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用师爱诠释师德
2018-01-05司书霞
司书霞
【摘要】教育家提出,教师要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弯腰清扫地上的纸片,再简单不过了,教师的这一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彰显了身教重于言教的巨大威力。
【关键词】师德 师爱 以身作则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體现。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能者的化身,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好似自己的父母,是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效仿的和学习的榜样。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说话、办事的样子以及神态表情,都直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践行师德从自身开始
大家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既要身教,又要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自己要做到率先垂范、表里如一;其次,教师每次对学生提出要求后,要先考虑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然后再去要求学生。
记得那次到班上上课,刚进教室就看到地面上有好几块字纸,还有一些铅笔末,整个教室里杂乱不堪,我看到后,脸立刻阴了下来,刚想大声斥责学生,转念一想:教师遇事一定要沉着,在行动上进行引领,于是我的脸上由阴转晴,快步走到卫生工具的地方拿起笤帚弯下腰轻轻地扫了起来。刚才还有点骚动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有几个同学看到这个场景主动跑过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们扫吧”笤帚被孩子们从我的手中接过去了,我抚摸着这个孩子的头说:“这就对了,只要我们人人动动手,我们的教室就会更加美丽,我相信再也没有下一次了,你们能做到吗?”“能,老师,我们一定会天天打扫卫生,时时检查,不会再惹您生气了”。
弯腰清扫地上的纸片,再简单不过了,人人都能做到,可就这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带动了孩子们,给予了他们启发,让他们在老师无声的举动中受到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身教重于言教的力量是巨大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二、师爱之心助师德提升
“师爱”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这种爱要讲究艺术,要真正的付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学生。这种爱,好似伟大的母爱,似涓涓溪流,流露学生心田。这种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体会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就会备受感动,从而热爱你的学科,便努力学习,就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成效。
三、尊重和理解是师爱的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温馨的。每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要耐下心来,多给孩子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每当孩子表现积极阳光时或者取得好成绩的,我们一定要为孩子竖起大拇指,在班内大肆宣传,放大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每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帮手,为孩子的成长扫清障碍。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事,作为教师,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判断,只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处理事情,才能成为真正发展中的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独当一面,在学会独立处事的同时,也能帮助别人处理事情。从而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孩子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作为老师,不要整天高高在上,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作为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理解、尊重、关爱驻扎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成为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教师这个光荣而伟大的职业,我既然选择了就会无怨无悔。我会把对教育的热爱倾注在我的学生身上,用我的热情、激情、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师德影响他们,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孙修河.用师爱促进学生的发展[J].小学科学,2015,(10).
[2]张伟娟.倾注师爱撰写操行评语[J].文教资料,2015,(24).
[3]王峰,王俊强.让师爱伴随学生健康成长[J].新课程,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