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单元视角 打造高效课堂
2018-01-04姚莹
姚莹
单元主题式的教材编撰方式,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将教学的视角锁定在某一篇单列的文本中,而要从单元的视角出发,将单元内课文视为一个有机整合,在联系对比中感知每一篇文本与众不同的特点,明确具体的教学走向。为了将教学的重心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引发学生进行一场“真正的学习”,笔者提出要基于教学目标,构建整体课堂框架;基于教学内容,设置多重实践课型;基于教学重点,搭建多维展示平台,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教学目标,构建整体课堂框架
传统教学只关注一篇文本,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是紧紧围绕着教材的文本展开,教学从文本的生字词、文本内容、语言形式、语用训练点以及所包含的情感意蕴等进行全方位的感知与体验,可谓是事无巨细。事实上,在仅有的两课时中要想真正落实这些目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面面俱到的最后结果往往是蜻蜓点水。这就要求教师在单元视角下,整體解读单元中的几篇课文,在依循不同文本的不同特质之后,让教学的重难点有所偏重,一方面突显了每一篇文本最大的价值,同时也让单元教学构建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
如苏教版四下中的“走进春天”单元中,编者编选了《走,一起去植树》《燕子》《第一朵杏花》《古诗两首》等描写春天的文本。如果就单篇设定教学目标,一个单元下来必然会造成部分目标的偏差或重复。因此,笔者从整个单元的视角入手,设置了这样的单元教学目标:1.紧扣单元文本中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并积累文本中的精美语段和课外描写春天的成语、古诗等;2.学会作者细致观察生活、用心表达感受的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历练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3.尝试进行默读,感受文本中核心词语所表达的意蕴,能整体性把握课文内容。
有了这样的单元目标作为基础,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每篇课文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展开教学,在单元文本之间做到避轻就重,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的真正学习彻底形成。
二、基于教学内容,设置多重实践课型
单元主题式的编排结构使得多篇主题相近的文本构成了一个主体文本群,而因为文本内容的差异以及体裁的不同,他们所承载的教学也绝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文本在单元中的价值和地位,设置精读细品、写法探究、读写融合等不同的课型,并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形成阅读感知的思维互补,让学生形成更具语文味的自主学习。
以教学苏教版六下第二单元“战争中的人和事”为例。教师就《卢沟桥烽火》一文作为本单元教学的精读篇目,旨在引领学生对比作者在遣词造句过程中感情色彩的变化,感受作者词语运用的生动性和精确性。在《半截蜡烛》的教学中,则将其作为写法探究的资源,教师着重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的转变,将学生的关注力从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沙场转移到没有硝烟但紧张激烈的普通家庭,引领学生学会解构小说表达的层层递进的框架设置,并感受借助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的表达效果。《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则作为读写融合的范例资源,教学中教师设置核心问题:作者是怎样着力表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将学生的关注力放置在课文描写聂将军动作、语言和写给日本军方的信件,从而感受作者立体化、全方位展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最后,笔者还拓展补充了人教版教材中《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则从另外的视角让学生窥探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帮助学生形成追求和平的人生愿景。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采取不同的课型顺应了文本自身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主化学习,真正成为了驾驭文本的主人,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教学重点,搭建多维展示平台
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占据着霸主地位,教学中所关注的都是自己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而学生究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才能学得好,则从来都不考虑。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设置展示平台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感知与体悟进行集中化地展示,顺应学生好表现、乐交流的习惯。否则,学生就会永久性失去学习的动力,真正有价值的学习就成为空中楼阁了。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走进春天”的单元中,教师以单元视角将阅读教学定位于“赞颂春天”的主题,在学习之后的展示活动中设置了“探寻春天的踪迹”“积累春天的诗词”“绘制春天的画卷”“撰写春天的文字”。这些活动的开展,正好与这一单元设置的整体性教学目标息息相关,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收获与价值,更增强了在之后学习中的动力和自信。
纵观整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一方面对本单元学习成果集中展现,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第一手的反馈资源,同时也是对自身认知能力的一种历练。
单元视角是依循着教材编排原则的一种重要的解读文本的新视角。教师应该在紧扣课文特点的基础上,直击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单元融合点、对比点的设置,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解读习惯和意识的形成,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