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2018-01-04都承峰
都承峰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化学实验,尤其是对学生实验的创新,是提高化学教学魅力的保证。文章结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节课为案例,探索基于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化学实验;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5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1.019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学生实验更加能体现出学科魅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正如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所说:“在化学教育中强调化学实验,无论如何都不会过分。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笔者结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节课为案例,积极探索基于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掘“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实践价值。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按照“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的顺序进行编排。从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编排来看,本节课内容既是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延伸,也是能量转化的生动体现,更是金属活动性和电解质溶液知识的具体运用。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的教学,不仅承担着本专题具体化学知识的教学任务,还具有整合、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认识的作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初步能够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本质与现象、能量转化等方面、多角度、多層面地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促进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完整认识。设计出适合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显得愈发重要。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氢燃料电池车(氢动车)”作为学习情境,设计了创新实验,以探究氢动车的原理、体悟氢动车的智造、品味氢动车的价值三个环节为主线,以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为暗线,重点复习电化学的概念、原理、规律,深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按照“宏观—微观—模型”模式进行知识建构,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本课着眼于整合学生对化学反应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的关系,重视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培养社会责任感。基于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领悟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充分发挥实验在学科德育和立德树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培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播放视频——氢燃料电池车(氢动车),智定未来,共创新时代。
【学习任务一】探究氢动车的原理
【投影】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简称FCV)是一种用车载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作为动力的汽车(图1)。氢燃料电池的原理是1839年由威尔士物理学家威廉·格罗甫首先发现的,这是一种把氢氧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设备。氢燃料电池汽车被称为“自带发电站”的汽车。
【演示实验】氢氧燃料电池发电,使玩具小汽车(图2)跑起来。
【设计意图】以燃料电池汽车为模型(图1),并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知识建构。以氢燃料电池玩具小汽车为真实情境,引出一系列的探究问题。
【问题1】汽车为什么会跑起来?涉及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反应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能量转化形式是什么?
【生】2H2+O2[=][点燃]2H2O,该反应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师】像这样的装置,我们称之为原电池。
【投影】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图(图3)。
【问题2】工作时,氢气在哪个极放电?氧气在哪个极放电?电极反应如何书写?反应类型?
【生】对照投影图,书写、汇报。
【师】根据学情,适时插入Zn—Cu—H2SO4原电池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归纳】类比Zn—Cu—H2SO4原电池,归纳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源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将锌铜原电池迁移至氢燃料电池的理解上,引发知识的联想和建构,实现“原型”到“新型”的转化。
【问题3】氢燃料电池是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结合电极反应式,请用完整的语言描述整个反应的工作原理。)
【投影】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知模型
【设计意图】
使学生学会一种“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方法,充分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变化发展的哲学思想。深化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变化观念、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素养。
【资料卡】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直接转化为电能,能量利用率达到60%,比传统内燃机高了整整一倍!这样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数据显示,上汽集团研发的氢动车仅需大约1kg的氢就能行驶100km,加满4个储氢罐(大约5kg的氢气),只需要3min,与汽油车的加油时间相差无几,续航里程达到500km。
【设计意图】从科学的角度,培养学生从定性走向定量的学科思想。
【学习任务二】体悟氢动车的智造
【问题4】使氢动车动起来,要往里面通入氢气,那氢气从哪里来?如何获得氢气?
【生猜想】电解水,光解水,水煤气,金属与酸,氯碱工业……
【师】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氧气能否放电?实验怎么做?
【生】先谈谈自己的初步想法,先电解,后放电。
【学生分组实验】氢氧燃料电池充放电
第一步:电解。(展示图4,提示黑线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作为电解池的阴极,红线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作为电解池的阳极)
第二步:放电。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可以短时间吸附在多孔石墨棒上,然后做放电实验。(展示图5、图6,强调分工合作,石墨棒电解5s后,不要拿出来)接上扬声器,同样是红线接红线,黑线接黑线,听到有美妙的音乐声。做完扬声器实验后,再次电解,然后接上发光二极管,看到二极管会亮。
【设计意图】通过对氢氧燃料电池的创新改造,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从实验的假设到实验的探究再到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既重视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训练,又加强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拓展应用】“冰箭—长征五号”于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成为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火箭的发动机用氢氧作为燃料。空间站的能源供应:向日时太阳能供电,电解水,作为电解池;背日时氢氧燃料电池进行能源供给,作为原电池。
【小结】
【师】可充电电池实现了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小结】投影太极图,构建可充电电池氧化还原本质的转化模型。
【师】太極图形呈现了一种相互对立、相互转化、阴阳轮转的形式美、和谐美。我们今天研究的原电池、电解池,其本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也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设计意图】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对原电池、电解池的过程进行理解,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观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习任务三】品味氢动车的价值
【问题5】氢动车能否代替纯电动车?
【生】交流讨论,自主合作,通过辩论引发思考。
【小结】氢动车的优点和缺点。
【历史与展望】氢动车的沿革与发展
1839年,威廉·格罗甫首先发现氢燃料电池→2014年,日本上市的丰田Mirai,是第一款量产销售的氢燃料电池车→2016年,“冰箭—长征五号”发射升空→2018年,上海上汽集团交付100台氢燃料电池车→未来……
【设计意图】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课外探究】氢动车的发展前景如何?能否推广使用,是大势所趋?请做课外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实验,承载着不同的教学功能。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形成化学概念、理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方法。
作为一线化学教师,只有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内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真正意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实验观”进行化学教学,以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将有效地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相长,育人无界。
参考文献
[1] 于乃佳,范晓琼,徐辉,桑寿德,吴卫东.“氧化还原反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反思——“高端备课”项目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记录之二[J].化学教育,2010(3)
[2] 李蓉.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016年全国内地西藏班(校)优质课决赛理科组述评[J].中国民族教育,2017(1)
[3] 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
[4] 王少刚,刘仁培,封小松.开发综合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8(9):117-120
[5] 王青豪,胡乔生.综合化学实验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研究[J].江西化工,2006(3):29-32
[6] 李晓莉,李梅.开设综合化学实验的探索与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21:96-98
[7] 朱莉.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关于开设综合实验的总结[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1):70-72
[8] 龚仁喜,孟小碧,秦钢年.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