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8-01-04邱海松

科教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思考

邱海松

摘 要 深化考试改革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多年来,各高校对思想理论课考试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了许多方法和措施,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更新考试的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试 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42

Rethink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

QIU Haisong

(Public Foundation Department, Min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ping, Fujian 353000)

Abstrac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xamin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very college has taken measures to explore the refor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for many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isadvantages. We will push on with the reform of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more effective, only if we update our idea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xamination; reform; thinking

大學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主要来源于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许多专家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研究,进行了许多改革和探索。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重要的环节,能够较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专家们和学者们对高校思政课改革,提出了好多建设性的方案和建议。笔者是一名多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线教师,也就思想政治课考试改革提出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做法,请专家学者指正。

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存在的弊病

1.1 考试内容全面性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命题内容一般限定于书本知识,题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这些题型主要是记忆性内容,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无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此外,考试内容还限定于课本理论,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不能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确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能力。

1.2 单一的考试形式

单一的考试形式表现在:(1)重课内轻课外。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内容限定在课本范围,将考试限定在课堂内,没有考核社会实践。(2)固定化试题类型。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有的采取开卷考,有的采取闭卷考,试题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是考卷的主要题型。固定化考试题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活性无法培养。

1.3 成绩构成和评定不完善

评定思想政治课的成绩时,很多高校采取了“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改正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病,然而期末考试成绩基本上在综合成绩中比例达到60%或以上,比例偏重,学生还是把重点放在期末考试上。有的平常没听讲和看书的学生,期末考前只要背熟复习题,轻松考到60分以上。“课中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现象就非常普遍。另外,在评卷时教师事先做好标准答案和得分点,评卷标准只以学生解答问题是否符合标准答案,而不管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分析和评判是否深入、发表个人见解是否创新。评分标准强调划一。结果是学生无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2 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的理念要更新

2.1 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总结性功能要注重,更要注重诊断性和导向性功能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课只注重考试的总结性功能,考试不仅能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而且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然而,高校思政课考试的特殊性表现为,学习效果会影响学生个人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隐性”影响,而不是“显性”影响。考试除了总结性功能之外,还有诊断性功能和导向性功能。考试的导向性功能得到注重,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会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的能力会得到培养。考试的诊断性功能得到注重,教师才能依据考核结果,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认知的偏差与过错能得到纠正,学生的“三观”、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素养等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考试的导向性功能和诊断性功能能够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2.2 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而不仅仅是知识教育

开设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思想政治课考试首先要考查学生的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了解学生思想进步情况,然后才是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相关知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体现在对理论知识记忆多少。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目的是“考学生”而不是“考学生的什么”,目的不够明确。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践行情况无法通过考试检验,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甚至,演变为功利化的考试,教师认为,考试结束意味着课程结束,教师评出成绩就完成任务。学生认为,要获得毕业文凭,要参评奖学金,要获得各种先进,都需要考试分数。因此,考试过关并得到较高分数是很多学生追求的目标,考试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功利化。因此,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定位的重点,考试评价体系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来构建。

2.3 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全程考核

思想政治课考试有它的特殊性,虽然要重视期末考试(终结性考试),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平时考核,即全程考核。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大学生要养成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它不仅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立场以及人生观,而且包括了大学生遵守社会基本道德,遵守法律规则,以及追求崇高道德境界。大学生养成思想政治素质不单单表现在期末考成绩所体现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程度,更表现在逐渐内化这些理论成为自身的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所以,思想政治课必须要全程考核。过程性考核有利于大学生注重平时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期末突击复习或是偷懒耍滑、作弊现象的发生能避免或减少。在全程考核中,将平时考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表现、社会实践成绩等作为过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平时的学习过程,并将这些项目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成绩总分。在全程考核中,教师通过每次考核持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发挥,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了教学目标,思政课的实效性得到增强。

2.4 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要体现知行合一

大学生养成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由知到行地逐步转化,做到知行合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成绩主要是考核学生的书本知识,忽略了考核大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忽略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没有体现对“行”的考核。学生在平时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情况无法在考试中检验。一个学生理论知识考试的高分与其思想品德高尚不能划等号,二者不是一种正比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有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却很差,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也不高,但思政课考试分数很高;而有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突出,思想品德较高,却考试分数不高。引导学生的“行”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即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但现在的考试成绩评价体系却没能很好体现这一点。

2.5 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要体现理论联系实践

大学生能够运用理论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正确解释当今世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现实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最大成效体现。因此,新的考试改革要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既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又要考核学生能否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把思想政治课的精神实质转化为道德品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此外,考试改革要引导大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联系问题去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3 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改革的措施

3.1 拓展考试内容

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课本知识要作为思想政治课考试的内容,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当今世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能力也要作为考试的内容。在每门思想政治课的考试题型上,考核能力的题目为主,记忆型的客观题减少适当的比例,增加主观题比例,如材料式、案例式分析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社会现实关注的能力等。

增加实践考核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如实地调查、专题讨论、参观访问、主题讲座)。不仅锻炼了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能力,而且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材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学生产生了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理解和运用了学到的知识和理论,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3.2 创新考试形式

构建闭卷与开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结合、终结性考核与平时性考核结合的考核形式是思政课考试的创新方向。

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记忆是闭卷考试的重点,它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掌握所学基本知识的情况,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学生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开卷考试的重点,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客观试题是闭卷考试的主要内容,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主观性试题是开卷考试的主要内容,如材料、案例分析题等试题应该紧扣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在解答时需要把课本的概念、原理等知识和试题中材料、案例等結合起来,经过分析、综合、归纳后解答。

形式统一、题型多样、涵盖面全是笔试的优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够有效地检验。口试要求学生在现场动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当场表达出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和锻炼。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采用课堂提问、指定题目、讨论、演讲等是口试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理论考核的主要内容,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素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难点的能力是实践考核的主要内容,侧重于学生的创新素质。

终结性考试就是在期末课程结束后,学校组织的集中性、综合性考试。形成性考核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考核,有利于教师因人而异予以辅导,也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实时察觉和补救,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更完全地得到测评。

3.3 完善成绩评定

评定思想政治课成绩要做到“两个结合”,(下转第111页)(上接第98页)即平时成绩考核和期末成绩考核结合,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和社会实践考核成绩结合。提高平时成绩考核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添加社会实践考核成绩,就能避免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的弊病。改革后的综合成绩=平时成绩考核(40%)+期末成绩考核(40%)+社会实践成绩考核(20%)。

3.3.1 平时成绩考核(40%)

平时成绩考核主要包括出勤与课堂纪律、作业、课堂讨论发言三部分构成,主要考核学生日常表现和学习态度与行为。出勤与课堂纪律占10分。基本分10分,学生每迟到、旷课或早退一次,扣1分。如果发生学生在课堂玩手机、看课外书、打瞌睡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先提醒阻止,如再发生,一次扣1分。满分10分,最低0分。作业占20分。教师利用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核。教师可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或结合当前国内外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布置一些案例分析题,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获取大量信息资料,独立完成作业,最后提交纸质或电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作业成绩按“四级制”(优、良、及格、不及格;A、B、C、D)或“百分制”记录,最后折算作业总分。课堂讨论发言占10分。教师通过课堂讨论或提问发言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查。教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可以围绕着一些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组织论坛,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3.2 期末成绩考核(40%)

教师在期末课程结束时,统一命题,统一安排时间进行笔试,可灵活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考试。

3.3.3 社会实践成绩考核(20%)

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时间或寒暑假期间,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或参观访问、或撰写课程论文等。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所写的调查报告、观后感和课程论文作为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于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名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难问题研究》,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AS151536)

参考文献

[1] 王锁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研究综述[J].理论与实践,2012.7.

[2] 曾云燕.创新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课程与教材,2013.15.

[3] 马冀.探析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学理论,2010.30.

[4] 王立荣.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5] 王儒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探索,2008.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思考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