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法
2018-01-06芦国秀
芦国秀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135-01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课改浪潮,很多教师面对新的教材、新的课改理念,总是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如何应对。本人根据多年基层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教法浅谈如下见解: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上讲台讲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学生在讲题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听讲,及时有效地提出意见。
例如:我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时,在讲完"长方体的认识"后,布置的作业是预习"正方体的认识"并为下一节讲课做好准备。这节课开始,同学们争着讲题。我先叫了一位中等生,这位学生手里拿着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接着,引导学生向他提出不懂得问题。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都积极思考,都想问一个问题难住他,后来,有几位学生问了几个问题,他都一一做了解答,而且讲解的很清楚;最后,我让没有机会上讲台的学生在他们小组进行讲解。这节课大家学习气氛特别浓,一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各有所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么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课堂中展开合作学习
新课程教材重素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要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并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提供需要学生合作交流来解决的问题,设置教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活动。根据教材特点有效地组织、协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创设有利于合作的心理环境。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建立学习目标、奖励、角色、材料等方面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条件,让学生能在合作互动中获益,不仅自己获益,更要让合作伙伴获益,使学生感受到能为别人带来的快乐,自己更加快乐。
但并非所有的活动都适于合作,合作学习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可以选用。实际上,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活动,就不适于合作。需要探究、值得思考、发散思维的活动。
3.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教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南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血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得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1个10),十位商1;剩下一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已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學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