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伦理观在政治课堂中初步构建

2018-01-06刘志洋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政治课堂

刘志洋

摘要:作为德育的主渠道――高中政治课是建构在人的生命基础之上的社会实践活动。高中政治课堂在构建生命伦理观遵循生命化原则、生活化原则和情感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整合性、人文性的教学目标,突出"人性养育的理念";开展生活性、社会性的教学内容,倡导"真实情景中生命教育" 和构建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营造"科学生命伦理的环境"。

关键词:生命伦理观;政治课堂;人性养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036-01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高中政治课是建构在人的生命基础之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文化影响的最终产物——生命伦理观,直接影响生命意识的激发,是存在于人格深层结构中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指引着人类的行为,体现了生命意志的成分。因此高中政治课应该担负着培养学生生命伦理观的重任。

1.構建生命伦理观的重要性及现状

1.1重要性。随着生物、医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环境和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的生命权利与尊严,以及关于人们个体生死选择自由等问题上的伦理困惑,而这些困惑的澄清、讨论与解决都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于生命伦理知识的掌握,以及人们解决生命伦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构建科学的生命伦理观,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并推动他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用科学的生命伦理观来分析和处理问题,抵制诱惑,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判断。

1.2生命伦理教育的缺失。笔者以某中学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900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900份,收回调查问卷900份,其中有效问卷8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7%。问卷主要包含了当前高中生对艾滋病人、学生中暴力事件、流浪猫、落水救人及校园惨案的看法等五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能够尊重动物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但仍有30%的学生存在歧视艾滋病人,对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不能有冷静、客观地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折射出我国国民教育中有关生命伦理教育的缺失。

2.政治教学构建生命伦理观的初步探索

2.1制定整合性、人文性的教学目标,突出"人性养育的理念"。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中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立体价值观,并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人性的养育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导目标。为此,政治教师应本着"三者和谐发展""突出人性养育的理念"去设计课堂教学,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殿堂,又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笔者在备高一《经济生活》(新课程人教版)第五课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时,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浅显易懂,备课时一直在想这节课应该给学生什么?我能给学生什么?"就业是民生之本",可见"劳动和就业"与学生的今天和未来息息相关。知识是基础,更关键是一种观念,那我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劳动是光荣"、"热爱劳动""知识就是财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法律维权意识"等观念呢?我在人才招聘网上找到了三则招聘启示,通过采用模拟招聘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2.2开展生活性、社会性的教学内容,倡导"真实情景中生命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体现在"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突破了学科中心视野和"文本"视野;重视知识学习的情境性、生成性、联系性、发展性。高中政治课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视为生活实践、生命发展的过程,体验生命世界本身就充满知识和需要知识的道理,深刻领悟知识所蕴涵的生活和生命意义。

例如笔者在讲授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内容时,结合刚刚举行的学生会选举大会,要求学生展开讨论:你参加了选举吗?你选了谁?为什么要选他(她)为学生会代表?然后由选举学生会代表扩展到人大代表。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拥有了选举权的同学尤其兴奋,因为他第一次享受了这一权利,感受到自己作为学校主人翁一份子的存在价值。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要珍惜手中的权利,尊重自己生命教育的感性认识。

2.3构建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营造"科学生命伦理的环境"。在生命伦理观的构建中应从更多地关注由"外"灌注转变为由"内"建构。在《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里包涵的世界观为生命伦理教育提供了基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紧密。为了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伦理观,笔者在讲授《矛盾的对立统一》特地开展了一场辩论赛,辩题为"科学技术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不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前学生往往简单地认为: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会有人类文明的进步,甚至直接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认为科学技术几乎具有无限的社会和文化功能,相信唯有科学才是解决所有科学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唯一良药。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辩论中,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科学与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生物资源的锐减、温室效应、生化武器的制造、克隆技术的滥用、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等问题也是科学与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通过辩论学生不但领悟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的思维方式"等观点,而且有了更深的感悟,从而为树立科学的生命伦理观打下基础。

生命伦理观提供了一个伦理框架来评价人们的具体行为,高中政治课堂在构建生命伦理观中应遵循生命化原则、生活化原则和情感性原则,从而使课堂向生命个体的无限未来开放,实现生命意义的不断超越。让高中政治课堂真正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猜你喜欢

政治课堂
高中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