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
2018-01-05吴冠文
吴冠文
摘 要:语文科目已成为各中小学校重要的学习科目及考试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必修课程。在语文科目中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对其阅读和理解,才可吸收其中的精华和意义,因此语文阅读显得格外重要。针对刚踏进学校的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帮助小学生培养了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今后文字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阅读习惯。本文针对语文阅读阐述个人观点,并针对教学文本细读进行策略研究,从而论述了其重要性,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
语文阅读有别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它没有公式的套用,也没有数字的加减乘除。而是需要学生对文字理解和感悟去体会作者写作的初衷和意境,在课堂中教学者会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然而,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文字,不仅没有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反而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了兴趣,形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随着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者也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和好习惯。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现今课堂学习语文阅读的方式过于传统,只是单纯依靠教学者的阅读完全忽视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在聆听教学者读的过程没有感受到内容的情感色彩变化,也无法有个人的思考空间,去体会文本内容中的意义和自我理解。与此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成绩为最终目的,因此教学者会加快教学速度,增加学生学习课业负担。不仅丧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降低学习兴趣,也无法让学生做到对文本的仔细阅读,也无法体现教学成果。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语文阅读中的每一篇文本都是作者带着感情色彩书写,内容也表达了作者对写作时的心情和意境。因此,语文的文本其实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教学者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用心去体会、思考,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意义,从而更深的体会其中的意义加深理解。现今教学者只是站在高高三尺讲台照本宣读,学生只是看到、听到了枯燥的文字,并没有感受其中的色彩和内涵。此外,教学方法的单一无法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性,既疏远了师生间的关系,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者盲目扩展
许多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教学,在阅读较难理解的部分对其延伸讲解,并没有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种延伸性的知识,打乱了学生的思考逻辑,让学生感到学习中的压力感,日积月累学生会对阅读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一)打造多样化教学模式
科技时代的到来也可为教育事业锦上添花,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设备走进校园。教学者可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设备,在细则阅读环节对学生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同时形成独立思考时间,可对文本中的每一细节有自我的理解,也对内容有了更好的吸收。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对文本中的章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有的事物都会感到新鲜与好奇,教学者如进行积极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增加学生阅读兴趣。教学者可打破传统教学的开场白,例如:《春天来了》这篇文章,教学者可在讲解前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们阐述他们眼中的春天都有什么啊,春天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啊。小学生们都有着一颗好奇心会积极踊跃回答,教学者利用学生积极热情提问,提问后可以对学生们说“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眼里的春天,那么春天里到底有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书里面有没有同学们眼里的春天呢,大家一起找一找好吗?”这样的教学开场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自己去翻开书本对文章中的细节仔细阅读去寻找他们的“春天”,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把握整体阅读和细读方法
整体阅读可以让学生对内容了解大概,掌握其整体思路,了解作者写作的初衷。同时,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人物心理变化和写作风格有一定了解。教學者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整体阅读后掌握文章中的细节变化。例如:给学生独立思考和阅读空间,发现文章中描写的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理解印象。也可鼓励学生寻找文章中描写精彩之处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发表自我想法并对其讲解,进一步将文章进行分析和探讨,加深了学生对细读的理解真正的掌握文章的内在意义。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语文阅读文本细读模式对小学生极其重要,它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关键。虽然多元化教学模式已走进课堂,但依旧需要教学者掌握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细读习惯,提高整体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体会其中的含义,更好的吸收知识,促进个人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宁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探析[J].中华少年,2017,32(29):238-239.
[2]朱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7(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