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全夫:从红军战士成长为戍边名将

2018-01-05阎荣安

党史纵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四方面军敌人

阎荣安

开国少将肖全夫是从一名红军战士成长起来的戍边名将,从1957年到1985年,他在祖国的东北、西北边陲镇守边关28年。一生传奇颇多。

反封建,砸菩萨,少年先锋

肖全夫原名肖全福,1916年9月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的一个贫苦农家,从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因交不起学费而不能上学。父亲肖才忠、母亲肖张氏含辛茹苦,托亲靠友,终于得到肖全夫一位当塾师的堂舅应允,每月送两担柴当做学费,让已9岁的肖全夫进私塾读书。

肖全夫深知家庭窘况和上学不易,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并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干活,尽量减轻家庭负担。

1928年初,12歲的肖全夫进入了张家祠堂小学读书,在教师共产党员张瑞文、共青团员张瑞义的影响下,他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由于表现突出,不久,他就被选为学生会委员。

这年持续春旱,天干无雨,无法插秧,眼看要错过季节,农户家家心急如焚,纷纷涌入寺庙,拜菩萨求雨。

正在宣传反封建迷信的肖全夫见状对大家说:“求菩萨管屁用,它不过是一堆烂泥!我们得要自己救自己!”

有些人觉得肖全夫讲得有道理,但大部分人都难以接受,也不敢相信,大多以疑惑的目光看着他。

肖全夫感到,要使大家相信这些泥菩萨没有灵通,只有自己将泥菩萨砸了,让大家看到并没有报应,才能破除大家的封建迷信思想。于是,他带领同学们接连砸碎了两尊土地菩萨。

肖全夫的举动,被很多人认为是“敢冒天下大之不韪”,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肖全夫的母亲得知后,既担心害怕又十分气恼。于是,她对肖全夫进行体罚,并让他停学,以免他再“惹是生非”。

可肖全夫认为泥菩萨就是不显灵,破除迷信没有错。他以哭闹进行抗争,要求继续上学。当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开始绝食。母亲心软了,收回成命,同意肖全夫继续上学。

1929年5月6日,肖全夫的家乡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随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创建革命根据地。

在声势浩大的革命洪流中,肖全夫的思想受到革命的洗礼,迅速成长。他立志要让天下的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贡献力量。

肖全夫在张瑞义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童子团,很快发展成为一个中队,两个分队,并积极开展活动。

童子团没有经费,成员是一群有觉悟的孩子,穿戴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志。为了让童子团像红军队伍一样整齐、威武,肖全夫开动了脑筋。他想,童子团没有钱,但有人,有力量。地主家有钱,就让剥削农民的地主家出钱。于是,他带着童子团到地主廖家升家,勒令其为每个童子团员做一条红领带,一根红木棍。廖家升无奈,只有照办。

肖全夫还率领童子团参加打土豪,开仓放粮,分田分地,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受到大家的夸奖。

根据肖全夫的表现,经张瑞义、张瑞孝介绍,肖全夫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被团组织调到乡少年先锋队担任分队长。

肖全夫担任分队长后,工作积极主动,各项工作有声有色,成为苏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肖全夫也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少共区委的表扬。

当红军,搞报务,长征建功

1930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鄂豫皖边区的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改编为红一军,直属中央军委指挥。

8月,受“立三路线”错误的影响,红一军离开根据地向平汉路活动。皖西苏区大部分被敌人侵占,肖全夫家乡所在的商南地区的形势也很危急。在这种情况下,年仅14岁的肖全夫担任少共第二连团宣传委员。年底,肖全夫所在的连队奉命开往商城,编入了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团第三营,他成为第七连的一名红军战士。

自此,肖全夫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他没有忘记牺牲的哥哥参加红军离家时的反复嘱托:“一定要留在父母身边,替他尽一份孝道。”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为了更多家庭的幸福,他别无选择。直到晚年,他还因自己没有代哥哥、没有为父母尽儿子应有的孝道而内疚。

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不久,军委警卫团和部分地方武装编为警卫师。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肖全夫因表现突出于1932年春选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队任排长。

7月,在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紧要关头,肖全夫等4人被调往总部电台,任务是警卫电台和保护宋侃夫、蔡威、王子纲等电台负责人的安全。

总部对电台高度重视,特殊看待,为肖全夫等4人每人配备了一支带红缨的驳壳枪,一把系红绸的大刀,很是威风。但肖全夫并不乐意,因为他认为电台不是战场,他仍想和战友们一起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杀敌。直到电台负责人宋侃夫与他一番深入交谈后,他才认识到电台在战斗中的神奇作用,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暗下决心:要为发展红四方面军的通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此,肖全夫一边执行警卫任务,一边到训练班学习,进步很快,后来便留在电台跟宋侃夫学习译电。由于文化程度低,肖全夫一开始学起来感觉难度很大,但他起早睡晚地刻苦学习,不懂就问,逐步掌握了电台工作技能,成为业务骨干。

在敌人重兵围攻下,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

沿途,敌人围追堵截,战斗极为惨烈。肖全夫跟着宋侃夫留在第一台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行动,常常一到宿营地,就在野外架设天线收发电报,专心致志地工作,保障总部的指挥通畅。一天在陕西子午镇,肖全夫等刚架好天线开机工作,国民党陕军部队蜂拥扑来。肖全夫临危不惧,未等令下,率先奔向前迎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转移。他同紧跟上来的3名战友密切配合,边阻击敌人,边收天线,交替掩护转移,保全了电台设备,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至四川北部的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开始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endprint

1933年2月中旬,四川军阀、川陕边“剿匪”督办田颂尧调集约6万兵力,分左、中、右3路对红军发动围攻。为了及时掌握敌人的动态,有效粉碎敌人的围攻,红四方面军电台在宋侃夫、蔡威、王子纲的带领下,开展破译敌军电报工作。

肖全夫没有学过外语,搞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困难重重,但他知难而进,废寝忘食地日夜钻研,很快入了门,也着了迷。他常常在昏暗摇曳的油灯下,通宵达旦地跟踪敌军的电台,捕捉讯号,破译敌军的电报,掌握敌军的动态。组织上根据肖全夫的一贯优秀表现,批准肖全夫成为中共的一名正式党员。

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等四川军阀的密码相继被红四方面军电台破译,之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对敌军的动态了如指掌,用兵如神,接连取得胜利。从5月20日开始,仅10多天,空山坝战役毙伤敌人官兵1.4万余人,俘敌官兵万余人,缴获长短枪8000余支,机枪200余挺,迫击炮50门,取得了反“三路围攻”的重大胜利。

1933年10月,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纠集四川军阀部队约20万人,分6路对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围攻,企图3个月内全部“肃清”川陕边区的红军。

敌我兵力悬殊,红四方面军面临的情况极为严峻。破译敌人的电报,准确掌握敌军的动态显得更为重要。总部电台的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可肖全夫这时偏偏患了疟疾,时而冷得发抖,时而高烧烫手;加上被敌人飞机弹片炸伤的右腿踝部的溃疡面扩展到碗口大,脓血不止,疼痛钻心。可肖全夫以惊人的毅力,带着伤病坚持工作,每天和大家处理敌军的电报达200余份,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天,红四方面军电台侦听到敌军第五路王陵基部欲强占笔架山的部署。徐向前总指挥据此情报指挥主力两面夹击,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又一天,敌军刘存厚部电台发出的讯号被截获:“前线粮食瓮尽,士兵已经没有饭吃。”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立即将此情况通报部队,前沿部队据此开展政治攻势,给敌人内部造成了混乱。

到1934年9月中旬,红四方面军胜利粉碎了敌人六路围攻。共毙伤敌6万余人,俘敌2万余人,缴枪3万余支、炮百余门,击落敌机一架,沉重打击了四川军阀,恢复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总指挥部真是神机妙算,料敌如神!”红军指战员由衷赞叹。

红四方面军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电台侦察人员功不可没。肖全夫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这次伤病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右腿后来比左腿短了一截,导致肩膀出现了左高右低。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离开根据地长征。在敌重兵的追堵下,中央红军损失很大,处境极为艰危。

这时,肖全夫等红四方面军电台工作人员在宋侃夫、蔡威的领导下,昼夜不间断地监听敌军电台,破译敌人的电报,查清中央红军前后的敌情,及时提供给中央红军。毛泽东根据这些情报,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在延安曾对宋侃夫讲:“你们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们辛苦了,你们有功劳呵!特别是中央红军到贵州期间,是你们提供了情报,使我们比较顺利地脱离了险境。”

肖全夫等红四方面军电台工作人员在长征中还为红二、六军团提供了帮助。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为保障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甘做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抗日军,惩凶顽,钢刀斩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肖全夫于1938年1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第一大队第一队学习。经过8个月刻苦努力,肖全夫被公推为模范学员,还被选任第七大队第八队政治指导员,留校工作。随后,他在抗大第二分校校长陈伯钧率领下,到河北省灵寿县陈庄参与筹建了第二分校。在此期间,肖全夫先后担任高干科副科长、科长,带领学员坚持冀西反“扫荡”斗争,取得了战斗与教学双丰收,被评为由抗大总校颁发奖励证书的模范干部。

1943年冬,肖全夫离开了工作5年多的抗大,调到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四区队任副区队长。第二军分区第四区队活动范围是山西山阴县、代县、崞县等地区。这里四面被日军包围封锁,是生活困难艰苦、环境十分险恶的抗日前线。

肖全夫到任后,在区队长离职学习的情况下,担当重任。他认真分析形势,明确了战斗与生产相结合,解决生活困难,摆脱困难的思路。第二年一开春,他就带领第四区队积极垦荒,开展大生产运动,并先后建起了油坊、面坊和毡帽作坊。当年开垦荒地1845亩,共收谷子13.8万多斤,几个作坊盈利50多万元,部队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受到了晋察冀軍区司令员聂荣臻的称赞,并将第四区队作为开展敌后大生产运动的典型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高兴地给予了肯定。

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肖全夫经常率部打击敌人,不断取得胜利。一年中进行大小战斗71次,摧毁了敌人在朱家庄、上庄等5个据点,歼灭日伪军256人。在代县十里铺伏击战,一次歼灭日军1个小队和伪军1个中队共150余人,缴获两门小炮、3挺机枪和几十支枪支,还有十几车军用物资。

肖全夫带领第四区队取得了生产战斗双丰收,成为当时游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

1944年冬,肖全夫调至冀东任第十七军分区参谋长。

第二年4月下旬,日伪军集中“扫荡”第十七分区所在的昌黎、滦县、乐亭地区,调动无恶不作、臭名昭著号称“铁石集团”的日伪军精锐部队,发动对第十七军分区驻地新寨的合围。第十七军分区党委率主力突出重围向北宁路北转移。由肖全夫指挥留下的警卫第一连、第二连、通讯排和乐亭县支队、滦南县支队,坚持北宁路以南的反“扫荡”斗争。

肖全夫临危受命,毫不畏惧,与敌人斗智斗勇,展开殊死较量。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面对气势汹汹来围攻的敌人,肖全夫首先机智地率领部队和部分群众突出重围,在柳赞乘船下海,并指挥部队利用船头的沙袋击退尾追之敌。敌人无可奈何,只能望海兴叹。随后,肖全夫带领部队克服艰难困苦,与敌人“捉迷藏”、兜圈子一个多月,敌人屡屡扑空,疲惫不堪,只有收兵回营。endprint

接着,肖全夫洞察敌情,抓住战机,痛击敌人。5月下旬,肖全夫获悉驻倴城据点的敌“铁石集团”的“铁血部队”两个骑兵连、一个步兵连及部分伪军约700人,正向乐亭县西的张狼窝村、港北村和小营村奔袭,目的是消灭驻在这里的第十七军分区及地委机关。

肖全夫经请示军分区司令员李雪瑞、政委李海涛同意,精心安排部队在张狼窝村、港北村和小营村设伏,等待敌人。

这天上午9时许,敌人进入了伏击圈。刚到小集村,肖全夫一声令下,密集的枪声猛烈响起。敌人措手不及,人仰马翻,呻吟喊叫,乱作一团,仓皇向附近的张狼窝村逃窜,没想到又遭到伏击,伤亡惨重。

敌人被迫退到小营村,构筑工事,等待增援,准备与八路军决一死战。

肖全夫指挥部队向小营村追击,他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并重新调整了战斗部署,对围攻小营村之敌和伏击增援之敌都做了周密安排。

围攻小营村之敌的战斗打响了,敌人顽强抵抗,双方在相距300米左右的阵地上展开了拉锯战。

这时,驻胡各庄、倴城、乐亭、汀流河等地之敌出援,均遭肖全夫安排的部队阻击堵回。小营村之敌成为瓮中之鳖。

下午3时,肖全夫下令发起总攻。指战员如猛虎扑食,从四面八方杀向敌人,逐步将敌人压到一个大院子里。

肖全夫决定展开政治攻势。可喊话一遍又一遍,敌人就是不投降。在这种情况下,肖全夫命令集中火力,全歼顽敌。

八路军指战员发起攻击,敌人疯狂扫射负隅顽抗。几位八路军战士冒着弹雨爬上了敌人占据的房顶,凿洞向屋内投弹射击,顿时爆炸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敌人的惊叫哭喊声不绝于耳。

到晚上9时许,战斗结束,敌人全军覆灭,肖全夫所部缴获轻重机枪40余挺,战马300余匹及该部敌人的全部装备。

肖全夫指挥的此战,犹如使敌人的“铁石”遇到了斩金截铁的“钢刀”,威震敌胆。

此后,肖全夫率部继续在北宁路以南灵活机动地打击日伪军,不断取得胜利,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功勋。

打老蒋,展智勇,屡建奇功

抗日战争胜利后,肖全夫先后担任冀东军区第十三旅旅长、独立第十一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七师师长,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又屡建奇功。

肖全夫身经百战,1947年9月五岭山阻击战大败陈诚,让他终身难忘。

1947年9月17日,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陈诚指挥第四十九军向锦州西犯,并调动第二十六师、暂六十师、暂二十二师和独立第三师各一个团,分三路策应第四十九军,欲与东北民主联军决一雌雄。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由第八纵队在杨家杖子围歼敌第四十九军,第九纵队阻击由锦州、兴城来援之敌。第九纵队将阻击任务交给了第二十六师。

五岭山位于锦州至杨家杖子公路和铁路的南侧,由五个山岭组成而得名,主峰高达524米,地势险恶,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肖全夫接受任务后,决心克服驻地离预定战场有150多公里的路程,部队从冀东出关连日行军已非常疲劳的困难,立即率部昼夜兼程向五岭山进发。

9月的辽西,已经有些寒冷,天公不作美,风雨交加,肖全夫和政委李振声以身作则,率领部队不顾雨水浸透全身,在泥泞中艰难行军。

21日拂晓,肖全夫率部到达水口子,将师部设在这里。接着,他立即同李振声登上柞木林子西山,展开地图,对照实地,查看地形,制定作战方案,随后召开会议部署任务。当天晚上,各团冒着滂沱的大雨,摸黑进入预定阵地,抢在敌人前面,掌握了阻击战的主动权。

22日清晨,战幕拉开。敌人密集的炮弹向五岭山、北蜜蜂沟及其东北一线倾泻而来,霎时间,硝烟弥漫,震耳欲聋,乱石如雨,地动山摇。

伏击部队第七十六团第一营的指战员按照肖全夫的部署隐蔽待敌,前沿阵地一片宁静。敌人错以为“共军”在炮火中已经损失殆尽,派两个团的兵力向山上蜂拥而来。

就在敌人临近前沿阵地之时,第七十六团第一营的指战员猛烈射击,枪炮齐鸣,前面的敌人中弹纷纷倒下,后面的敌人鬼哭狼嚎地溃逃。这时,一营的战士闪电般跃出掩体,端着雪亮的刺刀追杀逃敌,敌人纷纷缴枪投降。

敌人暂六十师和第二十六师又重新调整兵力,展开轮番进攻,敌我兵力悬殊,形势危急。

上午10时,肖全夫相继接到报告,五岭山左右两侧和正面阵地先后失守,三面临敌。面对战况的变化,肖全夫同李振声商定,从第二梯队第七十八团派出了一个营,迅速占领五岭山右側的两个高地,阻止敌人的冲击,稳定了五岭山的右翼。

这时,第八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打电话给肖全夫,询问战况,并有些担忧地说:“我们歼灭杨家杖子之敌已问题不大,就看你们能不能堵住援敌了!”

肖全夫坚定地表示:“请首长放心吧!虽然困难很大,但我们一定要把敌人堵住,保障杨家杖子阻击战的胜利。”

肖全夫决心趁敌人立足未稳,集中优势兵力兵器,把丢失的阵地都夺回来。他和师里其他领导商定,抽调3个营的兵力,由师部统一指挥,进行一次全线夜袭。

夜里9时,几发信号弹升空,肖全夫指挥的夜袭行动开始。只见五岭山、虎头山、北蜜蜂沟一线炮火连天,枪声大作。正在抢修刚占领的工事准备进攻的敌军被这猛烈袭击打懵了,连滚带爬地逃命。在夜袭部队的猛烈攻击下,敌人丢下了堆积如山的枪支弹药和一具具尸体溃退了。肖全夫师全部收复了丢失的阵地,重新掌握了阻击战的主动权。

23日8时,敌人出动了2架飞机对五岭山肖全夫师阵地进行俯冲和扫射轰炸,随后又进行猛烈的炮击,接着出动了1个团的兵力分3路发起进攻,企图采取两翼夹击、中间突破的战术,攻占五岭山,迅速打开增援杨家杖子的通道。

敌人在步步逼近,埋伏待敌的指战员按照肖全夫“阵前出击、近战歼敌”的嘱咐,不动声色。待敌人离阵地只有30米时,机枪和步枪一齐开火,迫击炮弹、手榴弹倾泻在敌群中爆炸,冲在前面的敌人死伤惨重,后面的敌人慌忙溃退。endprint

3路敌人接连发动进攻均遭失败,恼羞成怒,上午10时30分又出动一个团又两个营的兵力在更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发动全面进攻。

肖全夫指挥部队以“守住阵地就是胜利”的决心和“人在阵地在”的勇气,英勇阻击敌人。弹药不足,就到敌人尸体边收集。弹药耗尽,就用刺刀、枪托、石头与敌人拼杀。就这样,打退了敌人14次进攻。

战斗持续了近30个小时,敌人元气大伤,进退维谷。

肖全夫抓住战机,发扬部队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组织5个营的兵力,实施全线反击,并亲自到北蜜蜂沟指挥战斗。到下午1时30分,敌人共7个团的增援部队全线溃退,陈诚精心指挥的这次进攻,以惨败而告终。

肖全夫师以歼敌千余人的战绩取得了胜利,为八纵在杨家杖子歼灭敌四十九军提供了胜利保障,受到了中共东北军委分会的嘉奖。

1948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发起了平津战役。时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六军第一三七师师长的肖全夫接受了参加实施津南突破、攻占灰堆集的重任。

灰堆集是天津外围一个大据点。镇内明碉暗堡密布,火力网交叉,铁丝网、鹿砦纵横,交通要道布满地雷,守敌为国民党津南第一支队长白英杰少将指挥的近4000人,是我军攻占天津的首要障碍。

肖全夫首先派出侦察人员深入敌人阵地抓“舌头”,了解敌人的部署情况。为了确保进攻部队行动隐蔽、迅速并减少伤亡,肖全夫指挥第四一一团连夜赶筑一条通往灰堆镇的交通壕。

1949年1月5日夜,担任突击任务的第四一一团第三营进入交通壕等待出击。他们在敌人阵地前的开阔地带等了7个小时,1月6日6时30分,第四一〇团按照肖全夫的指令对灰堆镇西北的造纸厂发动袭击,经激战,占领了该地,做好了抗击灰堆镇之敌突围和天津援敌的准备。

8时许,在密集的炮火轰击下,肖全夫指挥第四一一团和四一四团同时向灰堆镇发起猛烈进攻。灰堆镇的守敌疯狂反击,企图封闭突破口,天津之敌也多次以炮火支援守敌突围,均遭挫败。

下午1时,战斗结束。此战全歼灰堆镇守敌,俘虏白英杰少将以下320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1月14日,攻打天津城的战斗打响,肖全夫师担任突击师。在架桥过护城河时,遭敌暗堡交叉火力的阻拦,突击队员一批接一批顽强冲上去,毫无进展,伤亡很大。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肖全夫听取了第四〇九团政委皋峰的建议,在敌人没有把护城河的坚冰完全打碎的地段,采取履冰过河攻击,不机械执行上级关于先架桥、后冲击的规定,并准备由自己承担一切后果。

在随后的进攻中,虽然仍遭到敌人火力的封锁,伤亡仍然不小,但部分战士踏着冰越过了护城河,打开了突破口,占领了城墙上的交通沟,并向纵深发展。敌人猖狂反扑,肖全夫指挥部队奋勇歼敌。经过惨烈激战,敌人动摇溃败。

深入天津市区后,肖全夫指挥部队乘胜发扬孤胆精神,以营为单位多路向纵深分割穿插,清理消灭躲藏在各个角落的敌人。

历时29个小时的天津战役结束,第一三七师歼敌达9788人,缴获火炮90门、轻重机枪224挺、长短枪3340支以及大量的物资弹药,还活捉了国民党北宁路护路指挥兼天津市市长、中将杜建时。

肖全夫以卓著的战功,于1950年12月升任第四十六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

守东北,卫新疆,威震边关

1954年2月,从朝鲜战场凯旋归来的肖全夫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深造。在3年的学习中,他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模范学员的光荣称号,毕业典礼时,获得了刘伯承元帅颁发的奖状和证书。

1957年3月,肖全夫回到在吉林的第四十六军继续担任军长,担负起镇守东北边关的重任。

1962年2月,肖全夫调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68年5月,肖全夫升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在肖全夫守卫祖国东北边疆的24年戍边生涯中,指挥珍宝岛战斗取得胜利使他名扬世界。

1968年,中苏边界战云密布。苏联军队不断越界进入我国黑龙江七里沁岛、珍宝岛等地挑衅,打死打伤我国渔民和边防战士多人。1969年1月,苏军对珍宝岛的入侵和挑衅不断升级,中国方面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克制忍让政策,坚持巡逻和适度的斗争。

为了避免事态的扩大,1969年2月6日,中共中央忍痛下达了暂停边境巡逻的命令。

而苏联报刊对此大做文章,叫嚣:“中国已经退出了达曼斯基岛(珍宝岛),这充分证明此岛属于苏联!”“如果中国边防部队胆敢再次登上达曼斯基岛,苏联将使用武力!”

肖全夫怒不可遏,他直接到北京总参谋部汇报苏军武装挑衅的情况,请缨给予适度的还击,得到了批准。

3月1日,总参下达了恢复巡逻的命令。3月2日,苏军在珍宝岛悍然开枪袭击我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领的巡逻队,早已严阵以待的我边防部队奋起还击,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

珍宝岛首次反击战历时78分钟,共击毙苏军40余人,击伤30余人,击毁装甲车、卡车、指挥车各一辆,击伤装甲车一辆,还缴获了一些枪支、物资。解放军边防战士牺牲了20人。

当日,根据上级指示,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和政委曾绍山决定在珍宝岛附近设立边防前线指挥部,由肖全夫负责统一指挥,并派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李少元当助手。

陈锡联随后到北京参加党的九大筹备工作,周恩来询问他谁是前线指挥员。

当听说是肖全夫时,周恩来笑着说:“那么,苏军可是遇到对手了。”

陳锡联有些疑惑不解,周恩来微笑着解释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个肖全夫曾是南京军事学院的高材生。那里的教官都是苏联人,对苏军的那一套,肖全夫是了如指掌呵!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当时,肖全夫将前指设在离珍宝岛不足10公里的五林洞,随即冒着生命的危险到实地进行勘察,并踏着没膝的积雪到距苏军哨所仅500余米的209高地前沿观察所观察苏军的态势,做好作战的准备。endprint

3月13日凌晨,肖全夫在209高地前沿观察所观察到苏军3辆坦克从乌苏里江江面开进我方的江叉子。肖全夫立即向在北京的陈锡联汇报。

陈锡联下令:“打!”肖全夫却判断苏军坦克后面没有步兵跟进,是火力侦察,认为不能打。

陈锡联问:“为什么不能打?”

肖全夫解释:“一打,我们的作战部署就暴露了!”

“情况一定要搞准,不然会犯右倾错误的!”陈锡联道出了担心。因为副总参谋长温玉成接到报告后,也发出了还击的指令。如果不打,就是违抗命令。在当时特殊的政治氛围下,这样做戴上一顶“右倾”的帽子可能性极大。

“右倾我也不打!”为了全局,肖全夫豁出来了。

“我们军人是要服从命令的啊!”陈锡联劝告肖全夫。

肖全夫感受到陈锡联的好意苦心,他说:“我是军人,你放心!我知道应该这么做。”

肖全夫迅速想好对策,他放下电话,命令部队用迫击炮轰上几炮,将苏军坦克赶走了事。

由于我军的火力配置和战斗意图没有暴露,从而保证了在随后3月15日开始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至3月17日,共击毁苏军坦克4辆、装甲车7辆,击伤坦克和装甲车4辆,毙伤苏军170多人的辉煌胜利,其中还击毙苏军上校和中校指挥官各一名。

周恩来听到战果汇报后,兴奋地赞赏道:“这个肖全夫打得不错嘛!”

随后,时任总参谋长的黄永胜亲自给肖全夫打电话,一番嘉奖勉励后,要肖全夫想办法把击毁在我国江内的苏军坦克拖回来。

肖全夫冒着敌人的炮火,蹲守江边,直接组织指挥牵引拖回了这辆苏军的坦克。这辆坦克,至今仍放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

肖全夫在珍宝岛之战中展现出高超的指挥才华,出色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作战任务,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也为他后来到新疆承担镇守西北边陲的重任埋下了伏笔。

新疆幅员辽阔,面积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与苏联和蒙古的边界线长达4000多公里,边防任务极为艰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要确保西北边疆的安澜,需要一位具有超凡军事才能的指挥员。

1980年1月,中央军委下达了肖全夫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的命令。时年64岁已过花甲之年的肖全夫义无反顾地从祖国的东北边疆又赶赴西北边疆赴任。

肖全夫到职后,牢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托,以维护新疆的稳定与统一作总揽,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贯彻军委“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预案,得到总部批准。他狠抓战备训练,于1982年亲自筹划并组织了“三战”演习(游击战、运动战和坚固阵地防御战)。总参谋长杨得志参观演习后评价说:“它不仅是乌鲁木齐军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也是训练改革中的一次重要的尝试,对于新疆部队的战备、训练、政治工作和后勤建设,都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对于全军也是一个不小的贡献。”第二年,他又组织了有党政军民参加的陆空协同反空袭、反空降演习,演练了现代作战条件下陆空协同和城市防卫作战的战役战术,对提高各军兵种战术技术水平、增强全民防空意识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多数边防部队驻守条件非常艰苦,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很差。肖全夫实地看到这些情况后,心情十分沉重,几次到北京向军委反映新疆边防官兵的困难疾苦。在军委的支持下,总后勤部给乌鲁木齐军区拨出数亿元专款用于边防设施建设。经过3年的努力,新疆几万名边防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1984年8月,已经68岁高龄的肖全夫,冒着生命危险,到素有“永冻层”“生命禁区”之称的阿里防区和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卡视察。他强忍着严重的高山反应,看望守防和施工部队官兵,检查边防建设情况,给部队以巨大鼓舞。其时他是进入该地区军内职务最高、年龄最大的第一人。

肖全夫在乌鲁木齐军区工作近6年间,为保卫和建设祖国的西北边疆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肖全夫虽身居高位,但一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1983年,肖全夫的老搭档、政委谭友林调到兰州军区任职,新任政委谭善和到任。为了表示对新老政委的迎送,他提议由军区党委常委们每人掏出5元钱,共进了一餐,表达了迎送之意,而没有花公家一分钱。

肖全夫不仅对自己要求严,对子女要求也非常严,不准他们打着他的旗号办事,配给他的车不准家里人使用。他还经常教育子女们要听党的话,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凭本事而不是靠“老子”吃饭。

1982年9月,肖全夫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年9月,在党的第十二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第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5年底,肖全夫在完成军区体制改革、精简整编任务后,退居二线。1988年1月,中央军委授予肖全夫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5年2月4日,肖全夫因病逝世。時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和吴邦国、温家宝、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表示深切地哀悼。

有一幅挽联概括了肖全夫的一生:“南征北战打江山,戍边守关震敌胆,一代名将;赤胆忠心建功业,高风亮节励后人,三军楷模。”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四方面军敌人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稀奇古怪的敌人
浅述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稀奇古怪的敌人
敌人派(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长征结束时红军共保存下多少兵力?
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看红军践行群众路线的意义
历史瞬间之九:激战嘉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