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学传统文化,活跃语文教学

2018-01-05肖丽昀

关键词:文风阅读与写作素材

肖丽昀

【摘要】 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化精华,促使阅读与写作协调发展,尝试将教材阅读与提高写作衔接起来,从句式写作到素材写作到文风定格,从不同角度,各种方法,为高中生写作寻找一条可依可循之路。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阅读与写作 句式 素材 文风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152-010

一句“文无定法”使众多老师、学生对于作文束手无策,但,谁也不能否认作文确实存在着不可更移的基本规律:歌发展为诗,诗走向为文。文章沿袭前人脚步逐渐变化发展,前人文章是我们作文的根基。打开我们中学语文教材,里面是编者大海拾慧,从中外传统文化中挑选的精华,这就是我们学生作文的根和脉。

在这次课改研究中,我们针对学生语言“他化”,情感“荒漠化”,思维“模式化”的现状,尝试将教材阅读与提高写作衔接起来,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化精华,促使阅读与写作协调发展,对此,我们大体分三步走:

一、句式写作

江苏省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曾作过如此论述:“一篇成功的高考作文,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几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几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这段精彩的论述,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写作要创造欣赏者认可的亮点。而亮点首先就展现在句式上,大凡成功的考场作文,都有一些铺排句式。铺排,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如《阿房宫赋》里开篇那个音节紧凑、气势不凡的三字短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让学生叹为妙绝,就此让他们借鉴、取法。有学生就作出“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令人拍手叫绝的优美句子。还有学生写道“岁将末,天已昏,寒风起,愁绪积”,这无疑在前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创新。在这种类似的排比句学习时,我们总结为多种模式:

1. 比喻式整句。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深邃的内蕴语段。

[示例一]取法于《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仿写句: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广。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2. 对比式整句。就是故意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构成相对整齐的句子。

[示例二]取材于《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仿写句:有所拒绝,才能有所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拒绝同流合污,是为了追求高风亮节。

通过上述训练,学生基本上能运用排比句式。排比,能给语言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能构建文章的亮丽板块。

二、素材写作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能仅停留在华丽的词藻与优美的句式之上,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文质兼美,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而事实上我们的学生经常凭空构思,纸上谈兵,写作文时“找不到写的内容,反反复复就那么点”。追寻原因就是学生积累少,缺少必要的阅读积淀。因此,在這次教改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本的阅读教材,进行写作的“材料工程”,即研究一个历史故事或人物,追求一种诗香氛围,从两个方面进行材料写作。

1. 研究一个历史人物或故事

历史情景像一幅画,朦胧地定格在学生大脑里。如果把它们清晰地再现出来,这些失落的旧闻一样会让读者激动不已。如学习高一第一册(必修·人教版)《勾践灭吴》这一课,通过课堂讲解,学生查阅资料,基本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从而富国强兵,一举灭吴这一历史故事。为强化学生历史情景再现能力,依据这一故事,抽取观点,让学生进行材料写作。

观点1:自古雄才多磨难。

观点2: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围绕观点,学生分别进行材料创作:

论证1: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上,靠着大夫文种的游说,得以保全性命,此时的勾践放下君临天下的架子,为吴王夫差洗马。丢尽颜面与尊严的勾践,不愧为一世雄才,尽管是偷生,但并不苟且,他始终不忘雪耻,每天置苦胆于座位上,舐尝其苦,激励向前,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历经一番寒彻骨,终得美名天下扬。”可见自古雄才多磨难。

论证2:公元前491,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会稽山,靠着大夫文种的游说,得以保全性命,但勾践必须得俯首称臣,丧权辱国。勾践在受到这种莫大耻辱之时,激起他强烈斗志,使得他卧薪尝胆,亲自耕作,“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十年之后,勾践富国强兵,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公元473年一举灭吴。如果没有当初会稽山的羞辱,那就一定没有勾践后来的雄心壮志,那就不会成就其霸业!可见,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经过如上几则材料的写作、练习,同学们不仅能移花接木合理虚构,并且能灵活运用,变为己有,同时还学会用同一则历史故事材料,证明不同观点,真正找到写作下锅的米。

三、诗香文风写作

诗词是文苑奇葩,采撷一朵别在文章的衣襟边,很浪漫。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作于文章之中,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在时空的经纬上纵横驰骋,以雄厚的积累和运用的巧妙,塑造着文章作者的学者和智者形象。会作文的高手都会巧妙运用课堂中学过的诗词,让诗词幽幽的气息扮美自己的文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教材阅读与写作探讨”课改,我们仅将目前一点心得和体会供与大家,请行家给予斧正。

[ 参 考 文 献 ]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语文》必修一、二、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文风阅读与写作素材
不良文风要害在“假”
关于通过改进文风促进作风转变的探究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浅析如何做好德语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的迁移与转化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