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药剂浸种对水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2018-01-05李海东方利民尤希宇朱福官
李海东,方利民,尤希宇,朱福官
(苏州市吴江区植保植检站,江苏 苏州 215200)
3种药剂浸种对水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李海东,方利民,尤希宇,朱福官
(苏州市吴江区植保植检站,江苏 苏州 215200)
比较3种水稻种子处理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浸种剂浓度较大时,对水稻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建议使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浸种,不仅对水稻萌发及成苗安全,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但需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恶苗病的抗性产生。
水稻浸种剂; 水稻恶苗病; 防效
水稻恶苗病,俗称徒长病、白秆病等,是危害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系统性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病。水稻受恶苗病菌侵染后,病株在2~4叶期即表现徒长,植株比健株高,叶片、叶鞘狭长,根系发育异常,生长细弱。病株一般不能抽穗或不能完全抽穗,即使抽穗,穗小而不实[1-3]。恶苗病是苏州稻区主要病害之一,并随着大面积稻草还田及水稻集中育秧的推广,恶苗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对水稻稳产、高产构成了威胁。
多年的实践证明,水稻浸种处理是防控恶苗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此,选择生产上常用的几种药剂,采取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浸种试验,以明确最佳药剂及处理浓度,为控制恶苗病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苏州市吴江区北联村进行,机插稻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参试的水稻品种为武运粳30,由苏州市吴江区种子站提供。
试验的药剂有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和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生产;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生产。
使用的仪器设备有GXZ-260B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宁波江南仪器厂生产;MPS002电子天平,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不同药剂浓度对水稻种子安全性的影响
试验设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50、100、200、300、500倍液,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200、400、600、700、8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500、1 000、2 000、3 000、4 000倍液;3种药剂各5个浓度的处理,另设清水作为对照(CK)。每个浓度处理各50 mL药液,浸50 g稻种,重复3次。浸种48 h,用清水清洗种子后催芽。每个重复随机挑选100粒稻种用镊子放入预先铺好滤纸的培养皿内,滤纸保持湿润,放至光照培养箱进行催芽培养。培养条件为光照度8 000 lx,温度30 ℃,光循环周期16 h暗8 h光。
逐日观察并记录稻种萌动和幼苗生长态势,在催芽培养后3、5和10 d分别统计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
1.2.2 不同药剂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
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倍液,浸种48 h,以清水浸种作对照(CK),浸种后种子直接催芽播种。试验于2017年5月26日按机插塑盘育秧要求落谷,6月15日人工移栽,播种及移栽后正常田间管理。正常播种和肥水管理。
秧田病株率调查:各处理区随机选取3个育秧盘,于栽插前1 d调查,以病株徒长或上叶拉长、发黄为标准,调查每个育秧盘中的总苗数和恶苗病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分蘖期病株率调查:每处理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40穴,共查200穴,计算病株率和防治效果。
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株数-处理区病株数)/空白对照区株数×100。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DPS 3.0数据处理软件分析整理,并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表1显示,水稻用3种药剂浸种,浓度较大时,对水稻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螟·乙蒜素50倍液处理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低于40%,抑制作用十分明显;100倍液处理,虽然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所提高,分别为78.3%和83.3%,但与对照相比,抑制作用显著;其他浓度处理的发芽势、发芽率及成苗率均大于90%,且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500倍液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比对照有所提高,分别为92.7%和95.7%。咪鲜·杀螟丹浓度较大时,对稻种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明显抑制作用,200倍液处理,稻种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79.7%和82.0%;400倍液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82.3%和83.0%,均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600~800倍液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大于9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氰烯菌酯500倍液浸种对水稻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明显抑制作用,分别为83.3%和90.0%;1 000~4 000倍液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大于或等于90%,除1 000倍液处理外,其他各处理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和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2.2 防效
由表2可知,3种药剂用推荐浓度浸种48 h对水稻恶苗病控制效果不同。苗期,氰烯菌酯3 000倍处理后病株率为0,防效达100%,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杀螟·乙蒜素300倍处理病株率为0.0%,防效达98.1%,同样对水稻恶苗病防效良好;咪鲜·杀螟丹600倍液对水稻恶苗病防控效果最差,防效只有65.4%。大田分蘖期,氰烯菌酯3 000倍液和杀螟·乙蒜素300倍液处理防效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比较好;而咪鲜·杀螟丹600倍液处理防效最差,病株率为4.1%,防效为60.7%。
表1 3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字母者表示其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2 3种药剂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比较了生产上常用的3种水稻浸种剂对水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浓度较大时,对水稻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产上,如果使用浓度过高,浸种过程中在杀死附着的病菌的同时,对水稻的胚也造成了较大的损伤,会明显抑制种子的正常萌芽。建议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600~700倍、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浸种。对恶苗病防治效果试验表明,常规用量下,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在苗期和分蘖期对恶苗病防效均达90%以上,而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防效较低。综上所述,要控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关键是要选对药剂,在生产上,应淘汰已经使用多年,防效明显下降的咪鲜胺系列水稻浸种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都是较好的水稻浸种剂,但需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科学施药,避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1] 王拱振, 陈鸿逵. 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的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 (2):93-97.
[2] 产祝龙, 丁克坚, 檀根甲,等. 水稻恶苗病发生规律的探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1(2):139-142.
[3] 沈厚芬, 王云川, 刘金波,等. 水稻干尖线虫病的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3):35.
2017-09-18
李海东(1988—),男,江苏徐州人,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文献著录格式:李海东,方利民,尤希宇,等. 3种药剂浸种对水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235-2236,2238.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247
S435
B
0528-9017(2017)12-2235-02
张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