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接地气”,才能有生机

2018-01-04王煜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接地气高考作文作文题

王煜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要“接地气”,就是通过作文要建立学生和社会的有效联结,真正实现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所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理想境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做生活的有心人,习作才有“接地气”的“源头活水”。

叶圣陶说:“作文要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这就要求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到生活中去,多观察社会人生百态,积极调动人体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这一点上,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总是挤出部分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写日记、周记,这一方面通过学生的习作了解学生动态、班级动态等,另一方面也能借此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督促他们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为了让学生习作能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接地气的源头活水,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启发点拨,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到生活中去:或打工体验普通百姓生活;或旅游领略丰富风土人情;或在日常的凡人小事中用心体验生活。

第二,营造民主氛围,习作才有“接地气”的存活空间。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体地位,而只是“平等中的首席”的主导地位。因而,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多接触生活,多了解生活,多体悟生活,淡化技巧训练、模式训练,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形式等等,让学生能自由写,放心写。

此外,作文的评价机制也要最大限度的民主化,如可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使他们能借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可喜的是,作文的评分标准也在逐渐回归原点,单纯文笔优美的作文不再是阅卷老师们的新宠,而一些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正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多了生活的真实,多了自我的思想,多了真情实感、个性体悟。尽管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艰辛,但在民主的教学机制和评价机制的良性刺激下,学生作文终将接上地气显露生机。

第三,作文命题先要“接地气”,习作才有“接地气”的发挥空间。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这里的“欲望”,就是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兴趣是一个人爱好某种事物的稳定趋向,它具有动力作用。因此,作文命题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表达生活、表达自我的欲望,比如基于高一學生的特点,可让他们写写《长大》《等待》《雨过天晴》《还有下一次》等贴近他们生活的作文。千万不要故意刁难学生,使他们在古怪晦涩的作文题前文思枯竭,无话可说。所以,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为布置一个作文题而绞尽脑汁,斟酌再三,而绝不是随意为之的。

高考作文命题也正呈现出越来越接地气的态势,这样的变化,无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比如2014年的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就涌现了一大批接地气的典范之作。如重庆高考作文题材料“租房”,涉及越来越受关注的垃圾分类以及公德心问题;上海高考作文聊“自由”;江苏高考作文聊“不朽”等。这些接地气的作文命题,势必引导学生不再单纯关注书本,而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高考接地气的作文命题态势呼唤着更多接地气的学生习作的诞生,也为更多从事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尽心于本色作文的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相信在这样的良好态势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再浮躁,不再功利,稳扎稳打,走进作文“本色”。

第四,写出深层的真实,习作才有“接地气”的上升空间。

张爱玲说过:低到尘埃里去,在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来。这句话用在作文上也别有一番新意,低到尘埃里去,是说作文选材要接地气,在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来,是说作文立意要有高度,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作文教学的本质不只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关键要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诚然,思维需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其他辅佐才起作用,但它也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多观看一些新闻时评类的杂志或节目,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扬子晚报》及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等。关注社会热点,既能积累“接地气”的写作素材,又能逐渐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另外,从今年开始,材料作文大行其道,教师可精心挑选一些名言、小故事类的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等思维品质的训练,一定会有所收获。此外,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写二次作文等升格作文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黑塞曾经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在学生接地气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痛并快乐着,还是愿意不断去尝试,无怨无悔,执着如一,在此愿和各位同行共勉。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接地气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