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05姚层林
姚层林
【摘要】高校教育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显著地增长。从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具体情况分析来看,相比于大学扩招之前的高校毕业生质量,现阶段的高校毕业生在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方面有了明显的弱化。对这种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发现,出现这样的普遍现状,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考核质量在下降。就现阶段的高校毕业设计来看,不仅在创新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也不到位,所以高校毕业设计整体呈现了单一化、低质量化的特点。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积极的改善,对现行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十分的必要。基于此,就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实践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高校毕业设计 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
毕业设计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其中既有其自己的个性化意识和创新思想,又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可以说毕业设计是对学生高校学习的一个总结。就现阶段的具体分析来看,高校的毕业设计要求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具有导向性,如果高校毕业设计的要求较低,那么学生在具体学习以及毕业设计当中投入的精力会明显的减少,这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综合质量。为了更好的发挥毕业设计的导向性作用,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提高,同时也为了对学生进行在校阶段最后时光的综合训练,构建高标准的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毕业设计的验收意义重大。所以讨论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践工作现实意义重大。
一、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要素
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体系要发挥作用,需要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强调,因此需要对体系当中的各要素做充分的认识。就现阶段的研究来看,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当中,要素主要有学校、导师和学生三个。
(一)学校的质量标准规定
首先在质量监控体系当中,学校的质量标准规定是重要的要素。高校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开展是以学校的毕业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的,学校的标准要求高,学生的相应工作投入会增加,反之,学生的敷衍态度会更加的明显。举个例子,某高校在毕业设计的规范和标准中,明确的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要体现独创性,一旦发现其抄袭,将直接拒绝毕业设计参与毕业考核。有了这样的规定,该院校毕业作品的抄袭率会大幅度的下降,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言之,目前的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其质量都和学校的要求密不可分,当要求比较严时,他们会投入较多的经历进行毕业设计,而如果学校要求比较宽松,其应付的现象会明显的增多。所以说高校毕业生的毕业作品质量监控,学校的规定和标准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导师的质量评价与控制
导师的质量评价和控释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当中的第二个重要因素。从目前的实际分析来看,大部分的毕业生对学校的毕业设计标准和要求认识是不到位的,他们认为作品只要导师认为没问题,那么毕业便不会存在问题,所以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标准便是学校对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因为学生有这样的认识,所以导师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更要对学校的具体标准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其才能够在学校要求的标准之上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高标准的指导和要求。有了导师的指导和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设计和修改工作中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会显著的提升。简言之,导致的质量评价与控制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巨大,所以导师要做好质量的监督者和学生工作的指导者。
(三)学生的自我要求
学生的自我要求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当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就毕业设计的具体执行来看,虽然学校有明确的标准规定,导师也有自己的评价指标,但是作品具体要怎么设计,设计到什么水准,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比较松,那么其设计可能仅仅是达到标准的允许范围,而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其会整理思路,规划完善的设计体系,最终设计出高于导师要求和学校标准的高质量作品。所以说,作品的质量控制,最根本还是学生,要看其意愿是“想”还是“不想”。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严于律己这是基本的要求,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帮助学生进行自律的建设和自我要求的提高十分的必要。
二、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践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践分析来看,其在三个要素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力监控体系的具体作用发挥,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明确。
(一)学校层面的问题
学校层面的问题从目前的分析来看表现的比较强烈。就具体分析来看,目前的高效数量在不断的增加,高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的就业率、毕业率等会影响到高校的社会声誉,一旦声誉变差,其吸收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会明显的变弱,而这样的学生会给高校的声誉带来更多的问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高校出于自身社会影响的考虑,在很多情况下会对毕业设计的标准进行放宽,这种标准放宽的行为会使那些质量不高的作品顺利的通过毕业作品质量评选。简言之,目前的高校出于自身社会影响力和口碑的建设,对质量监控的标准进行降低这是高校毕业设计作品质量整体性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導师层面的问题
导师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是导师对于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无法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存在着敷衍了事的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导师应该为学生负责,在具体的指导中应该积极的发挥作用,但是目前的学生毕业设计导师,因为所带的学生较多,因此在具体工作中为了减少压力,所做的指导十分的有限。换言之就是导师没有将自己的责任尽到位,所以设计工作主要依靠的还是专业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欠缺的学生自己。因为考虑的不完善,加之导师指导的缺乏等,毕业设计的质量自然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三)学生自我的问题
学生自我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态度上。就具体的分析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认知上存在着“能过就行”的看法,这种认知使其在具体毕业设计的时候无法认真的对待设计,所以会出现抄袭、随意等的情况。这些情况都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具体质量。简言之,学生的自我态度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关于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践的思考
就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情况分析来看,要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提升,毕业设计必须要高标准的要求,而要真正的实现毕业设计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措施的采取。
(一)学校要以质量教学为核心严把质量关
首先是学校要积极的做好质量控制的基本工作,将质量教学作为核心,这样,毕业设计随意敷衍的情况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从学校的质量教育角度出发进行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架。第一是学校要对教育的最终目的进行明确。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毕业设计当中,学生需要将综合性、创新性、专业性等现代社会用人的基本需求進行体现。有了这方面的毕业设计考核要求,以其为导向,学生的具体毕业设计工作会有明显的改变。第二是在具体的毕业设计评价工作中,学校要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性建立,这样,整体评价工作的最终结果参考性会更加的显著。有了综合性的评价,毕业设计的具体价值会有更清晰的判断,而根据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的考核也会更加的客观、公正。简言之,高校将质量教育作为核心,以具体的要求进行毕业设计的标准规定,然后通过全面的评价体系对毕业设计进行考核,这样,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平会有明显的提升。
(二)导师要以责任为中心做到高标准的要求
在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监督体系当中,导师是监督工作开展的重要一环。从具体的分析来看,高校的质量监督标准执行,具体还在于导师的要求。如果导师的要求相对宽松,那么学生作品的质量便会出现一些瑕疵。基于这样的情况,导师需要以自身的责任为中心对学生做到高标准的要求。所谓的责任,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指导。导师需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具体的指导,以帮助其改善不足的地方,实现设计效果的提升。第二是监督。导师要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标准有明确的认识,这样,其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就设计作品的质量作品初步的审核,就质量不合格的地方进行指出并敦促学生进行改善,这样,学生的设计作品会更加的完善。简言之,在具体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中,导师要以责任为中心做到精益求精,这样,学生毕业设计的综合质量才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学生要以能力提升为目标进行设计综合考虑
毕业设计是高校毕业生最终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其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了能够将毕业设计的质量进行提升,学生必须要明确毕业设计的具体目标与其所代表的意义。第一,毕业设计是专业性的表现,其质量越高,表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越强。第二,毕业设计是自我理念的体现,是自我思想的展示,其质量可以对自我进行更加真实的表达,也是对自我要求的一种彰显。第三,毕业设计体现着能力的综合性,从其质量可以反应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强弱。综合来讲,毕业设计的意义丰富,所以学生必须要对毕业设计有明确的认识,这样,在具体设计的时候才会有更加清晰的目标,从而对设计做综合的考虑。简言之。学生本身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如果其自身的质量监控标准放低,那么即使导师敦促,学校要求,其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是无法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校毕业生为自己大学阶段所交的最终答卷,其能够将自己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集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了知识储备、综合能力以及思维意识等。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进行监控,实际上就是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进行把关,所以做好监控体系的构建,实现对学生实际水平的提升敦促,这可以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海彬,鄢景森,石为喜.全程质量监控在地方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1704):55.
[2]刘文丽,吕书龙,梁飞豹,熊贤祝.专业分流背景下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4,(2602):183.
课题项目: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与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502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