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小学阅读教学语境中的文学鉴赏

2018-01-05林珊

新教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段文学阅读教学

林珊

【编者按】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因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这里的“欣赏和评价”就涉及鉴赏。当然,对小学生而言,这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刚起步的,是初级的,因此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分寸。本专辑刊登了四篇这一主题的文章,以供读者参考。

要谈论文学鉴赏教学,必得先对文学鉴赏进行概念界定,以便为议题提供语义基础与研究视角。诗论家谢文利在《诗歌美学》中说:“鉴赏,是指以作品为对象,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认识和带有创造性的美感意识活动;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是一种形象的再创造性,是伴随着感觉体验,渗透着情感活动的形象思维;是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的协调统一。”由此看来,文学鉴赏的本质是审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未使用“鉴赏”一词,而是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作为要求。笔者以为,这其实就是“鉴赏”的初级要求。本文就小学阅读教学(专指教材文本阅读教学)开展语境中的初级文学鉴赏作如下探讨。

一、小学文学鉴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首先,儿童并非不能文学鉴赏。鉴赏的本质是审美,而审美恰是儿童的天性。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先研究游戏。在朱先生看来,儿童既是游戏者更是艺术家,具有审美的天赋。有研究表明,文学作品中的神话、童话、儿歌等文学作品其实都与儿童的梦想有关,并且,“成人写的神话是幼稚的神话,只有通过儿童的梦想,这些神话才能成为真正的神话”。

其次,文学鉴赏顺应阅读素养价值取向。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以各国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为评价核心,主要目的是研究在各自教育理念政策下不同国家四年级儿童的阅读能力,研究结果为各国改善阅读教学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提供参考。一方面作为PIRLS核心要素的“理解过程”,包括“提取信息”“推论分析”“诠释整合”“比较评价”四个方面,这与文学鉴赏的内涵相契合。另一方面,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及新近热议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与文学鉴赏内涵相合。据此,文学鉴赏是提升儿童阅读素养、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小学文学鉴赏的要素

德国作家歌德把艺术欣赏分作三种:一种是仅仅享受美;一种是只作判断,没有审美享受;一种是在享受的同时做判断,应叫作鉴赏。上文提及的文学鉴赏概念亦表明,文学鉴赏应是审美享受与审美判断的结合。指导儿童进行文学鉴赏同样要涉及这两个要素。

1. 引导儿童获得审美享受。这是一个从文本意义走向意义重建的过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真切的情感,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来表现的。因此,教师可引领儿童借助语言符号进行语言意义层面的审美把握,理解、揣摩、体会、感受作品的人物、景物、事件、情感,从而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作者共鸣,与艺术形象共鸣,获得审美愉悦。但文学作品语言的间接性,又给读者留下了“未定点”,“读者的崛起”强调没有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接受,艺术形象便不可能最后完成。这就是高尔基说的“只有当读者像亲眼看到文学家向他表明的一切,当文学家使读者也能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根据读者自己的印象和知识的累积,来想象、补充、增加文学家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性格的时候,文学家的作品才能对读者发生或多或少强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确立儿童阅读的主体性,引导儿童在文本特定的情境中,根据自己的情感倾向和生活经验来理解、丰富艺术形象,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再造艺术形象,重建文本意义,从而获得更为深层的真正的精神享受。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说认识是把握共性,那么,审美则是个性的,是在把握共性基础上的特殊状态,因此,教师不可误引儿童“任性”审美。

2. 引导儿童进行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评判的对象主要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内涵意蕴、作品的艺术形式(表达技巧、修辞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作家的审美倾向等。叶圣陶说:“文艺中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就得问:作者为什么要提到这些事物?文艺中间描写风景,表达情感,我们就得问:作者这样描写和表达是不是最为有效?我们不但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不但说了个‘不好就算,还要说得出不好在哪里。这样,才够得上文艺鉴赏。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自然更深切。文艺方面如果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会觉察出来,不至于一味照单全收。”因此,教师要善于有选择性地引导儿童对文本中的内容、思想情感、艺术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评鉴、品味、反思,做出合情合理的价值判断。当然,由于儿童的个体差异,其价值判断也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基于共性的价值判断的。这就提示教师,在引导审美判断时,一方面,既要注意共性又要尊重个性;另一方面,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征把握好“度”,这一点,待下文展开阐述。

三、小学文学鉴赏的基本原则

小学文学鉴赏虽极有必要,但毕竟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与实施建议没有直接使用“鉴赏”一词,其深意必须深刻领会。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文学鉴赏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把握课型,适度融合。语文课与文学鉴赏课不能画等号,语文课的外延要大于文学鉴赏课,语文课还有很多文学鉴赏之外的任务。任务不等,自然课型不同。但以文学类文本作为教材的语文课(文章教学),必须在教学中融入上述文学鉴赏的两个要素,且学段目标要适度。例如,在表达效果的欣赏方面,第二学段侧重欣赏关键词句、关键语段的审美效果,第三学段则在第二学段基础上,侧重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审美。此外,欣赏的要求也有提高,就关键词句的欣赏而言,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体会”,第三学段则要求“体味”“推敲”。如此,文学鉴赏教育的美育实现才能在语文的“帽子”下展示美好的笑容。

2. 顺应儿童,遵循规律。一是以“赏”为主。审美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把握”的水平由儿童内在的生命秩序与规律、个体经验所决定。从系统论的视角看,人的审美水平有生理层面、本能行为层面、意识层面三个层次,意识层面的审美并不现成具有,其潜能需要在正常的文化环境培育下才能表达、生长出来。显然,儿童所受的“文化环境培育”尚浅,这就决定了儿童的文学鉴赏是处于萌芽初始状态的,应当以“赏”为主。从教材看,人教版教材在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中,才首次出现“欣赏”“赏析”词眼,虽然本单元不属于阅读教学范畴,但亦可用以佐证小学阶段文学鉴赏以“赏”为主。二是以感性审美为主。文学鉴赏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审美是对理念的感性存在的观照。从中华民族文化背景看,其审美以感性思维见长。民族的文化背景及上述儿童审美的特征都确证了儿童进行文学鉴赏应当以感性为主。因此,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上,应当以联想、想象、移情、体验、品味、领悟、吟咏美读等为主,以情感应,使儿童真切获得审美享受,鉴赏兴趣得以滋养,切忌理性分析,切忌为了应对试卷把鉴赏变成机械式模式化操练。

3. 注重实践,支撑“语用”。由于本文所论的文学鉴赏是置于小学阅读教学语境中的,因此,文学鉴赏的目的,还必须置于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中加以整体观照。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的实践、“语用”性质,因此,小学文学鉴赏除了培育儿童审美情趣,发展儿童审美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支撐“语用”,毕竟,小学不是培养文艺鉴赏家的场所。笔者使用“支撑”一词,意在强调本人一贯的观点:没有审美,就没有灵动的、富有生命意蕴和生命质感的真正意义上的“语用”。古人把诗意地言说作为最高境界,把审美的意识和审美的智慧投射到审美的语言创造中,于是有了《诗经》,有了唐诗宋词,有了数不尽的文学瑰宝;同时,审美与语言是双向互动的,从文学语言鉴赏中获得审美力发展,审美力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改造与美化。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学以致用,美化语言,提升言语品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段文学阅读教学
我们需要文学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