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研究
2018-01-05刘峻辰
在当前的音乐传播视野下,音乐传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音乐传播的频率、内容规模、影响范围和影响力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但是过于庞大的音乐传播信息却给高校音乐教学带來了一些迷惑,尤其是社会音乐审美和专业音乐审美的错位和矛盾,从而导致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积极性不足,收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要想实现有效音乐教学,就要从音乐传播的语境出发,汇总音乐传播的现象,总结规律和原则,帮助教师能够对症下药,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曾遂今编著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2014年1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传播学和音乐学的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它以传播学的理论原理和基础架构来解读音乐的传播过程,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传播语言来讨论音乐传播中的特性,揭示音乐传播和音乐产业发展中的规律性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传播语境中来思考音乐文化的传播和音乐价值的实现。传播学的研究视角是当前学科交叉研究中较为常用的理论框架,尤其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崛起的大众传播时代,音乐也可以作为信息元素进行传播学的解析和研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媒介等角度都可以找到准确的对应分析,架构起音乐创作者和音乐受众之间的传播互动桥梁,进而帮助音乐专业的教学者和学习者能够换个视角深入理解音乐传播的传播特征和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就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来说,有效音乐教学的改革背景必然置身于多元的音乐文化传播基础上,在音乐风格、文化内涵、艺术审美、美育功能等方面,这些多元的音乐文化都有着差异化的存在价值,而在高校的有效音乐教学中,专业音乐教学要打开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传播交流视野,更多地接触不一样的音乐类型,将音乐的文化创新、形式创新、风格创新等与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高校音乐的专业教学更好地与社会音乐文化传播的语境相对接。在现代音乐传播的视野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偏好也产生了较大的分歧,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来扩大音乐教学的内容设置,更个性化地、更开放地设置音乐课程,在扎实音乐基本功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课程内容自由选择和个性创新的机会。
就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的教学模式来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能更好地适应大众传播时代学生活跃、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了,对此,高校要开展有效音乐教学,就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比如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平台上综合丰富自身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对网络上的音乐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分析和吸收,打破传统教学时空的束缚,让音乐的教学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用全方位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习的频次,从而对音乐教学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和深化。
就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的传播媒介和技术来说,音乐课程的呈现方式将不拘于单一化的音乐展示,而是运用更先进的传播媒介、设备和技术以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提高音乐课程传播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不仅如此,有效音乐教学的传播媒介和技术引入也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方式的开展,让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音乐活动和合作能够在课堂中举行,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学习和吸收音乐教学的内容。在音乐传播视野中,先进、高效的传播新媒介和新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音乐审美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引入传播新媒介和新技术,有利于顺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审美习惯,提高其学习效率。
就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的教学评价来说,音乐传播架起了音乐创作者和音乐审美受众之间的桥梁,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不能只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判定,而应该将音乐表演和音乐作品置于真实的传播语境中,接受受众对音乐的真实评价和反馈,从而切实地发现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亮点和缺点,及时调整和优化,保证音乐的学习更加有效。除此之外,对教师来说,音乐传播视野下的教学评价也是音乐教学情况的一个真实反馈,它有助于教师从传播实践中找出教学的不足,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音乐受众市场的反馈集中整合起来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音乐教学的环节设计,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责任教育操作实验研究”,项目编号:11526007)
(刘峻辰/本科,辽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