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童语情自浓
2018-01-04应红英
应红英
作文是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如何达到“童言童语情自浓”的状态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一、丰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作文素材从儿童生活中来,丰富儿童生活,细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有话可说,情动辞发。
1.开展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要让学生写一次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感受、内心的变化,就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小盲人”的活动。在当场的习作中,学生写下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内心的感受一波三折,耐人寻味。最后在习作中写下了感悟:保护眼睛,爱护残疾人。这一个活动在学生的心里生了根,长了芽,使学生久久不能忘记。而且在遣词造句时,语言丰富,因为内心有东西写,所以就很容易。
2.参观访问。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就写不出东西来,可带领他们到实地去参观访问。如要写一写家乡的特产,学生很是迷茫。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参观了紫砂工艺厂。一边参观,一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还要做好记录。宜兴紫砂远近闻名,紫砂壶的泥料很有讲究,学生亲自摸一摸,看一看,很快就有了解。访问制壶高手,并观看他制壶的过程,学生一边看,一边询问,还要做好记录;到炉窑旁,感受了温度,观看了火候,心中已经清清楚楚。有话可说,叙述有序,边叙边议,文章就变得有血有肉。
3.观察积累。作文材料还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如观察月亮的圆缺,首先指导孩子观察月亮的外形,颜色;然后指导孩子做好每天的记录,逐一记录;最后观察后发现规律、阴晴圆缺的特点。这一项观察最起码要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内在的规律。一个月后,在学生的习作中,学生明显有了进步,将观察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展现了出来。在这样的观察中,学生的观察耐力有了提升,观察的方法有了改进,观察的能力有了进步。
4.阅读内化。直接的生活可以为学生作文积累材料,间接的生活也可以为学生积累材料。阅读名著、报纸杂志,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作品,做手抄报,做节目主持人,都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经验,陶冶孩子的性情,形成作文材料。阅读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边读边画出好词好句,并摘抄下来,做成采蜜集。摘抄完后再认真地读几遍,记住它们。看到一篇好的文章后写下读后感,边读边写下感受,加深理解,积累素材,养成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可以写观后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部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它要表达的含义,它所要折射出的内涵,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学生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写作时就能很轻松。
二、自主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自主作文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科学的指导在自主积累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要求,自主选材,积极能动、创造性地进行作文。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自由选材。作文的素材是很多的,学生作文时,教师要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写得心应手的材料。如在布置学生写一篇《盼春节》的习作,学生会写的东西很多,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有的学生写了过年时最喜欢和小伙伴堆雪人,堆雪人能让他感到合作的快乐;有的学生写了过年时最喜欢贴春联,因为他知道了做事情需要讲究方法;有的学生写过年时最喜欢放烟花,欣赏着美丽的烟花感觉到幸福;还有的写了过年时最喜欢收压岁钱,有了压岁钱就能干许多有意义的事。题材丰富多彩,选什么来写,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素材来写。
2.自由想象。在作文教學中着力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写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哪怕是异想天开。在《未来的世界》习作教学中,让孩子们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写。有的孩子写了未来的交通工具,汽车长了翅膀;有的孩子写了未来的房子,随时可以搬动;有的孩子写了未来的食物,随时加热就可以食用;还有的孩子写了未来的衣服,冬暖夏凉……孩子们想象奇特,天马行空,可能有些都不着边,但是却在丰富的想象世界中,不知不觉地踏上了“自主作文”之路,前景宽广。
3.自由表达。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表述。第一,要营造自由、欢乐的写作氛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以教师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思想,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以表扬为主,只要能写就得表扬。第二,对同一内容,学生可以在结构安排上、体裁选择上、文体形式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创新表达,个性张扬,与众不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第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体验感知;用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自主评批。所谓自主评批,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借鉴等。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鉴赏能力。
“童言童语情自浓”,教师只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丰富学生的生活,注重自主习作能力的培养,让儿童习作发出童声,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展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流露孩子们鲜活的真情实感。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