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合理融入语文课堂
2018-01-05张璐瑶
张璐瑶
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语文教学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合理利用生活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进入一些誤区。
一、存在的误区
(一)无视生活空白,学习超越基础
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第5册)的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去北大荒看看那里美丽的秋景——
(生齐读课题,兴致较浓)
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能描述一下吗?
(生沉默)
生: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北大荒。
生:老师,北大荒是什么,能向我们介绍介绍吗?
这一案例中,由于教者对学生的生活积累缺乏正确的判断,没有认识到学生知识经验的空白,教学设计超越了学生的生活基础。因此,当老师要求根据课题想象描述北大荒秋天的画面时,学生只能以沉默应对。
(二)淡漠生活价值,学习浮于表面
如教学《石榴》(苏教版第5册)的片段。
(出示课件:很多张石榴的画面)
师:石榴是什么味道的呀?同学们剥下几粒尝一尝吧!
(学生开始吃石榴,场面有些混乱)
师:吃了石榴有什么感受?
生:很好吃。
师:文中是这样写的——“清爽无比”。大家一起读好这句话……
这一案例中,对三年级学生而言,石榴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他们肯定吃过。所以教学《石榴》,没有必要带石榴来观察再吃,课件呈现也不必太复杂。这节课教学虽热闹但浮于表面,甚至很多是无用功。
(三)生活理解片面,学习缺乏思考
如教学《赶海》(苏教版第6册)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到过大海吗?那可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一看到“大海”二字,你的眼前一定会出现非常美丽的画面,是吗?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海边看一看,走一走。
(多媒体展示大海景色)
师:你看,我们现在在海边,你面前有什么?
这一案例中,提到大海,孩子们头脑中总能想象出它大致的样子。然而教者还未给学生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和思考想象的时间,立马出示大海图片,学生刚要展开更具个性化更深入的思考,却立即被束缚住了。
那么,到底怎样用好生活这部大书呢?
针对出现的这些现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活水,补充新知
既然有的课文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如《北大荒的秋天》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没有相关经历,那么就可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在学生想象描述不出来的时候,教者及时引导:是啊,知道大家都没有去过北大荒,作者便借助《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向我们进行具体描述,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引导阅读课文,想象画面。
(二)唤醒生活经验,激活旧知
教师要让生活在言语品读中发挥作用,使其成为引领学生参与言语活动的重要元素。《石榴》一课的教学中,相关体验只需点拨就会立即被唤醒,重点应放在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并引导叙谈感受,再抓住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或者练习仿写一种水果等,充分内化课文语言。
(三)顺应生活实际,建构知识
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生活基础上引领学生自己思考,不要用标准答案禁锢学生思想。如《赶海》揭题时,先让学生借助间接的生活经验来描绘自己头脑中大海的样子,接着,出示大海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去欣赏,去感受,完善自己描述中不对或者模糊的地方。最后,将修正过后的语言再表达出来。那么,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便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在生长。
总之,语文要联系生活,我们应该把生活融入语言,以便把孩子们的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语言世界,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语文的一片天空。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