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信息资源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来自数字出版行业的分析

2018-01-05钱明辉李天明韩爱桂连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年12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

钱明辉+李天明+韩爱桂+连漪

摘要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衡量國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在信息资源产业快速发展而缺乏必要政策规制的当下,选择数字出版行业这一信息资源产业的典型代表科学分析其发展现状,并提出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的结构政策,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中2006—2015年的数据,以信息资源产业的重要构成内容数字出版业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了产业发展规模和行业结构现状,进而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收入规模、发展速度两个维度研究了数字出版业的行业结构特点。结果显示:各构成行业对数字出版业发展贡献程度的重要性不一。①从收入规模维度分析,数字出版业各行业与数字出版业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手机出版、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在线音乐、网络动漫、博客;②从发展速度来看,数字出版业各行业与数字出版业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手机出版、网络动漫、数字期刊、电子图书、在线音乐、数字报纸、博客。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数字出版产业结构政策的对策和建议:①增强政策的层次性和灵活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各行业分层次的全面发展;②采取财政鼓励、金融支持等经济类政策手段加大重点行业扶植力度,发挥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③综合应用各类政策工具,实现相关产业与数字出版业及其各构成行业之间的有效整合,为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的发布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资源产业;数字出版业;结构政策;灰色关联

中图分类号 G2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7)12-0207-09DOI:10.12062/cpre.20170708

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加速转型,信息资源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深入推进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成为当今不少国家谋求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一项战略选择。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到“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信息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可见,信息资源对国民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用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成为实现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而信息资源产业是以信息资源为原料,从事信息形态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加工、传播、提供等活动,并以此创造经济价值的国民经济部门[1],其实质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如何通过信息资源产业政策来促进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政策来改善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构成关系,提高信息资源在社会资源结构中的比重,发挥信息资源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与升级中的核心作用,就成为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信息资源产业的行业分类尚无统一标准,但信息资源产业的存在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事实,钱明辉[2]采用专家打分和聚类分析的方式将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分为信息资源采集业、信息资源加工业、信息资源提供业。各包含14、14、65个小类行业,其中数字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博客、在线音乐、手机出版、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网络动漫等93个小类行业,本文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折合计算得出,2006年我国信息资源产业营业收入约为9 610亿元人民币,而到2015年这一数据扩大为42 158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同时,从业人口规模能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态势,从计算结果来看我国信息资源产业从业人口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06年从业人口为1 024万人,2015年增长至2 770万人,从业人员规模扩大增速较快。数字出版业以信息资源作为生产原料,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与传播提供中通过信息资源来产生经济价值,是典型的信息资源产业。作为信息资源产业重要构成行业之一,数字出版业近几年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考虑到目前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展有关信息资源产业课题的研究时往往会遭遇统计数据口径不一、统计标准各异、数据缺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将数字出版业这一典型的信息资源产业构成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该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优化信息资源产业结构政策的思考。

1 文献综述

基于本文将信息资源产业典型构成行业——数字出版业作为研究对象,本部分将对数字出版业的研究情况做综合梳理。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出版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定义,一般是指数字媒体和出版业的数字化,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更多地称之为“数字内容管理”或“数字内容产业”。一些学者认为,数字出版的核心特征在于用二进制的技术手段对出版的各个环节进行操作,包括对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其他环节[3]。也有学者认为,数字出版不仅包括了可以重复利用的数字化数据库生产,也涉及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系统等,网页、电视、光盘等都是数字出版的媒介载体,并且按需印刷(POD)和按需制作光盘(VOD)也将成为数字出版的基本要素[4]。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从出版管理角度对数字出版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认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同时指出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5]。结合本研究的需要,本文采用“数字出版”这一名称,并依据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的有关定义和范围分类开展后续的相关研究。

1.1 数字出版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研究

目前,学术界关于数字出版业发展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版权问题、内容标准、影响要素、技术创新等方面[6]。一些学者从技术、经济、政治和市场等因素分析了数字出版业的驱动因素,研究了版权问题、融资赢利问题以及人才问题等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7]。总体来说,这方面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如融资渠道、发展前景、结构优化等,尚缺乏必要的实证分析和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

1.2 数字出版业产业链问题的研究

数字出版业产业链具有与传统产业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有研究表明数字出版产业链具有主体的独立性、环节的依存性、价值的差异性、媒介的融合性等特点,为此,一些学者在分析数字出版业产业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产业链整合的途径[8]。也有的学者在分析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结构与特点之后,提出了其产业链整合的三种模式:横向一体化整合模式、纵向一体化整合模式和网状一体化整合模式[9]。还有的学者在分析数字出版业竞争力来源的基础上,结合传播学的原理,对该产业中主要行业的产业结构链条进行研究[10]。

1.3 数字出版业与传统行业关系的研究

传统产业是指那些在历史上曾经高速增长,但目前发展速度趋缓,进入成熟阶段,资源消耗大和环保水平低的产业,如钢铁、汽车、纺织机械制造等。目前关于数字出版业与传统行业关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关系研究方面,比如Zack等分析了从传统出版向电子出版和销售的转换过程及其对企业的潜在影响[11],Glykas探讨了数字出版的兴起对传统印刷及出版业务带来的急剧变化和影响[12]。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和运用,传统相关行业与数字出版业的转化、融合趋势将逐渐明显,同时,数字出版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在产业链上的关联性也将进一步增强。

综合看来,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出版业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大多运用思辨的方法在理念、策略层面进行定性探讨,而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拟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对我国数字出版业产业结构特点展开研究,并据此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政策的思考。

2 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数字出版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为了考察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态势,辨析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和优先序列,本文拟从数字出版业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及产业内各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着手展开讨论。

2.1 数字出版业发展规模分析

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业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其总产出占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比例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自有确切数据统计的2006年开始,我国数字出版业产值几乎以直线的速度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果不排除价格因素,2006年数字出版业产值为213.00亿元,而到2015年这一数值已达到4 403.85亿元,定基增长率高达1 967.54%,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0.6%。排除价格因素,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年均增长率为36.44%,若以2006年作为基期,则2007年的增长速度最快,达到63.26%(见表1)。可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出版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2 数字出版业行业结构分析

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本文选取我国数字出版业中涉及到的数字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博客、在线音乐、手机出版、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网络动漫共九大主要细分行业进行分析。根据报告所展示的调查数据(见表2),在上述几个构成行业中,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已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业名副其实的“三巨头”。以2015年为例,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和互联网广告在数字出版业年度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別为25.00%、21.04%和49.57%。

在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各个行业当中,网络动漫年均增长率最大,达到108.96%。而手机出版、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这三大行业的年均增长率也分别达到35.21%、3504%和51.89%。三大行业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奠定了我国数字出版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从上述数字出版业的发展规模和行业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自2006年以来,数字出版业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张,发展速度十分突出,各行业都实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但是,从数字出版业的行业结构来看,各细分行业的发展规模存在较大的差距,“三巨头”行业的规模个到整合数字出版业规模的90%以上。

3 我国数字出版业行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考察多个因素对系统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关系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关联度比较,可以在系统中寻找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得到影响某一变量的主要因子[13]。灰色关联分析主要是对系统动态发展趋势作量化分析,尽管历史信息对研究系统具有一定作用,但与当前更接近时期的信息(新信息)更具价值,新信息往往能反映出系统的最新发展变化[14-15]。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字出版业各构成行业与数字出版业的关系,本文选取了2006—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业及各行业的产值作为原始数据,通过灰色关联矩阵的分析方法计算各行业的产值、产业发展速度及其与数字出版业的灰色关联度。

3.1 基于收入规模的灰色关联分析

根据数字出版业各行业历年的收入水平,将数字出版业历年收入总额定义为目标因素序列{Y0(k)},数字出版业各行业收入总额定义为影响因素序列{Xi(k)},其中i为影响因素个数,k为时刻指标。

根据表1和表2,将数字出版业和各行业的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先求出各序列所有数据的平均值,然后将序列中所有数据均除以该平均值,得到的新序列即为标准序列。均值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Xj(k)为均值化处理后序列,该序列为无量纲序列,av(i)计算公式为:

使用该公式对数字出版业及各行业的收入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无量纲数据如表3所示。

关联系数是反映各影响因素与目标因素接近程度的分散量度指标。将第i个影响因素在k时刻与目标因素的关联系数定义为ζ0i(k),ζ0i(k)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的|X0(k)-Xi(k)|为k时刻第i个影响因素与相对应目标因素差运算后的绝对值,

minimink|X0(k)-Xi(k)|为计算结果最小值,

为计算结果最大值,ρ为分辨系数,计算值范围为0~1,常取05[16]。本文取分辨系数ρ为0.5,根据表3计算得出的各行业与数字出版业的关联系数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的关联系数,按照关联度R(i)计算公式:

计算出的数字出版业各行业与数字出版关联度如下:R网络游戏(0.901 4)>R互联网广告(0.878 8)>R手机出版(0.617 5) >R电子图书(0.851 7)>R数字报纸(0.754 9)>R数字期刊(0.746 4)>R在线音乐(0.744 3)>R网络动漫(0.705 5)>R博客(0.684 1)。

3.2 基于发展速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数字出版业各构成行业与数字出版业整体的相关程度,在基于收入规模分析各行业与数字出版业相关程度的基础上,本文又以数字出版业各行业的收入增长率作为考察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按照上述计算步骤分析各行业发展速度与数字出版业增长率的相关程度。根据表1和表2可以计算出数字出版业各构成行业2006—2015年的年均发展速度,如表5所示。

按照本文之前列示的计算方法,依次对数据出版业各行业发展速度做无量纲化处理并计算各行业发展速度与数字出版总体发展速度关联系数,如表6所示。

根据表6中的关联系数可以计算出的各行业发展速度与数字出版业总体发展速度的关联度为:R网络游戏 (0.914 4)>R互联网广告(0.912 3)>R手机出版(0.879 6)>R网络动漫(0.794 1)>R数字期刊(0.765 9)>R电子图书(0.726 9)>R在线音乐(0.694 2)>R数字报纸(0.610 5)>R博客(0.570 7)。

3.3 结果分析

从上述两部分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数字出版业各构成行业对数字出版业发展贡献程度的重要性不一。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与数字出版业的“三巨头”判断基本符合。从收入规模来说,网络游戏的相关程度最大,达到0.901 4,其次为互联网广告,为0.878 8;再次为手机出版,为0.617 5;而相关程度最小的是博客,仅为0.684 1。从发展速度来说,网络游戏的相关程度(0.914 4)为最大,其次为互联网广告(0.912 3)、手机出版(0.879 6)和网络动漫(0.794 1);而博客的相关程度(0.570 7)最小。两类分析结果的比较如图1所示。

对比两类分析结果可知:

(1)数字出版业各行业发展的收入规模差距较大,最新2015年数据显示所谓数字出版业“三巨头”占数字出版业总收入规模的91.7%。

(2)无论是从收入规模还是从发展速度来看,数字出版业的“三巨头”与数字出版业的相关程度都处于前三位。

(3)以发展速度计算的网络动漫行业与数据出版业的相关程度显著高于以收入规模计算的相关程度,说明目前网络动漫行业虽然收入规模较小,但是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够促进数字出版业快速发展。

4 优化我国数字出版业行业结构及信息资源产业的政策建议

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数字出版业中各行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的贡献程度具有较大的区别,优先发展关联性强、带动力高的行业,增强政策的层次性和灵活性,是优化有限的政策,改善资源配置状况的需要,也能更有效地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优化我国数字出版业行业的结构政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增强政策的层次性和灵活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各行业分层次的全面发展。

数字出版业“三巨头”对数字出版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仅在产值上对数字出版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与数字出版业的发展速度具有很大的关联程度。由于这三大行业已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客户份额,针对这三大行业,相关部门不应采取所谓的“保护措施”来促进其发展,而应引导此类行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其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扩张相结合,通过市场机制来提高产业集中度。另外,虽然数字出版业各行业的贡献程度不同,但是不能忽略各行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和产业价值的挖掘。以电子图书业为例,虽然目前该行业在数字出版业的产值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其发展速度对数字出版业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对于此类行业,政府一方面应采取政府法规、命令或者指令性计划等措施要求政府以外的相关企业或社会主体来提供某些信息资源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利益诱导方法来促进此类行业的自由发展、志愿组织和自我服务。总之,需要加强市场信息的发布,增强政策工具应用的灵活性,在“重点行业优先发展”的一般原则下,还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趋势,挖掘新的行业增长点,使各行业能够快速采用新技术,突破传统模式,获得新的发展活力。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2]数字出版行业所包含的小类如出版、图书、游戏等横跨了信息資源产业的采集、加工与提供三大行业。所以根据数字出版行业各小类行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窥见其所属信息资源三大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样可以对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因而在促进信息资源产业整体发展的具体工作中,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行业在信息资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不同地位和作用,采取有层次的发展策略,按照“优先发展”、“统筹兼顾”的方针进行政策布局,而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近十年来,信息资源产业的涉及领域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高,不仅传统的文献服务、调查与咨询、图书出版等行业持续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特点的数据库服务、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数字出版、在线学习、互联网内容服务、数字广播电视内容服务、数字内容软件、地理空间信息开发等新型行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因此在政策的发布上应该对整体规模和效益较好的行业保持持续的扶持推广,促进其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与良好的产业环境,同时对信息资源依赖程度高的行业提高重视程度,这一类行业是最具代表性的信息资源产业,具有智力密集度高、产业附加价值好、环境友好度高的鲜明特点,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产业价值的深度挖掘,为其今后实现跨越式发展准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采取财政鼓励、金融支持等经济类政策手段加大重点行业扶植力度,充分发挥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

目前,单纯强调“内容为王”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出版业的发展需要,资本的力量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具有更大的作用。促进数字出版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为产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并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使之更多地参与产业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支持政策的积极作用和示范效应,合理利用资本市场的杠杆优势。为此,政府应该建立包括财政、贷款贴息、税收减免、发展专项资金、提供信贷支持等各种方式在内的融资支持体系,健全中央与地方,财政、银行、税务等多部门的协调工作,进一步建立并拓展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在内的母基金引导机制,拓宽风险担保、融资合作、减税贴息等政策工具的辐射面,鼓励社会资本更多的参与到推动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中[17-18]。

由于我国目前信息资源产业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投融资风险依旧存在,整体产业发展环境仍需要进一步建立,而国家政策在这一领域的重视将会对这些产业发展中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布相应财政政策鼓励建立完善的融资支持体系,加快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和管理,重点支持关键性、基础性、公共性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创新信息资源产业投融资机制,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实行有利于商业运作、持续运营的政策,为社会投资参与创造条件。只有落实了这些保障性政策,才能对信息资源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促进其中新兴的行业迅速扩大规模。

第三,综合应用各类政策工具,实现相关产业与数字出版业及其各行业之间的有效整合,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数字出版业的“三巨头”行业对产业的发展具很强的拉动力,在价值链上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整合效应;而数字出版业中一些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如电子图书业,则为产业间整合效应的发挥储备了未来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电子书业发展迅猛,新产品不断涌现,相关技术日益成熟,阅读人群规模持续增长,使我国成为全球电子书的重要消费市场。传统出版商,如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都开展数字图书、电子书等数字出版业务。另外,一些在线交易运营商也将其业务延伸到网络游戏、网络营销、网络出版等盈利性较大领域。传统出版产业、在线交易产业与数字出版业的融合不仅是资金或管理上的整合,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体现,对数字技术的集中运用和盈利模式的优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政府部门综合应用管制类、经济类以及信息类政策工具,在充分发挥相关产业与数字出版业及其各行业之间的集聚效应和整合效应上的优势,通过建立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引导相关产业与数字出版业之间进行战略重组、股权转让和业务拓展,拓展数字出版业的资金渠道,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由于信息資源产业涉及的领域新,范围广,单纯采用传统单一的政策工具不足以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异军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加快,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应该在重视信息类政策工具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快建立政府引领,企业、社会组织、技术社群、公众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与治理机制。通过政策工具强化信息资源企业的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公平竞争、自我管理和改善服务。将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布局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既能为现阶段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也能通过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传统行业的升级转型。

第四,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游戏行业,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与游戏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如注重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确保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给新兴创新性游戏企业健康的发展环境,合理调节市场各企业力量,保证游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竞技已经被大众逐渐接纳,政府在电子竞技方面的态度表现的模棱两可,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加快出台规范游戏行业的政策和措施,保证游戏行业本身以及游戏衍生品行业的规范化。目前由电子竞技衍生出游戏视频直播行业已具相当规模,但是关于直播资质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政府需要加快对这一衍生行业的监管力度,尽快出台明确的法律文件来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直播内容的质量,为行业的进步一拓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5 结 语

信息资源产业包括数字出版、地震服务、水文服务以及各种代理服务所构成的93个行业[2],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数字出版业这一典型信息资源产业构成行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发现数字出版行业内的各个小类行业在整体发展规模和速度上存在一定差距,各个行业之间发展不均衡,这对信息资源产业的协调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整体结构政策做出调整。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信息资源产业的重视,制定各项保证其健康发展的政策及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冯惠玲,杨红艳. 信息资源产业内涵及其与相关产业的关系探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11(2):10-14.[FENG Huiling, YANG Hongyan. On the connot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ndustry and its relations with related industries[J].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ervices, 2011(2): 10-14.]

[2]钱明辉,黎炜祎. 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构成行业与分类特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6(7):11-18.[QIAN Minghui, LI Weiyi. Research on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feature of Chine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dustry[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6(7): 11-18.]

[3]张立. 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J]. 中国出版,2006(12):11-14.[ZHANG Li.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concepts of digital publishing[J].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06(12): 11-14.]

[4]刘成勇. 定义数字出版[J]. 科技与出版,2007(12):6.[LIU Chengyong. Define digital publishing[J]. Science-technology & publication, 2007(12): 6.]

[5]任殿順,张博. 构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几点设想[J]. 出版广角,2014(7):50-52.[REN Dianshun,ZHANG Bo.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ng Chines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statistics index system[J]. View on publishing, 2014(7): 50-52.]

[6]李广宇.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J]. 现代出版,2011(1):9-13.[LI Guangyu.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J]. Modern publishing, 2011(1): 9-13.]

[7]刘菊芳. 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D]. 保定:河北大学,2010.[LIU Jufa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D]. Baoding: Hebei University, 2010.]

[8]黄立雄. 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学,2010.[HUANG Lixiong. A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public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D]. Xiangtan: Xiangtan University, 2010.]

[9]刘灿姣,黄立雄. 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整合[J]. 中国出版,2009(1):44-47.[LIU Canjiao, HUANG Lixiong. A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public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J].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09(1): 44-47.]

[10]胡昀.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D]. 保定:河北大学,2011.[HU Ju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y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in China[D]. Baoding: Hebei University, 2011.]

[11]朱昌爱. 数字出版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ZHU Changai.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 of digital publishing to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D]. Hefei: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0.]

[12]ZACK M H. Electronic publishing: a product architecture perspective[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1996,31: 75-86.

[13]GLYKAS M. Workflow and process management in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fir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4(6): 523-538.

[14]才华,李贵春. 天津GDP增长与相关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8-80.[CAI Hua, LI Guichun.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GDP growth and related industries in Tianjin[J].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2): 78-80.]

[15]罗勇,曹丽莉. 三次产业的灰关联矩阵分析[J]. 管理科学,2005,18(6):82-87.[LUO Yong, CAO Lili. Grey incidence matrix analysis of the three industry[J].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2005, 18(6): 82-87.]

[16]DENG J L. Inclusion of less data principle[J].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1999(4): 392.

[17]钱明辉,林法纲. 信息资源产业的融资结构及政策优化——以数字出版行业为例[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2):51-55.[QIAN Minghui, LIN Fagang.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policy opt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based on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 2012(2): 51-55.]

[18]张明喜. 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2):66-71.[ZHANG Mingxi.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scientific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J].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09(12): 66-71.]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
基于灰色关联和线性规划的粮食种植面积影响因素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电子商务对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风雹灾害经济损失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熵权法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
基于灰色关联视角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海南省科技投入产出实证研究
公路旁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