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老年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路径

2018-01-04李婷李文

成人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老年教育新媒体融合

李婷 李文

【摘 要】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老年教育的发展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基于老年群体的身心特点、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应突破传统老年教育模式的局限,构建适合老年教育发展的O2O课堂教学、移动碎片化学习、远程专递送教、合作共享教学、体验探究学习等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构建全民学习型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老年教育;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11-0048-06

一、引言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与运用的年代,新媒体大环境给老年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渠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影响无处不在,影響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应进一步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构建现代化老年教育模式与体系,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

2015年,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快,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6.15%。据估计,老年人口数量在2020年会达到2.48亿,2025年达到3亿,老龄化水平严重,成为超老年型国家。[2]老年教育在我国发展起初由政府老干部局办老年大学,为老干部提供休闲、学习的场所,因此最早呈现出的是老年群体“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局限性大,只有极少数的老年群体可以享受到教育服务。当前,我国老年大学、社区的老年机构的兴起仍然不能满足庞大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老年教育的缺失和供需矛盾日渐凸显。老年教育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亟待解决,精英化教育模式必然要向普惠性、大众化的老年教育模式转型。

在我国,通过网络介入的老年教育最早起源于电大办学系统。老年群体互联网学习的平台大多都是电大(开大)的老年教育技术平台。据调查和样本统计,学校自己开发门户网站的有23所,其中在网站中有专门频道的有7所,有专门栏目的有9所,分别占比为30.5%、39.1%。在这些网站平台中,注册总用户量达58万余人,总累计访问量超过2 300万人次。[3]研究表明,老年群体对于新媒体的学习方式可以接受并存在一定的可行性。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何形成具有强大聚集能力的学习服务综合体并更好地服务老年教育,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界定与理论依据

综览现有老年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黄勤(2010)认为,发展老年教育大大推动了积极老龄化的步伐,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命质量和整体素质,打造出健康的积极老龄化社会。[4]韩俊江(2011)指出,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掌握新的技术,积极融入社会并提高社会劳动者整体素质,有利于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5]第二,微观层面的理论研究。朱家凤(2010)认为,结合电视和网络手段构成的远程老年大学,其教学方式和内容体现出灵活多样性,有利于老年人各种各样的学习,带来了便利的学习条件。[6]程思岳、黄宜梁(2011)指出,成人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老年教育,老年教育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促进构建学习型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老年教育,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根据自我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又可以满足偏远地区的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节约整合国家教育资源。[7]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给老年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课题,结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过程,融合互联网+模式是老年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在一些发达国家,老年教育开展得比较早,对应对积极老龄化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例如,美国提倡开展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的老年教育,同时做到了教育的设施设备能满足老年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健全的法律法规能保障老年群体的个人学习权利。英国老年教育采取的是“自给自足”的模式,通过社区开展教育,又称为“第三龄大学”,强调老年群体发挥自己余力的学习精神。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老年教育起步较晚,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来研究解决目前我国老年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已经渗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研究互联网+教育的理论、学习型社会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自主教育理论等相关老年教育理论,结合老年社会化理论和老年心理学理论的分析,选取理论契合点,成为信息化技术下重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迫切需求。新媒体时代老年教育更加关注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教育需求的创新与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教育,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育和通信联系”。[8]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提出“互联网+教育”是教育变革的一种思路,不同于在线教育,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设备,是对教育的组织与服务模式、教学模式等的创新,通过创新来搭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时代的教育生态体系。[9]梁士荣将“互联网+教育”引入到终身教育领域,认为“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为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并且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争取选择的最大的自由度和障碍的最小化,以服务终身教育为宗旨,结合社会力量,借助科技成果,为受教育者提供满足自由、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10]老年教育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如何发展,更需要从这些学者的理论研究依据中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策略。

三、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宁波作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宁波电大为具体样本,调查分析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学习资源的现状和需求。参与调查填写问卷调查的老年学员有1 200人,问卷有效样本达到92%。调查样本在性别分布上,女性居多,占74%,男性只占26%;在年龄分布上,55—60岁占比34%,61—65岁占比30%,55岁以下占比20%,65岁以上占比为16%;学历占比情况,高中学历占比为64%,初中学历及以下占12%,大专及以上占24%,高中及以上毕业的学员人数比例达到了88%。参与调查中的老年群体的年龄状况和学习状况都非常适合接受互联网模式的老年教育。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取定位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网上调查、交互验证等方式。定位分析是对老年群体的教学需求和网络活动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层定位。问卷调查适用于老年群体的面上调查。访谈适用于老年群体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运用方面。网上调查主要通过对老年群体网上活动和相关资料信息的获取,在此基础上对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甄别和检验,并运用相关数据软件,进行统计数理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情现状分析

1.新媒体的学习条件

调查数据表明,90%以上的老年人家里都有电脑,只有不到10%的老年人家里没有电脑,说明具备可实施的硬件学习环境。在电脑操作能力方面,有16%的老年人很熟悉电脑操作,83%的老年人会一点,1%的老年人完全不会,大部分老年人会简单电脑操作,表明学习对象具备互联网+模式学习的知识技能基础。在电脑使用频率方面,60%的老年人在一周内使用电脑的频率达到2—3次甚至更多次数,20%的老年人极少使用电脑,表明电脑已成为半数以上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电脑使用时长方面,每天使用不到半小时的老年人占20%,每天使用1.5小时及以上的老年人占44%。此外,手机成为现代互联网最受欢迎的工具之一,54%的老年人会通过手机等移动端看(听)新闻、聊天、视频和学习。总体来说,老年学习者已具备实施互联网+模式教学学习的条件。

2.新媒体的学习障碍

老年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老年群体的差异性体现在各个层面,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等等。与年轻群体相比,老年人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还存在很多的障碍,有内部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因素,也有外部的坏境等制约影响因素。

老年人互联网学习障碍明显,包括认知障碍、心理障碍和环境障碍。目前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包括:针对性不强,不符合老年人的学习使用特征,如互联网上导航不清晰,需要点击数次才能找到目标项目;学习课程缺少字幕或者字幕和声音的大小不合适;学习课程缺乏教师指导互动;视频语速过快、界面清晰度不够等。从调查数据反映出老年人大多还是需要教师互动指导,需要網站具有清晰的导航功能,可减少点击次数找到目标项目,提供便捷性的互联网+学习模式。

(二)学习需求体现

需要层次理论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主要试图回答决定人类行为尚未满足的需要之类型和层次。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老年群体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或情感、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老年人存在的多种基本需要中会有一种成为优势需要,因此,在不同时期,几种基本需要对其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支配力。[11]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老年群体的“优势需要”就会表现出潜在的并且对其行为有现实支配力的“动机”。在互联网+模式中,新时代老年群体在安全、社交或情感、自我实现方面的学习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属于最基础的、最低级别的需求,属于需求的最底层,是对自我生命安全、生活稳定、身体健康以及避免遭受痛苦、威胁的需求。首先,老年群体所需学习资源比较多样,大多是和兴趣爱好相关,但是比较集中的偏好倾向于关注养生保健类和新闻类,大部分老年人比较关注时事新闻动态和养生保健等知识信息,对于大脑益智类、摄影美景、学习图文资料、购物、文献古迹等知识的学习也体现出一定的喜好程度。其次,根据老年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发现老年人更喜欢用较长的时间来学习某一内容,但是由于生理原因,也不应过长。再次,在学习方式,即媒体呈现方面,老年人喜欢教师授课视频和多种教学形式混合的呈现方式。

2.社交或情感需求

老年阶段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享受,更注重精神和感情的需求。刚退休相对年轻的老年群体,在角色转换中会产生强烈的社会疏离感。在互联网上自主学习活跃者也主要是相对年轻的老年群体。面对冰冷的电脑等媒介载体,如何避免甚至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加其社会融入感,更需要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社交与情感需求。宁波电大取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学员在网上学习更多地愿意有自己的学习环境,可以及时看到新闻大事和身边小事,可以进行课程学习,可以和其他学员构建学习圈,可以展现自己的才艺等;在课程学习互动方面,调查中96%的学员都选择了互动选项,其中选择与学习课程教师互动的占27%,选择学员之间互动的占25.4%,选择亲情互动、友情互动的分别为23%和19.7%,可见,网络学习中互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老年人需要互动交流来进行学习,优化学习氛围。

3.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说,需要层次的最顶端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最高等级的需要。老年群体离开工作后的自我成就感、自我价值、社会归属感等,都需要重新定义。在整个生命周期和社会发展中,仅从年龄来看,老年群体为弱势群体,但在积极老龄化的时代大背景下,老年人在获得信息知识和人际交流时,更希望能展示自我,实现自我,改变自身没有生活目标和自我实现价值的现状。调查数据也充分表明,老年群体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学员在学习后的活动选择中,有42%的学员认为应该在网上展示学习成果,有15.6%的学员认为应该颁发证书,有14.1%的学员认为应该进行网上学习成果的比赛,有10%的学员认为学完后应该进行考试,还有9%的学员希望没有任何活动,7.8%的学员有其他想法。由统计可知,超过80%的学员希望学习后得到认可,这为学习评价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五、融入新媒体的老年教育变革路径

(一)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实现老年教育模式跨界融合

目前,老年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政府支持的老年教育的实体办学,另一种为依托网络或电视为媒介的网上办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早已介入老年教育领域,如上海老年开放大学、浙江省老年电视大学等。然而,老年教育的实体办学与网络或电视媒体办学都是独立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但并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融合,实现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根据国家《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任务中指出的“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支持老年人网上学习。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导学服务、个性化学习推荐等学习支持”的意见,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老年教育为契合点,结合新时代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多样化学习需求,积极实现老年教育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模式。

1.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融合

基于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老年学习模式,合理规划老年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适合老年群体的学习时长、学习需求的课程,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育,加强线上课程学习服务能力,适时打造各类老年教育线下学习体验基地,让老年人通过听讲、体验、分享和展示等多种形式,达成完整的学习体验。

(1)O2O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老年群体身心特点,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利用新媒体(如Pad课件录像、音频、视频、手机微信、电脑QQ直播课堂、电视等)将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构建O2O课堂教学模式。

(2)体验式探究学习模式——构建老年教育线下学习体验基地和游学模式。互动是保证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体验式探究模式可以通过新媒介技术的互动支持学员在课堂上开展内容学习探究,也可支持学员在非正式学习情境(如超市、博物馆、科技馆、生态园等)或游学中开展体验式探究学习,提升老年学员的媒介认知,消除媒介互动中的教育参与障碍。

2.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的融合

建立线下教师支持服务团队运行机制,根据线上课程学习资源,结合相关学习的需求,开展线下面授辅导。可根据学习情况提供按需线下互动课程服务,派相关专业教师送课到指定学习地点进行面授辅导,形成良好的、线上线下互动的老年学习大环境。

(1)远程专递送教模式——以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刻录光盘等视频、音频、文本方式,为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或落后地区的老年群体提供享受优质教师资源的机会,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远程专递送教模式为薄弱地区因缺师少教而无法开展老年教育课程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对策。

(2)合作共享教学模式——利用高校系列优质师资,在政府支持下联合高校和区域单位(如社区、敬老院)合作,结合当地特色和文化,根据当地老年教育课程等资源缺乏的需求,开发课程,设计教学,为当地老年人提供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分学期、学科等进行系统化教学,老年学员自愿注册就近学习,实行区域自主班级化管理学习模式。此外,为相关在线学习课程提供线下约课教师,根据该区域老年人的需求预约教师进行面授课或讲座,提高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此模式可以大幅度增加老年教育的受教率,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老年教育供需失衡的矛盾。

(二)满足大数据背景下多样化需求,实现老年教育的共性与个性化结合

维可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大数据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向受教育者提供各种所需学习的课程,同时提高了教师和教育行业对受教育者指导的有效性,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弹性学制、个性化教学和家庭学习的模式。[12]老年教育的需求主要从学习意愿、学习结果评价、学习喜好、学习形式等方面满足当前老年群体对新媒体的学习使用需求。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上,结合大数据分析,应该关注老年群体的身心特点、爱好,尽量多样化,做到投其所好。

移动端碎片化学习模式是大数据时代利用新媒体技术满足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需求的教育模式。老年教育利用碎片化学习模式有助于学习者螺旋性记忆学习知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模式是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媒体进行的自主非正式学习方式。学习者围绕学校里的相关课程,根据兴趣并自主选择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循序渐进式学习,这是一种自主性系统学习,只不过是用碎片化方式进行的学习模式。

(1)学习门户设置方面,要求媒介上的字体、间隔要大,字体与背景颜色的对比鲜明,以方便老年人的阅读;要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表达,便于老年人理解;要用象征性较强的图像代替文字,以便老年人更好地理解和检索信息;动态效果的图像要能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但动的频率不能太大,以免影响老年人视觉;在操作方面,避免使用滚动条,避免鼠标等光标拖动困难。

(2)学习内容选择方面,要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融入感,及时更新传送新闻动态等信息,选择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养生生活、兴趣爱好相关的内容;在学习评价方面,应选取能增强老年学员自我满足感的方式;在学习时长设置时,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建議把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在网络学习形式上,应采用老年人喜欢的教师授课视频、文本与图片等多模式混合的形式。

(3)应该以积极乐观、健康休闲、融入社会、方便易用等学习理念为导向,满足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在交互设置上,应设置以学员与教师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为主、亲情友情互动为辅的模式。

(三)创新办学理念,实现老年教育运行的媒介大融合

在信息化时代下,融合互联网+的特点、转变老年教育的传统办学理念成为发展趋势之一,而老年教育和互联网+的融合中体现出“开放、共享、普惠”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互联网+老年教育中“开放”的理念意味着老年教育观念的开放、办学方式的开放、学习资源的开放和学习对象的开放;“共享”的理念要求数字化学习资源、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理论研究团队可持续性合作及共建共享;“普惠”的理念呼唤大众化的、便捷的、惠利于民的教育。

随着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媒介间的融合已不鲜见。媒介从理论层面发展到实践层面,已成为当今媒介发展的主要形式和重点策略。[13]老年教育媒介融合中的互联网+老年教育,既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又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的局限,改善其不足的地方。根据老年受众群体的偏好,建设不同类型老年学习载体,可满足老年受众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需求。依托电大系统兴办老年教育的办学实践突破了实体办学的局限,利用系统远程教育技术的优势,探索互联网+老年教育的媒介融合办学新模式,构建了学校实体老年教育、基层社区实体老年教育、社会合作办学实体老年教育、老年电视大学(网上老年大学)、老年学习共同体培育(老年自主学习)“五位一体”的多元化办学新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弥补老年教育的短板,吸收传统教育模式的丰富经验,融合新媒体创新模式,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教育内容与服务功能,发挥老年教育的影响力,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敏,李守芳.我国院校研究数据系统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2(5).

[2]2017—2022年中国养老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Z].

[3]张少刚,张益彬,等.全国电大系统老年教育发展调研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5(9).

[4]黄勤.对现阶段老年教育的一些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0(7).

[5]王胜子,韩俊江.关于我国老年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6]朱家凤.打造上海老年远程教育品牌[C].上海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上海老年大学论文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7]程思岳,黄宜梁.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附近老年教育发展[C].老年教育策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8]王磊,周冀.无边界:互联网+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4,19—20.

[9]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10.

[10]梁士荣.开放教育特质论[J].开放教育研究,1999(1):8—11.

[11]邰玳.老年学员社团参与的心理需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12]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6).

[13]申启武,褚俊杰.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J].传媒,2011(6):15—17.

猜你喜欢

老年教育新媒体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