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尼华裔小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

2018-01-05李利吴辰琛王瑶瑶陈婷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汉字

李利 吴辰琛 王瑶瑶 陈婷娟

摘要:本文采用漢字判断和汉字书写两种实验任务探讨了印尼华裔小学生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特点。实验选择了三、四、五年级共50名被试,采用随堂纸笔测验,总的结果发现,印尼华裔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汉字正字法意识,但这种意识的发生机制和具体体现相对较弱,并表现出形成较早、发展缓慢的特点。依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海外少儿汉字教学应强化对汉字的认和读。

关键词:正字法意识;汉字;印尼华裔小学生;海外少儿汉语

一、前言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掌握汉字是积累词汇的关键,是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的基础条件,其对汉语母语者或汉语二语者的汉语学习成就而言都非常重要。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表音文字不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且读音与构形相符程度较低,故汉字学习一直是汉语学习的一大难点。汉字由笔画、部件构成,不同笔画和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才能构成汉字。这种规则即是汉字的正字法规则,而对这种组合规则的意识则是正字法意识;正字法意识在学习者字词识别、词语习得和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学习者是否顺利地产生和发展了汉字正字法意识,对其能否有效掌握汉字以攻克学习汉语难关而言至关重要。

以汉语母语者为对象的汉字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中国儿童在小学低年级甚至是学龄前阶段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汉字正字法意识。李娟等人(2000)的研究较早,他们采用真假非词判断任务,发现儿童的正字法意识以识字量为基础发展,在小学一年级已经萌发,但直至五年级才基本完善,且左右结构的汉字正字法意识优于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最近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就已经具备汉字的整字和部件的形态意识,一年级儿童在部件位置意识和笔画形态意识上有了较大提高,到三年级,正字法意识仍在继续发展。更进一步,有研究以北京地区小学儿童为对象,发现正字法意识对儿童书写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针对汉语二语者汉字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大多以成人为研究对象。一些研究考察了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状况。较早且较经典的研究是鹿士义(2002)的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发现,留学生的正字法意识是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初学者到高级阶段形成正字法意识大概需要两年时间,结构类型会影响正字法意识的发展,且这种影响在高级阶段学习者身上表现得更明显。另有一些研究则重点探讨了母语背景、汉语水平和汉字结构等对汉语二语者正字法意识发展的影响。例如,李利等人(2014)的研究采用汉字判断任务和汉字书写任务,结果发现,留学生的正字法意识随着其汉语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当其汉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母语背景对汉字识别的影响较小,对汉字书写仍然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年龄趋向低龄化,海外少儿汉语的习得情况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关于少儿汉语二语学习与教学,研究者普遍认同的一点即是趣味性原则。他们认为,少儿群体的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动机,学习自主性较差,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兴趣则是学生在汉语课堂保持长久注意力的源动力,激发少儿学习汉语的兴趣是海外少儿汉语教学的第一要义。正因如此,在海外少儿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担心汉字学习的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让其心生畏惧,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选择了淡化汉字的教学。而实质上,目前海外少儿汉字教学因教材设置和教学思路等方面的制约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有研究者指出,大部分针对海外少儿的汉语教材均为“词本位”的教材。在国际汉语教学界倡导的“随文识字、语文一体”教学思路的影响下,汉语教师的关注点也多为词汇和语法,较少针对汉字的读写进行专门性的教学,汉字往往是作为一个词汇单位教授给学生,在整个汉语教学中处于附属地位。

在上述背景下,海外少儿作为汉语为二语学习者其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情况如何?该群体的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研究以印尼华裔小学生为对象来探讨上述问题,选择的是印尼泗水市崇高基督教学校的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借鉴李利等人(2014)正字法意识研究的方法以限时纸笔测验的形式,实施了真非字汉字判断和汉字书写两类实验任务,对印尼华裔小学生汉字判断和汉字书写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二、实验1

(一)研究目的

探讨不同年级印尼华裔小学生完成汉字识别任务中的正字法意识发展状况。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印尼泗水崇高基督教学校的50名小学生,其中,小学三年级学生18名(女生10人,男生8人),小学四年级学生16名(女生7人,男生9人),小学五年级学生16名(女生8人,男生8人)。所有被试在幼儿园时期已接触汉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正式学习汉语并书写汉字。被试均使用北京中国语言文化学校编写的《汉语》系列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教辅材料为同系列的《汉语练习册》和《汉语习字本》。被试每周上六节汉语课,每节课35分钟,课型均为综合课。

2.实验材料

正式实验材料为32个汉字和32个非字,32个汉字中有16个选自被试所使用的《汉语》系列教材,都是被试熟知的汉字(如:春、算、情、钱),另外16个汉字选自《现代汉语词典》,确保是被试不熟知的汉字(如:毳、耋、鸾、歙),两组汉字在部件数(p=.125)和笔画数(p=.874)上没有显著差异。汉字的结构类型包括上下和左右两种结构。32个非字都是由汉字改造而成,都不符合汉字正字法规则

3.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3×3混合设计,年级为被试间变量,包括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三个水平,汉字的种类为被试内变量,包括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和非字三个水平。因变量是被试汉字判断的正确率。如果被试具有一定的正字法意识,那么他们对认识的字的判断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对不认识的字和非字的判断;进一步,如果被试的正字法意识比较弱,那么他们对不认识字的拒绝难度可能会明显大于对非字的拒绝难度。

4.实验程序

實验在课堂上完成,采用限时纸笔测验的形式。实验材料以PPT的形式在投影仪上显示,汉字和非字随机呈现,每次只呈现一个。实验开始时,先呈现带有非字或者汉字的幻灯片,显示时间为2秒,然后再呈现一张空白幻灯片,显示时间为3秒,要求被试在空白幻灯片显示的时间内进行词汇判断。如果判断为“是”汉字,则在答题纸上写上“T”;如果判断为“不是”汉字,则在答题纸上写上“F”;如果时间太短了,要写上“0”。正式实验开始前,先让被试完成2个汉字和2个非字判断的练习,以熟悉实验程序。

(三)结果与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被试对不同类型汉字判断的成绩比较见表1。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汉字类型主效应显著,F(2,94)=145.645,p=.000,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F(2,47)=0.624,p=.540,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4,94)=3.981,p=.005。

对不同类型字的判断成绩进行总体的两两比较结果发现,被试对于认识的字判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对不认识的字(p=.000)和非字(p=.002)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被试对于非字的判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不认识的字的判断正确率,p=.000。

对不同年级被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针对认识的字,三个年级被试的判断正确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100);针对不认识的字,三年级被试的判断正确率显著高于五年级被试的判断,p=.0 16,但三四年级(p=.091)和四五年级(p=.452)被试问的判断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针对非字,三四年级被试间的判断正确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806,但五年级被试的判断正确率均显著高于三年级被试(p=.019)和四年级被试(p=.039)。

三、实验2

(一)研究目的

探讨不同年级印尼华裔小学生完成汉字书写任务中的正字法意识发展状况。

(二)研究方法

1.被试同实验1。实验1完成一个星期后实施实验2。

2.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24个汉字,其中12个汉字选自被试所使用的《汉语》系列教材,确保是所有被试认识的汉字(如:晚、借、觉、哭),另外12个选自《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确保是所有被试不认识不熟悉的汉字(如:啻、趸、棱、),汉字的结构类型包括上下和左右两种结构,两组汉字在部件数(p=.098)和笔画数(p=.210)上没有显著差异。

3.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3x2混合设计,年级为被试问变量,包括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三个水平,汉字的类型为被试内变量,包括学生认识熟知的字和不认识的字两类。因变量是被试在限定时间内书写汉字的正确率。

4.实验程序

实验在课堂上完成,采用限时纸笔测验的形式。实验材料以PPT的形式在投影仪上显示,限时随机呈现学生认识熟知的汉字和不认识的汉字,每次只呈现一个。实验开始时,先呈现带有一个汉字的幻灯片,时间为5秒,然后呈现一张空白幻灯片,时间为15秒,要求被试在空白幻灯片呈现的时候写下前一张幻灯片所显示的汉字。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为了让被试熟悉实验程序,先让被试按照此要求完成两个汉字练习。

(三)结果与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在spss19.0中进行统计分析。被试对不同类型汉字判断的成绩比较见表2。

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汉字类型主效应显著,F(1,54)=169.144,p=.000,不同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2,54)=26.979,p=.000,两者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54)=27.748,p=.000。对不同类型汉字的书写成绩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被试对于认识的汉字书写正确率要显著高于不认识的汉字,p=.000。

对不同年级被试进行分析发现,无论认识的字还是不认识的字,三年级被试的书写正确率均显著低于四年级(前者p=.006,后者p=.000)和五年级(前者p=.001,后者p=.000),但四年级和五年级被试的书写正确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前者p=.614,后者p=.239)。

四、讨论

在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影响下,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持续升温。海外少儿汉语也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共建立1073个孔子课堂。印尼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尼华裔小学生因其祖辈大多会说汉语,他们在正式学习汉语前有着非正式的汉语学习经验,但其母语印尼语也即印尼官方语言却又为浅度正字法拼音文字,故印尼华裔小学生的语言成长环境较海外其他非华裔儿童来说有其特殊性。因此,本研究将印尼华裔小学生作为一个个案,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为切入点,对海外少儿汉语学习的情况所进行初步的探讨。依据本研究两个实验的结果,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展开和思考。

首先,从整体上看,印尼华裔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汉字正字法意识,但这种意识的发生机制和具体体现两个方面都比较弱。本研究实验1中,被试将认识的汉字判断为“字”的正确率都在90%以上,认为非字“不是字”的正确率都在80%以上,实验2中被试在短时间内的汉字书写正确率都在85%以上,这些结果初步表明他们对于汉字已经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然而,在实验1中,三年级学生将不认识的字判断为“不是字”的误判率超过了50%,而五年级学生的误判率竟然高达70%以上,上述结果令人深思,被试对汉字整体认知的发生机制究竟是怎样的呢?实验1中,被试对认识的字的判断成绩和对非字的判断成绩均显著好于对不认识字的判断,实验2中他们对认识的字的书写成绩也显著好于对不认识字的书写,很显然,他们对汉字的认知更多地依赖于先前的学习和记忆,也即对实验任务中的汉字的熟悉程度,而非全部依赖对汉字部件和结构的感知。另外,本研究使用的非字全部由汉字改造而来,不符合汉字的构字法规则,具体主要考察的是被试对汉字结构和汉字部件位置的意识。实验1的结果中,被试对非字的误判率显著高于对认识字的误判,而五年级学生将非字误判为汉字的比例有近10%,这一结果与李娟等人(2000)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的研究中五年级学生的结果相比较,充分表明了被试在汉字结构意识和部件位置意识方面都还比较弱。

其次,依据本研究实验结果,印尼华裔小学生的汉字正字法意识表现出形成较早、发展缓慢且不稳定的特点。本研究实验1中,三年级被试能够将非字判断为“不是字”的正确率达到80%以上,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学龄的印尼华裔小学生有一定的正字法意识,当汉字的部件位置因违背正字法规则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被试能够绝大部分地感知到并能够正确地判断这种变化带来的不协调。然而,随着汉语学习时间的延长,汉字识字量的增加,这些小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并没有发生显著性的进步和提高,反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如实验1的结果所示,三个年级小学生对不认识字的误判率逐渐增加,五年级被试误把不认识的字判断为非字的比率竟然显著高于三年级被试,此结果表明,越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对汉字进行判断的时候越多地依赖于对汉字的熟悉程度,而非对汉字结构和部件位置的感知。进一步,从实验2汉字书写的成绩看,随着年级的升高,被试的书写成绩也不断提高,但五年级被试与四年级被试对两类汉字的书写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更重要的是,从实验1汉字判断的总体成绩来看,被试对汉字的认知并没有明显地受到年级变量的调节,特别是对不认识汉字的判断,三四年级之间和四五年级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充分说明,印尼华裔小学生虽较早地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正字法意识,但这种意识的发展还比较缓慢。

最后,本研究结果引发了我们对海外少儿汉语教学特别是汉字教学的思考。从课型设置来看,目前海外儿童的汉语课一般设置为综合课,该类课型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影响,在课时量本就不多的情况下,儿童对汉字的认写往往落后于听和说。从语言习得环境来看,海外非华裔儿童更是没有华裔儿童汉语学习的天然优势。海外少儿汉语教学中是否要强化对汉字的认和读呢?实质上,在面向少儿的二语教学中,汉语为二语教学与一般的二语教学(例如英语为二语教学)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形成这种特殊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则是汉字。一方面,从字形上看,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最大不同点体现在其结构的特殊性上,拼音文字是線形文字,汉字则是平面形文字,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结构紧密的图形。汉字结构的特殊性增加了汉字学习和汉字教学的难度,从这一点上讲,也需要在海外少儿汉语教学中加大汉字教学的比重,特别是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要强化学龄儿童对汉字结构、汉字部件以及部件位置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从字义上看,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每个汉字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知识,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海外少儿的汉语教学,特别是学龄儿童的汉语教学,应当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例如增加水平适合材料的阅读量,引领并强化他们对汉字的认知和掌握。

五、结论

本研究实施汉字判断实验和汉字书写实验,探讨了印尼华裔小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情况。本研究结果主要有两个发现:第一,印尼华裔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汉字正字法意识,但这种意识的发生机制和具体体现相对较弱;第二,印尼华裔小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表现出形成较早、发展缓慢的特点。依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海外少儿汉字教学应强化对汉字的认和读。

猜你喜欢

汉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常挂在嘴边却不一定会写的汉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