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理想信念与“中国梦”教育路径探析
2018-01-05孙振娟
孙振娟
[摘 要] 网络新媒体的便捷、零时空等特点,使得各种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渗透变得更加隐蔽和难以掌控,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攻势不减,使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本课题力求在“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有所突破,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将大学生个人的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结合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字] 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219(2017)05-0012-03
一、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现状
(一)个人理想信念淡薄,缺乏理性科学的定位
许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情结严重,往往只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没有将社会价值纳入人生价值的范畴,也没有将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割裂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
(二)家庭理想信念教育缺位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低,家长期望值不高,送孩子来学院时就定位于学一门技术,然后毕业之后能自食其力。在他们眼里,孩子只要有份工作能养家糊口就行,没有将自己的孩子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民族事业的承继者来培养。古人尚且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的意识,而当下家庭理想信念教育缺位严重。
(三)社会负面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对利益和物欲的追逐让有些人道德尽丧,底线全无。个别贪官污吏得势,老虎苍蝇风光,而有些人则缺乏鉴别能力,一味盲目效仿,使得人心浮躁,趣味低级庸俗。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许多学生虚荣心强,攀比意识浓厚,对他们来说,任何理想都抵不过物质利益的诱惑。有些学生防腐拒变能力差,一个社会负面案例就可能将老师一学期的教育成果击败,不得不让人唏嘘思考。
(四)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差
学校是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而事实上,学校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或者优势基本没有发挥出来。许多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还都是没有真正被重视起来,也尚未形成合力。许多学校还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与别的课程无关。从中小学的品德课,一直到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大都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践教学探讨,实效性较差,甚至理想信念在教学内容中也只是体现在某一章节的内容上,没有将它融入孩子的人格养成教育的常态化细节化中。高职院校有很多孩子更是认为自己来学校就是为了学门手艺养家糊口,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基本不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根本没有将自己个人理想与祖国民族的理想事业联系起来的意识。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与“中国梦”
“中国梦”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国梦,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即达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中国梦”是中国全社会创建民族富强之梦的共识的最新支点和生动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与科学价值,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生活和艺术的表达。“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中国人有关,大学生也不例外。
首先,“中國梦”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当然是国人的一分子。国家的富强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和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而大学生的个人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实现都要仰仗国家和谐与民族富强。每个个体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国家的支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向,把握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自觉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事业联系起来。
其次,大学生个人梦想是整个“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个人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以及道德社会理想都是我们国人梦想的细化和分解,这些美好理想的汇聚凝结就是中国梦的轮廓和内容,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国人的个人梦想的实现是“中国梦”分镜头的定格。“中国梦”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可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
再次,两者相辅相成。个人梦想离不开国家民族的强大与和谐,祖国的辉煌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和奉献,每个个体梦想的实现和量的叠加就会让中国梦实现蜕变发生奇迹。
三、“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
(一)利用思想品德课内容进行“中国梦”与个人理想信念的串并
首先,是从本我入手,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关联。人有追求美好的愿望与初衷和趋利避害的本能,从这个意义讲,人有私心可以理解。我们所谓的“人文关怀”也不过是从人性出发考虑问题而已。我们的教化也要接地气,从低层次开始,即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
其次,从自我入手,在理想、职业、社会公德等内容中将理想信念等内容与“中国梦”联系起来。人是社会动物,人的属性决定了人要有精神追求,不能只停留在动物的层面考虑问题。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要在道德教育中不断进行自我改造,在实现追求个人理想时,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
再次,从“超我”入手,在爱国情怀、社会理想中发掘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理想信念与“中国梦”关联。在革命进程中,许多仁人志士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已经将革命理想与信念内化成自己的精神追求,成为自己的灵魂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为革命、为主义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革命事业需要继承者来接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刻不容缓。
(二)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将“中国梦”与理想信念的第二课堂整合
首先,通过课程改革将内容整合,抽离出关乎理想信念的内容,譬如个人爱情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等,并结合项目化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和“中国梦”的教育。
其次,利用艺术节、清明节、建军节等时间节点,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团节等进行理想信念和中国梦的教育。
再次,通过思政课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让学生深入社会社区,有条件地借助旅游深入革命老区进行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的外延教育,从而将课堂延伸立体化。
(三)积极挖掘专业课授课过程中“中国梦”的教育价值
首先,根据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的特质进行教育。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教育、动手能力和就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专业理论课上,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专业技能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树立发挥专业技能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人类造福的远大志向与理想。
其次,结合当代中国经济形势,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与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的专业技能在现代社会竞争中优势明显且前景深远。加之国家提倡“大国工匠”与“中国智造”,为学生大展身手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让学生懂得如何将自己的个人职业理想融入祖国经济发展的大洪流中。
再次,结合专业课程,在专业教师授课过程中渗透中国梦的教育。中国梦及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只依靠思政课教师来进行,专业课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是中国梦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契机。
总之,面对许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结合思政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与“中国梦”教育,对我们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而言既是责任担当又是考验。
[参考文献]
[1]《党史文苑》编辑部.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J].党史文苑,2012,(23).
[2]《人民日报》编辑部.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3]邹小燕.“80、90 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福建,2010.
[4]熊 英,汪德平,刘平.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信仰心态调研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责任编辑:梅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