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2018-01-06卢波
卢波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数感的要求,除了在认数和建立数概念的教学中,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形成学生数感是很重要的,计算教学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计算教学;数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169-0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迅捷反应,思路简洁,有些学生苦思冥想,姗姗作答。这实质上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现象——数学气质。在前一种数学气质中,学生总是自发或自觉地倾向于自接的数学棱镜去认识数学对象和学习内容,进而成为数学气质中的精髓——数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1.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感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需要。因此,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得感知,体念、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情境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的过程。如人教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课中,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森林运动会场景,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知生活中存在"幾加几"的特殊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每张桌子有2台电脑,4张桌子有几台电脑"实际场景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明白算"几个几一共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而且用乘法简便。在这样的现实情景中体会了乘法运算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建立了数感。将有利于学生推导和理解乘法口决,也为以后探索乘法计算打下了基础。
2.借助笔算培养数感
笔算就是借助纸和笔,完全、清晰地记录下思维的过程。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了解每一步的含义,即算理,对于掌握计算方法非常重要。而关注笔算的算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如在教学"把7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支铅笔?还剩几支铅笔?"这道题目时,笔者让学生用小棒动手操作,出现了两种分法:第一种,先分根,再分捆。学生先拿出3根小棒,每人分到1根;再拿出6捆小棒,每人分到2捆,然后把剩下的1捆小棒拆成10根,每人分到3根还多出1根。因此,每人分到1根+2捆+3根=24根,还剩1根;第二种,先分捆,再分根。学生先拿出6捆小棒,每人分到2捆;再把剩下的1捆和3根合起来分,每人分到4根,还剩下1根。因此每人能分到2捆+4根=24根,还剩l根。观察、比较两种分法的操作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种分法受3根小棒的诱惑,先分根,三次才能完成;第二种分法两次就完成了操作活动。显而易见,第二种分法更简单、更合理。由此,除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与等分小棒的操作相互对照,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归纳中培养数感
数感具有模糊性,它可以通过知识快的连动,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关联和区别,在比较与沟通中增强知识的连动性,如教学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后,教师可以出示各种试商方法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并分类归纳。再通过教师的疏导,与学生编成儿歌来诵读:"一、二丢,八、九收,四、六当五来动手。'四舍'商大减去一,'五入'商小加一好,同头无除商八、九。折半试商请用五,余数必小要记牢。"再如"比和比例尺"的复习,可以通过"意义--性质--计算--应用"疏理归纳,使形式和内容连动一致,再通过引导弄清易混问题。如"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根据不同,所以计算过程和形式也不同。这样使学生数感的模糊性更加清晰,发展了数感。
4.估算优化数感
估算本身是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反映人对实际情境中数和数量及其大小范围的了解和把握水平,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因此,加强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优化、巩固学生的数感。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时机,创造性的开发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并说明自己估计的合理性。在这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方法,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其次,应用估算。如计算5.98×4.1,先让学生估算,可以看作6×4;所以积一定在24左右,然后再笔算;如遇到工程问题"筑路队要修一条公路,甲队独修要30天,乙队独修要20天,两队合修要多少天?"可以要求学生很快地确定大概时间,再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这样的估算,是学生在笔算中取的相应的感觉,体会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对数感十分有利。
5.结语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老师要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文斌.农村小学生数感现状的测量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秦倩华.计算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12,(09):95-96.
[3]周明抖.第一学段学生数感培养之我见[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