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学合作育人研究

2018-01-05朱惠娟丛玉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0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科技成果转化

朱惠娟 丛玉华

摘 要 我国的产学合作自正式实施以来,一直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表现为企业寻找科技成果难,高校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低等。研究中针对该问题找到关键的原因所在,建议科研工作者从正确的角色定位、重视与行业的沟通以及开拓转化渠道的多样性等方面改善现状。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产学合作;产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0-0148-02

Research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of Transformation//ZHU Huijuan, CONG Yuhua

Abstract Since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begin, the ability of achievements is low. The company is

difficult to find achievement that they need. By focusing on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find the reasons. Then

it is suggested for the researchers to correct the role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industry and the varieti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channels

to improve the saturation.

Key words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of transformation;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education

1 引言

产学合作指产业界和高校、高校与社会各部门紧密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协同完成特定任务的合作关系,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教育方式,政府在其中引导和协调[1]。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是产学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北京艾凯德特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指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足1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还不到5%,与发达国家40%相比,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明显太低[2]。

我国一直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表现为企业寻找科技成果难,高校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低等[3]。关于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多名学者提出自己的研究结果。王成军等[4]对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动态评价,描述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杨辉等[5]从农业科技成果以及农业成果转化的特点出发,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本研究围绕IT行业的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分析其受到制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待IT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促进产学更好地合作。

2 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分析

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2015中国自然指数》显示,我国对世界高质量科研的总体贡献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说明我国科研无论在水平上还是在成果数量上都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依然存在巨大鸿沟,科研成果转化并不理想,导致社会上对科研工作者只注重理论研究、脱离与实际结合的言论颇多。理论研究属于基础研究,不能立刻转化、投入使用,因此,科研工作者寻找理论研究和“落地”的转化途径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以IT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例,在多次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主要受转化主体、转化技术和转化环境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体因素、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成本和预期收益因素。另外,高校和产业间沟通联系不紧密,也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轨,致使科研成果实用程度低,因此也就很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

转化主体沟通不紧密 在产学合作中,科学成果转化的主体是企业和高校,企业的问题标志着市场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是科研成果的研究者,需要有前瞻性视角,比企业更早地去发现未来将会遇到的问题。因此,两者之间必须要紧密地沟通,从而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

转化技术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这种不匹配并非是企业不需要新的技术成果,而是高校教师研究的新成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将自身相关研究方向和企业相关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相结合,找到能产生出社会价值的点,做相应的科学研究。

教师主体不能较快融入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中 目前,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或提供公共服务形式等各种方式,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还包括培育以人文环境为主的人才环境、中介环境和市场环境等。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也需要教师主体主动融入科学技术研究中,而且要持续关注该研究成果是否有实际的价值,能够在产业中得到转化。只有从主观态度上积极重视,才能在行动中有一定的作为。

转化模式过于单一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一般包括“设想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阶段(小试、中试)—实用化阶段(进入到企业)—商品化阶段”,关键就在“设想阶段”,这个阶段如果总是教师个人的设想,脱离了实际需求,对后续阶段而言,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此,在转化过程中需要有多种方式,如“设想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企業调研—研发阶段(小试、中试)—实用化阶段(进入到企业)—商品化阶段”。通过企业调研,明确企业需求,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本和预期收益 在科研转化的初始阶段,要做好成本和预期收益的预估。由于转化的主体以教师为主,教师并不擅长市场利益的具体分配,因此需要相应的中介机构在其中做出很好的指导作用。

3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探讨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从教师和学生入手。教师需要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转化途径为突破点,通过行业调研、市场分析、学术研究,确定五年内行业所需人才,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促进科研导向市场化,增大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要通过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积极挖掘适合科研成果转化的项目,将科研成果在实践中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具備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实战训练,提高实战经验。

明确教师在科技转化中的定位 在产学合作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所谓科技成果,即在科研中某个问题点的解决,而在此之前,该问题尚未解决。教师是象牙塔内做学术研究的群体,因此有责任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上攻破难关。一个好的科研成果并非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满足人类的需要,对现在或未来的生活有指引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现实,把握研究方向,积极地将科研问题与现实问题挂钩。另外,科研成果的转化要落地,要切切实实运用到企业中,这时单靠教师的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企业也希望学校培养出更多实用的学生。教师是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纽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时刻把握行业动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

改进学生的培养模式 在产学育人合作中,学校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为企业提供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学”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产”所需要的人。但发现企业大多并不满意目前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他们并不能“拿来即用”。必须要先去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在参加一定的项目实践后,方可达到企业的基本标准。因此,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上,需要在具备专业基础之后进行细分,对今后从事的职业有明确认知,进行深度学习。当然在方向选择上需要教师提供参考意见,最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通过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研发,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增加项目经验。同时,要采用“一帮一”的模式,让有实践研发经验的老生带着新生成长,不但会增强团队凝聚力,也能加快学生的成长速度。

多渠道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要从多方面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一是科技成果实用率低,脱离社会、产业需要,这就需要科技成果发明人从自己的科技成果本身的科技含量出发寻找问题根源,是否当初对行业发展判断有误。二是科技成果发明人要主动寻找成果“落地”的方式。目前,国家政策层面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比如大学科技园的设立、国家各种基金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由国家层面主办的产学合作课题等,都是可以寻求科技转化的方式。科研工作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单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要切切实实从未来为社会所需的角度去选题做研究。另外,教师要走出象牙塔,主动与企业联系,推广自己的成果,给相应的企业出台具体的运用成果解决方案,以此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转化科研成果。

4 总结与展望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产学合作育人,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其中重要环节。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其真正“落地”,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1)人才质量显著提高。产学育人是高等教育追求的一个方向,希望通过产学教育可以为相关产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子。让学生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对学生更早地接触项目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大帮助。

2)促进院校交流。在科学成果转化中要注重多渠道的推广,院校之间的合作当然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样可以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在专业建设上也可以一并提高。

3)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学校在实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会在产业行业内形成一定的口碑,对未来继续行走在产学研道路上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慧颖,连晓庆,方世杰,等.产学合作障碍:全景式解释模型[J].大学教育科学,2016(2):105-111.

[2]2016—2022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EB/OL].[2016-12-22].https://wenku.baidu.com/view/6688610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2.html.

[3]张虹,黄媛,陈金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策略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6(17):102-105.

[4]王成军,郭明.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可拓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4):106-111.

[5]杨辉,张永强.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模式及影响因素[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412-414.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科技成果转化
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
创新高校重点学科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的思考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合作创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