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理答,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2018-01-04钱德梅
钱德梅
摘 要:从讲究层次性,尊重差异;突出过程性,发展思维;凸显诱导性,深度探究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多视角的理答,建构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答;高效;数学课堂
课堂理答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活动,是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和回应,它是一种艺术,能够引领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同时也能够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而理答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直接肯定的,有否定的,那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做到多视角理答,建构高效数学课堂呢?
一、讲究层次性,尊重差异
数学作为一门需要计算和理解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会有不同影响。曾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的吴文俊曾说:“自己小时候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想过辍学。后经过一位老师精彩授课使他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最终甚至将数学作为终生的职业。”数学家的学习经历过程尚且如此,那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而作为老师应该注重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时,讲课前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应用题:小明把1000ml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我留给大家时间考虑,之后抽问同学进行回答。有的同学数学能力强,很快就理解了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了6×小杯容量+1×大杯容量=1000; 大杯容量=小杯容量,进行等量变化之后,可以得出如下式子:6× ×大杯容量+1×大杯容量=1000ml,6×小杯容量+4×小杯容量=1000ml,最后求出的结果为:1个大杯=400ml,1个小杯=100ml,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运用数字进行拼凑,虽然算出了結果,但是方法复杂;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没理解题目的意思,没有思路。作为老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理解能力的差别;讲课内容应讲究层次性,做到从简单到复杂;尊重差异,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在课堂中最大限度获得知识。
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我们不能够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大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究层次,尊重孩子间的差异,让孩子们体验到最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突出过程性,发展思维
数学这一学科体现的既是思维能力,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应注重一题多变,通过做题过程真正理解题目的内涵,所以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突出过程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对数学产生足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章时,给学生列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来引出课题:向阳小学有一块长方形的农田,其中有 种白菜, 种黄瓜,问黄瓜和白菜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剩下的还有几分之几?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运算,所以很茫然,于是我让他们撕一张长方形纸,先对折一次变为 ,然后再对折一次变为 ,并让他们根据题目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相应的种植部分,他们在画的过程中很快就得出了这道题的答案为 。于是我开始讲解这一章的内容,并转到这一道题的解题过程中: + = ,1- = 在讲完后,我又将种植农田的例子转换成了地球上各大海洋的占地面积问题,同时让他们发挥想象,引导他们的思维。由于学生对于分数的计算过程有了很好理解,所以一法多用,对于海洋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而且思维得到了启发,同时对于分数计算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
可见,一题多变对数学过程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感到茫然的知识有了很好的理解,同时通过思维过程学习,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发现过程,使得知识的发现与学生的思维形成了高度统一。
三、凸显诱导性,深度探究
数学本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很容易走神,那怎样才能使其变为有趣的课堂活动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呢?引导学生就至关重要了。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尽可能发挥自身潜能,让他们去自主发现创造学习知识,让数学学习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多彩。
例如,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牧场的形状:
最后问这个牧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我让他们自己先思考一下将方法留在心中,最后问他们答案。我先利用多媒体画了一个长方形,然后利用电脑将其转换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又将三角形拼接成长方形,梯形变成矩形等一系列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主想多边形的由来以及之前提出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在有趣的多媒体变动下,很快融入其中,然后我开始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式:S= (上底+下底)×高,不一会儿同学们便计算出本题的结果,S= (10+20)×15=225(平方米)。
诱导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老师的一直教学变成了学生的时刻思考,让学生体会到了获取新知识的体验过程,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猜想未知,发现未知,最后验证这个未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度的探索。
由此可知,老师作为学生学习前进过程中的指路人,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用心倾听学生的解答方案,多视角理答,重视层次,尊重差异;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性,拓宽学生思维;积极诱导学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有更深度的探究,使得学生体会到更加高效活跃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袁红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2]陈惠芳.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3):85-86.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