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

2018-01-05章激扬

财会学习 2018年1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工业化城市化

章激扬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的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但是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在不断降低,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推进。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同步进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53.7%,与建国初相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道路,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的,工业化必然会带来城市化,反过来,城市化也会对工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最具影响力的是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研究,他们研究表面结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工业化水平就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杨治、杜朝晖(2000)通过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学者们普遍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很多学者利用数据对此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周一星(1982)研究表面:各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它们的对数值之间大致呈现正比增长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也研究得越来越多,部分学者们认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杨波(2001)测算出我国城市化水平在1998年就已经滞后经济增长17.5个百分点。叶裕民(1999)认同我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的结论,并认为出现滞后的经济根源是工业化的弱质。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邓宇鹏(1999)认为中国不是城市化滞后,而是隐性超城市化。郭克莎等(2002)认为我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主要问题在于工业化的偏差而不是城市化的偏差。

通过以上综述可见,学者们大部分都集中于研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关关系,少有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分阶段进行研究,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是否存在偏差的问题也没有定论。本文拟以东部地区江苏省为例,探讨江苏省不同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发展偏差的问题暂不讨论。

二、理论分析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总体上看,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分阶段来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阶段可以分为起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在起步期,工业的发展带来的集聚效应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上升,这一时期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在成长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作用最为明显,工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促进了城市服务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的人才和更大的市场,为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条件。在成熟期,工业化进入到了较高的阶段,这时城市化的发展不再是由工业带动,而是由整个非农业带动,其中服务业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下降,城市化的演进更多由服务业带动。

三、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分析

江苏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都较高,因此,研究江苏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建国以来,江苏省逐步由一个农业省变为工业省,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江苏省的乡镇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乡镇企业也为省内的工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本文中城市化水平使用城镇化率来衡量,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本文采用工业增加值比重衡量工业化率。

本文选取江苏省1997至2013年的数据进行研究,涵盖了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图1中采用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将第三产业剔除,主要考虑第二产业的变化情况。

图1中显示了1997年以来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变化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按照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衡量的工业化率,出先了一个先平稳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而城市化水平一直稳步上升,从图形上可以看出这两条折线在2005年左右发生了相交。

为了更深层的讨论江苏省近17年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拟用Granger检验来对江苏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以获得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选取1997-2013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使用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工业化率,记为I,使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城市化水平,即城镇化率,记为U。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nI和LnU。本文中使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防止出现“伪回归”,先对序列LnI和LnU以及其一阶差分的平穩性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LnI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ADF值-3.5539大于其临界值-3.8290,表面LnI是一个非平稳的数列,取其一阶差分,创建新数列△LnI,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ADF值-4.4125小于其临界值-3.8290,表明该数列是平稳数列。同理,LnU是非平稳数列,而△LnU是平稳数列。

LnI和LnU都是非平稳数列,但是其一阶差分△LnI和△LnU都是平稳的,因此对其一阶差分数列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滞后3阶时,城市化是工业化的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化不是城市化的因果关系。在其他滞后阶数的情况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因果关系不明显。总的来说,虽然理论上江苏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不同的阶段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不同,但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江苏省近17年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不明显,城市化影响和推动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这可能是由于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近年已经达到了较高的阶段,现在都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时期,城市化的提高使得城镇人口数量进一步扩大,人们对于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又促进了工业化的加深,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江苏省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近年来在江苏省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作用不太明显,而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作用则较为明显。

四、结论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相互作用的。于江苏省而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城市化建设也对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近年来,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近年来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但是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更大。

最后,本文也提出建议,在今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中,要将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起来,不能单纯地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指标的高水平,而要让工业化和城市化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城市化建设中要考虑工业建设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为工业生产提供保障;工业发展过程中,也要考虑城市的承受能力,发展与城市相适应的工业,使得工业化和城市化更加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治,杜朝晖.经济结构的进化与城市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06:82-88.

[2]周一星.城市化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规律性探讨[J].人口与济,1982,01:28-33.

[3]杨波.我国城市化滞后程度的定量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02:36-38.

[4]葉裕民.有关中国城市化两个问题的探讨[J].城市开发,1999,07:35-37.

[5]邓宇鹏.中国的隐性超城市化[J].当代财经,1999,06:20-23.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工业化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雕塑的城市化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