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青铜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一点尝试

2018-01-05朱培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

朱培

[摘 要]借助美术课堂教学传承历史工艺文化,培育文化传承人,是保护和发展历史工艺文化的有益探索。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以青铜器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在探索适合学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热爱、传承青铜文化。

[关键词]青铜文化;美术课堂;历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3-0043-02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各种文化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并这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美术教育来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历史工艺文化,培育学生对历史工艺美术的认同感和怀旧情怀,已成为我国美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

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发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研究符合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中,融入青铜文化。青铜器是人类学家公认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与文字、城市齐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之一,青铜器种类繁多、多制瑰丽、花纹繁缛、制作精湛,充分体现了中国青铜器特有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更形成了我国无可替代的青铜文化。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学生接触青铜器的机会并不多,仅仅局限于历史课上的一点介绍,对青铜文化也知之甚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将青铜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美术教育模式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热爱、传承并创新我国的青铜文化。

一、在美术教学中认识青铜文化

1.课堂设趣,初步感知青铜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青铜文化的学习,更是如此。青铜文化对于中学生来说虽不算陌生,却很难直观理解,不太适宜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在教学设计环节,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及兴趣点着手导入新课,慢慢展开,循序渐进。笔者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青铜器(一个是真的青铜器,一个是用超轻粘土制作的仿真青铜器),让两三个学生到前面来摸一摸,观赏比较后,说出自己的感想。学生发现两种青铜器的分量是不同的,顿时来了兴趣研究,这时候笔者顺势引出青铜器的制作材料。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良好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设置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了解了青铜器的制作原料后,笔者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人们要在这些青铜器上留下花纹呢?有学生说是为了美观;有学生说有些图案有特定的寓意;还有学生说这些图案有辟邪功能,可以有一定的灵魂保护作用。从这些回答可以看出學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们首先要肯定他们的答案有一定的道理,然后再一起补充学习,而不是直接灌输答案给他们。

2.研究纹饰,深入了解青铜文化

研究青铜纹饰是一个近距离感受文化、触摸历史的过程。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主要分为三大类: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其中动物纹,又可以分为怪兽纹和一般自然界的动物纹两类。怪兽纹,是一类变形奇特,在现实世界中根本找不到的动物纹样,如饕餮纹、龙纹、凤纹等。这类纹饰在青铜器的装饰上占据着主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商代。龙纹,也是商代比较常见的花纹,是我国器物中应用得最为久远的一种纹饰。到了封建社会,龙成了真命天子的象征,龙纹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但是它在皇家的使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青铜器的纹饰当中,凡是形体蜿蜒者都可以称作龙纹类。龙在商朝人们的心目中还没有现在这样确定的形象,不同的区域都有龙的造型,这些龙在角形、头型、鳞节、爪子、身躯大小等方面都不相同,可以分为爬行龙纹、卷体龙纹、双体龙纹等。司母戊大方鼎的耳部是虎纹,是对称的两虎食一人头的形象。笔者将这些文化遗迹作为美术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组织学生一起收集资料,分小组完成,让组长带动组员开展活动,最后颁发最有实力考察组。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了合作能力。

二、在美术教学中重塑青铜文化

1.用线描重塑青铜图案

线是最简单、最基础,也是最能准确表达物象形态的造型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独特的表现力。我们从线描开始,让学生以线描的形式来记录青铜器上的纹饰,重点刻画其中丰富精美的细节图案。这一过程的实施,让学生不仅能观察到青铜图案雕饰的细节,并且能用自己的双手表现出自己眼中认识的青铜纹饰,充分调动大脑的形象思考能力和眼睛与双手的协调能力。

2.用超轻粘土重塑青铜形象

立体作品的造型与表现活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超轻粘土是造型与表现的方式之一,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超轻粘土制作大赛,在超轻粘土造型中融入青铜文化的图案艺术。首先让学生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和可塑性,掌握团、揉、拉、捏、搓、卷、压、插、接、贴、刻等技法。其次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基本的青铜造型。指导学生用小工具塑造出青铜纹饰,并进行细节处理,为了让形状硬挺起来,还可以借助一些特殊工具,比如吹好的气球、纸盒子等,都可以起到固定外形的作用。等作品完成干透后,用丙烯颜色进行加工,刷出青铜的颜色。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品,成就感还是满满的,我们选出评价小组,让评价小组评出最新颖、最独特、最精致的作品,让学生在“玩”中深入了解青铜文化的纹饰特色。

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悟到青铜文化的价值和精神,单凭简单的说教或参观解说还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笔者采取的办法是由此及彼,创造情境,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导入。在对青铜文化知识进行解说的时候,笔者先拿出一个红酒杯,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笔者假装喝了一口,学生更来劲了,这时候笔者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战国时期喝酒的工具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这样的导入容易让学生进入到讲授新课的环节中,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美术教学中传承青铜文化

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把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把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把青铜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青铜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现状,还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技法、技能和技巧,产生精彩的创意并将其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将一种情感、一种精神渗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自己的情怀,从而真正把中国青铜文化发扬光大。

教育作为一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传承工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实施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地发掘和利用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知识,大胆地将青铜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热爱,并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化,增强对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自觉成为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人,更好地推进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代际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
巧借“微”力,激活美术课堂
游戏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有效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实践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