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04邓育平
邓育平
摘 要: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思维导图和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就可以突破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各类词汇转化的特点及词汇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绘制词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词汇网络,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有效记忆;思维导图;发散思维;范畴和本质
学生要学好英语无外乎掌握三点:词汇,语法,句型,而掌握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學好英语的前提,掌握英语词汇的多少是影响和衡量英语学习的标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是词汇不过关,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丧失学习信心,教师也头疼用什么方式讲授词汇,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有效地记忆词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呢?我想可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下面就来谈谈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教法是教师先带读或放磁带,让学生跟读词汇多遍,然后就让学生机械地重复朗读,读到记住为止,这种方法短暂记忆可以,但不能记长久,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无疑是增加学生的负担,也浪费时间和精力,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有新鲜感。思维导图能将每一堂课变成每一幅图,让学生们得到预习效果,这样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已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学生在见到这个图后,对自己的身体部位有个了解,知道了有哪些单词,同时要注意跟学过的哪些单词音同形不同。所以思维导图会让词汇通过树状的方式更加有条理,有层次感,便于理解和记忆,从视觉上说,会让学生大大减轻教师总是反反复复叫自己读呀读的学习压力,从现实上说,还可以节约大量的重复背诵时间。
用思维导图来识记的过程,是充分利用大脑皮层的各种技能,不仅是用到左脑词汇、文字、逻辑,还用到了右脑的图像、预色、联想、空间感等,这样人的大脑会比较警醒,不觉得累。人脑对图像的分辨率是非常敏锐的,比如,你可以拿出很多图片,快速地看一遍,然后,在中间插入一些新的图片,学生再看一遍时,你会发现;学生基本能将新图片全部挑出来,所以在快速记忆的技巧中,主要用了思维导图的图像和关键词记忆的原理。当然,教师最初要先展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单词思维导图,让学生心里会不由地说这个有意思,我要学。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自己动手画各种各样的词汇思维导图,在最短的时间记最多的单词,学生就不会越学越吃力,而是越学越有兴趣,到时不用教师提醒,学生自然地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了,上起课来,也就更有自信,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二、整体呈现重点,培养发散思维
把每一课要学的重点内容都变成一幅幅图,那么词汇与词汇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就不再独立存在,思维导图让它们联系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思给导图也不容易遗漏重点,而是整体、层次分明,如“图中有词,词中又有词”般的感觉,同一个词汇联想到另一词汇。由此类推,让学对将学知识的整体概况有所了解,先知道整体再从局部去细讲,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不会像盲人摸象一样,弄不清楚学习的范畴和本质。在讲授与House有关的词汇时,我借用了下面这个思维导图(图2)。
这个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知道自己房间有哪些设施,让学生想像还有哪些遗漏的东西,自己去查词典,再加上去,教师可以从学生添加单词的数量中看出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进度,以及要加强的方面。课后我还布置让学生尝试着绘制自己房间有哪些东西设备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成果得以展现和保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各种思维导图挂在自己经常能够看得到的地方,潜移默化中重复观看,增强记忆程度,教师在课堂中的新内容还可以及时补充在图中,不会影响整体的框架。所以,绘画式读书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会更喜欢学习英语,而且会越来越专注,(画思维导图会在不知不觉中,静静地过了几个小时)。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自学能力发挥得更加好。
三、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法让学生自己学会自我预习,做好复习,不至于上课无精打采、开小差、搞小动作,教师在课堂上的压力会减轻许多,外界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会小很多。在轻松的课堂氛围里,转变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控能力,不但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而且真正能让学习更加个性化,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有效帮助记忆词汇,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提高词汇教学质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思维导图和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就可以突破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各类词汇转化的特点及词汇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绘制词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词汇网络,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