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童话文体教学策略

2018-01-05包建国

新一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包建国

摘 要:小学童话教学作为低学段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创造性思维的重任。然而,传统的小学童话教学往往只注重儿童是否明白道理,忽视了小学童话在儿童生活中的特殊意义。本文将分析目前小学童话文本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适合小学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文体;有效教学

一、目前小学童话文本的教学现状

(一)不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形象思维多于逻辑思维。儿童在文学鉴赏的想象力和对形象感受的深刻性,是成人不可企及的,他们通常会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有时他们会抒发情感体验,身体力行那些有趣的情节。他们通常会与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分享喜怒哀乐,有时甚至会达到忘情的程度。原本这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教育。

(二)缺乏心灵交流

在儿童的眼里,世界的万物都是有生命并且是充满爱的。看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他们就觉得是雷公电母来了;看到波涛汹涌,就以为有妖怪在兴风作浪。小学童话文本教学,教师不能一味地告诉学生“真理”,更应该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很多教师在教小学生时,没有保持一颗童心,没有像孩子一样投入到文本中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缺乏与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这样的教学,直接把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扼杀在摇篮里,很难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小学童话文体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为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整个小学阶段,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是尤为重要的。而现代化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讲台,更是学生发展个性,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培养能力的场所。因此,要以人为本,努力创设一个全新的童话教学的课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然而,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文本,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应该鼓励学生想象女孩几次划火柴看到的美丽幻像,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这是想象的方法基础。如《小露珠》结尾“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大家想把小露珠留住,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植物和动物对小露珠的恋恋不舍之情。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童话文本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教师在童话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一)复述童话

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有四大功能:记忆、想象、理解和推理。没有记忆和想象就谈不上思维和发明创造。因此,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与培养是我们开发大脑潜能的第一目标。记忆力对儿童掌握知识至关重要,复述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述的时候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详细复述、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无论什么样的复述,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情感色彩和艺术形象,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童话文本的理解程度。

(二)表演童话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学的作用,可以将儿童语文能力的训练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表演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化抽象为形象,突出重点。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表演才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应满足学生适当的个性化表演,把学生对于故事的体会表演出来,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把表演作为一种形式。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互相点评,相互指导,及时反馈,多加鼓励,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更能深入地体会童话文本的内涵。

(三)续写童话

孩子对于美好的童话,永远都是意犹未尽的。教师在教学结束的时候,要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不自觉的联想童话的后续情景,为文本作个“续编”。比如《丑小鸭》文末,可以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想象的能力续编故事,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对文本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个性化的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2]要让学生对童话人物以及文章的思想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地朗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分角色朗读

通过不同的角色去体会文章中不同形象的特点,能够加强与文本的理解和沟通,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去,领略其中的含义。像《狼和小羊》中,狼和小羊的言语都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通过师生朗读、男女生朗读、小组朗读等方式,使学生体验了不同形象的特征。

2.感情分明的朗读

感情分明的朗读,就是要读出文本的感情基调,读出褒贬,表达出爱憎分明的感情来。如《风娃娃》中风娃娃“吹风车”“吹船帆”是好事,学生应该读出赞许的情感;“吹衣服”“吹小树”“吹风筝”是风娃娃好心却做的坏事,有些学生觉得风娃娃是好心,这也不能怪她,读的时候可以读出可惜的语气。总之,可以让学生自由解读,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3.有表情的朗读

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充分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运用与迁移。如《小露珠》中有这样一句话——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通过面部表情的运用,略带些笑容,读出小露珠当时的心情。

总之,童话文本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让学生插上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在文学的世界里飞翔。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