算,在此基础上,主要进行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两部分内容。本单位教学重点则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内容,学生应该掌握基本方法,这是其中的基础内容。针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知识点,大部分小学生能快速进行列竖式计算,并正确得到题目答案。经过实践检验,部分学生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存在进位情况,或者因数存在零的情况,这些都较为容易出错,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并不扎实。这时教师则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小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将趣味性内容加入其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精讲多练的思路,不断挖掘小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多角度来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为小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彭静.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业,培养学生优质学品[J].才智,2017(22).

[2] 朱丹.农村改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环境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7(23).

[3] 王瑾.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文化构建及意义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

[4] 代乐乐.探究型学习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

[5] 王昌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7(29).

作者简介:赖春明,福建省龍岩市,福建省长汀县策武中心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