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法律风险及规避路径浅析
2018-01-04杨洁
杨洁
【摘 要】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轮校园贷业务再次涌入校园,校园贷成为各金融机构谋利的重要手段。但当互联网金融被别有用心者滥用时,引发了诸多法律风险,也造成了校园贷坏账率畸高。本文從校园贷特点及本质出发,浅析校园贷存在的法律风险,为校园贷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园贷;法律风险;规避路径
中图分类号: D92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182-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83
【Abstract】Campus loan is a behavior that college students borrow money from various lending platfor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campus loan business has found its way into campuses, and become a powerful tool for financing institutions to make money. However, lots of legal risks will be raised when internet finance is abused by some ulterior persons,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atio of bad loans. Based on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loan, this paper gives brief analysis on the legal risk of campus loan,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mpus loan.
【Key words】Campus loan; Legal risk; Elusion path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消费观念转变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校园贷成为大学生新型消费手段。由于大学生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贷款认识不足,陷入贷款陷阱,甚至引发极端案例。2018年3月,张家口一名在校大学生因无法偿还校园贷款,在一家宾馆自杀,死前手机仍收到多个催贷电话。如何避免校园贷成校园害,本文研究和探讨校园贷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1 校园贷的本质、分类及特点
1.1 校园贷定义及分类
校园贷本质是针对大学生的贷款,主要用于大学生完成学业、创业、消费等的信用贷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校园贷主要有消费型、取现型、分期型等形式。
1.2 校园贷特点
(1)门槛低。校园贷申请往往仅提供学生基本信息即可完成注册和放款,有些贷款甚至不用本人办理。
(2)零首付、隐性费用高。部分校园贷以“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优惠条件,让学生掉入高额手续费、服务费陷阱。以某网贷平台贷款1万元为例,学生拿到手的款项只有8000元,其中2000元为手续费,而借款合同仍按1万元计算本金。这种借款方式违反合同法相关规定,涉嫌违规收取高额利息。
(3)额度大。如趣店、分期乐、颜值贷等平台申请500元-50000元不等的无抵押信用贷款额度,在申请后额度还可以调整增加。
(4)方便快捷。“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不少校园贷打出方便快捷的宣传标语是吸引在校生办理校园贷的动因。
2 校园贷主体存在的法律风险
2.1 平台风险。
(1)平台资质混乱。目前校园贷平台鱼龙混杂,除传统银行借款平台管理相对规范以外,以P2P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五花八门,甚至出现平台跑路的现象。
(2)平台资金运转风险。放款随意、资金管理混乱导致一些网贷平台放出的款项无法收回。
(3)技术漏洞风险。办理校园贷多通过网络平台,为获得贷款学生需提供个人信息取得贷款资格,但这些信息上传到后台后无法删除,极易引发大学生信息泄露等问题。
2.2 借款人风险
(1)高利贷风险。借款平台以手续费、咨询费、管理费等名义变相提高贷款利率,大学生缺少风险防范意识和社会经验,容易陷入高利贷陷阱。
(2)被暴力催贷风险。对不能及时还款的学生,网贷公司采取公布信息、短信爆炸甚至暴力威胁方法要求学生还贷,导致学生无法安心完成学业。
(3)被贷款风险。实践中,一些大学生碍于面子,以朋友名义借款。出现被“借用身份”贷款情况,即盗用别人身份信息贷款,进而造成很多学生“被贷款”而深陷债务。
(4)影响信用风险。因未及时还款会导致学生进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直接影响学生的不良信贷记录,部分学生因信用问题无法申请助学贷款,甚至不得已退学。
2.3 放款人风险
(1)款项无法追回风险。校园贷为信用贷款,无担保无抵押,极大增加了放款人风险。
(2)追偿成本过高。平台拆借贷款给多人,防止款项无法追回的尴尬,但也增加了放款人的维权成本。此外校园贷的简易性和隐蔽性导致取证困难,部分案件会因证据不足无法维权。
3 校园贷风险规避路径
3.1 从平台角度来看,加强监管机制,提高平台准入门槛
目前,银监会等六部委已下发通知,对未经银行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其开展大学生信用贷款业务。此项监管让传统金融机构重回市场主导,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阳光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开发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只有积极发挥金融监管部门的“把关人”作用,才能让有资质的网贷平台进入市场,降低风险。
3.2 从借款人角度来看,加强校园安全性教育,提高学生风险防范能力
与银行贷款相比,校园贷手续便捷,填填表格即可享用几千元至几万元的贷款,因此校园贷受学生追捧。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加强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对陷入校园贷困局的学生,及时让警方介入,提供法律帮助。大学生自身应该提高对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对网贷公司、网贷形式的甄别、抵制能力。
3.3 从放款人角度来看,应加强行业自律,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放款人应立足依法、公平原则为借款人提供金融产品服务,不能变相归集资金,触碰法律红线。在设置金融产品时,应考虑学生实际还款能力,不能一味追求高利率,导致贷款演变成坏账。强化对放款人的监控力度,加强放款人的信息信用审核,建立互联网范围内的反洗钱和高利转贷罪打击力度。
3.4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联动执法
校园贷问题的解决是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构建校园贷联动治理机制。加强校园贷涉嫌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制定和完善金融领域及基本法,明确网络借款双方合同效力、履行方式和救济手段,加快制定专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弥补校园贷法律空缺。
【参考文献】
[1]王卫庆,罗锋懋,张乐琪,侯艳梅.大学生校园贷问题分析与法律对策探讨.法制与社会,2018,5:61-62.
[2]王潇哲.试分析“校园贷”乱象的危害及法律规制路径. 全国流通经济,2017,33:77-78.
[3]孙学用,孙一涵.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分析与风险规制—以“校园贷”乱象为视角.人民司法(应用),2017,28: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