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亨颐:立于潮头的教育改革家
2018-01-04经遵义
经亨颐的一生是坚持改革的一生。他自己说“每学年每学期必有小改革”。他认定改革的事,就义无反顾,一往直前,不惧官厅和旧势力的反对嘲弄,于是人称其为“强项公”。
在民国教育史上,曾有“北南开,南春晖”的说法。“北南开”指的是天津的南开中学,“南春晖”指的是上虞的春晖中学。这两所学校,因办学成绩优异而享誉大江南北。
春晖中学的创办人是经亨颐。
经亨颐,浙江上虞人。他早年深受维新思想熏陶,“五四”时期竭力提倡新文化。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推行其教育主张的学校主要为其任校长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春晖中学和宁波省立四中,尤其是他1920年一手创办的春晖中学。春晖中学在经亨颐教育思想的主导下,短短几年时间便从象山脚下的白马湖畔崛起,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教育圣地。
经亨颐在教育实践中,立于改革潮头,提出了很多前瞻性的教育主张,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一、提倡“动的教育”
经亨颐创办春晖中学是为了“一洗从来铸型教育之积弊”,為“数年来所抱中学教育思想之研究得见诸事实”。经亨颐早年曾留学海外,对国外教育颇有了解。他比较了中外教育,觉得最大的差异在“静与动”。他觉得静的教育原则故步自封,教育手段千篇一律,教育方法一成不变,教育对象不分差别,教育目标只顾眼前。他说:“教育为铸型教育,则视学为嵌验视学,而校长乃为翻沙校长”,“法则一如铸型,教育者一如工人”。他认为,“教育为继往开来之精神事业,维持之责任,传达之责任,不过仅仅继往而已,未足与言开来也”;“教育者瞻前而不顾后,即静的态度也;瞻前而同时顾后,则可谓动矣”。他坚信教育的方法如孟子所说 “教亦多术矣”。讲究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是经亨颐“动学观”的重要内容。他十分精辟地指出:“教授作用,须兼传达法与发展法之二者而言。授与以真理,无宁授与以真理之探究法;授以知能,何如授以研究法。”他在《最新教育之三大主张》文中概括道:“天地有机能,万物有差别,人类有发展”,故教育也必须“仍旧增新”。“仍旧增新”就是“与时俱进”之意。所以,春晖中学把校训定为“与时俱进”。
经亨颐的一生是坚持改革的一生。他自己说“每学年每学期必有小改革”。他认定改革的事,就义无反顾,一往直前,不惧官厅和旧势力的反对嘲弄,于是人称其为“强项公”。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他不顾几个教授文言文优秀教师的反对,毅然决然将国文课改用白话文教授,新聘刘大白、李次九、陈望道任教。这三人与夏丏尊成为学校新文化的“四大金刚”。
他还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率先成立学生自治会,提出“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四自”管理模式。春晖中学的学生自治会是1923年建立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还专门出版《春晖的学生》会刊,与夏丏尊主编的《春晖》半月刊相映成趣,影响很大。
他为克服“轻视青年的光阴,束缚学生的能力,演成划一的流弊”,大胆试行学科制,在春晖中学推行必修、选修两种课程。这在当时的中学是个实打实的创造。
为改变学校沉闷状况,活跃学术氛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他竭力主张课余讲演,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到春晖中学、宁波省立四中,请学者名流为学生讲学,成为传统。如今,设在春晖中学老礼堂的“春晖讲堂”已请了数十位院士、教授为学生传播前沿知识,深受师生欢迎,殊不知这就是经亨颐“动的教育”理念在白马湖畔的传承。
二、推崇人格教育
在经亨颐的教育实践中,他尤其推崇人格教育。他说过:求学为何,学为人而已。这说明他把学校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他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具备德智体美全面的素质,但中心在道德品性和感情意志。他对此作过注释:“人格者,良心之模型,道德之容器也”;“夫人格者,多数人之格,即为人之格式也”;“人格是做人的格式,思想要走在时代前面”。他认为人格培养不能局限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余决非极端固守国粹之说,吸收他国之长,所以补我国之不逮,取今日竞争时代,关系国家进步发达,诚不容缓。”关于陶冶学生人格,经亨颐把我国的团体精神与西洋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公式:团体精神+个人发展=人格。在他看来,人格教育是“治本之事业”,因为“欲养成学生为社会有用之人,不患无职业,而患无人格”。当时江苏教育会的黄炎培提倡职业教育,有人把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视为互相抗衡的学说,对此,经亨颐作了解释:“倡人格教育者,非谓人类无须职业,倡职业教育者亦非谓人格不足重”,“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主张之异同为分量问题,非性质问题”。
实施人格教育的途径“不当在教授,而在训练”,而训练应施以自律的训练。经亨颐概括了人格教育的四点教授方法,即感情作用方法、综合的方法、直观的方法、自动的方法。他要求教师具备高尚人格。他说:“纯洁之学生,唯纯洁之教师可以训练”;“教育者养成之道,俾得收人格感化之效”。他反对对学生用压制的手段,更反对学校开除学生,称“斥退学生是教育的自杀”。他说教育学生“与其为冷的科学的法则施行者,无宁为以有血有泪、自己之人格移之于儿童……自己之人格与儿童之人格至微至妙之间,即教育效力之所在也”。
他以高尚人格为教师和学生做了典范。他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公而忘私、不畏强暴,以一位卓然丈夫形象赢得教育文化界人士的敬仰。
他延聘的教师也多是品德高尚、远见博识的进步知识分子。早期春晖中学,名师荟萃,他们也都重视用人格去熏陶学生。如夏丏尊的“爱的教育”、匡互生的“感化教育”、范寿康的“个性教育”等,无不对学生从爱出发,“人人存以我益友之观念”,负起感化学生之责。
他提倡的“四自”,也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他在题为“勖白马湖生涯的春晖学生”讲演中,忠告学生:“切勿忘思自由,要知道自由成立于共同生活,决不能成立于个人理想。”当时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春晖中学、宁波省立四中,学生思想活跃,民主风气浓烈,自治组织健全,有优良的学风。
经亨颐的人格教育思想略有偏重于精神陶冶、忽略知识传授的片面性,但对反对旧教育观颇具积极作用。endprint
三、力推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经亨颐抱定教育救国思想,期望通过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有良知、有文化的公民。做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期间,正是旧教育向新教育转轨时期,各种教育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他高举教育革新大旗,首先确定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制定了“德智体美群”五育方针。后来无论他主持哪个学校,全面发展的方针都不折不扣地实施。
经亨颐注重智育,这里不细说。下面主要说说他“德体美群”四育思想和实践。
经亨颐的教育观中,特别注重德育,强调人格教育。他提倡的德育,既包括品行修养,也包括政治思想。针对当时 “教育不必闻政治”的观点,他指出:“什么教育家不必闻政治,完全是欺人的话。”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思想也得与时俱进。当然,他的德育大部分为道德品性教育。他指出,“教育及教授不可不以此品性之形成为目的”。要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性,就得重视学校的训育;而“训育之意义,在指导被教育者之意志,形成善良之习惯,而直接陶冶其品性之谓也”。为陶冶品性,他亲自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制定了“勤慎诚恕”校训;在春晖中学,他则把“实事求是”“勤劳朴实”作为教育方针和训育方针。经亨颐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他在《春晖中学校计划书》中就提到“校园(指园地)亦不可少,关于勤劳教育及养成实业之兴味,与训育至有关系”。春晖中学当时有不少田地供学生劳动锻炼。
注重体育,提倡文武并重,也是经亨颐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批评“吾国近今之学校教育,体操不注重”,重申“余主张:教育之烘炉,合文武为一体也”。他认为,体育不光为健身,更为锻炼意志:“体育之效力,不但及于身,且及于心也。”他说:“我竭诚警告中等学生青年,正要卧薪尝胆,及早锻炼自己身体,养成勤苦耐劳,来日大难,非献身的担当不可。”春晖中学每年召开一到二次运动会,每次他都亲自致开幕词,还用他的书画做奖品勉励成绩优秀者。春晖中学开办之初,规模不大,只有几个初中班,但运动场地和设施十分完备,有带400米跑道的田径场,有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有露天游泳池,在省内中等学校,首屈一指。学校的体育运动成绩也在省内稳居前茅。
重视美育也是经亨颐教育思想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他“力倡艺术主义,认为美育能陶冶感情,培养意志” 。艺术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自美的见地而论,以鉴赏力之养成为目的;他方面自经济的见地而论,则以制作力之养成为目的”。他感到浙江开展美育的自然条件极好:“天然图画,点写不尽;音歌啸傲,山谷共鸣。”他主持的学校都重视音美手工等科的开设,都聘请优秀艺术教师。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他就聘请艺术大师李叔同任音美教师,首开人体写生之先河。在春晖中学,他聘请李叔同高足丰子恺、吴梦非等任艺术教师。就是在春晖中学,丰子恺发表了第一幅漫画,成为我国漫画鼻祖。当时春晖中学的课本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如1934年,学生社团中的“白马剧团”首先将曹禺的《雷雨》搬上舞台,大获成功。因经亨颐的感召,白马湖留下了李叔同、何香凝、于右任、张大千、黄宾虹、郑曼青、潘天寿等一大批艺术家的足迹。
除了德智体美,经亨颐还注重“群育”。群育重视学生的社会活动,接触工农群众,接受和参加社会教育。他尖锐地指出:“我中国办学数十年为成效不著者,概言之,学校与社会不相结合,学校是学校,社会是社会。”他倡导社会教育,包括两方面,即以社会教育个人(学生),以个人教育社会。首先,学生应该置身社会,接受教育;其次,学生应该参与社会教育,服务社会。他觉得当时乡村愚昧落后,应该帮助农民提高文化思想素质。所以春晖中学开办第二年,就办起了“农人夜校”,由师生教农民读书识字。
四、实施英才教育
经亨颐十分注重因材施教。1918年2月,经亨颐组团考察日本教育,他印象很深的是日本的“颖才教育”,即经亨颐所说的英才教育。这种“专集各校之优秀学生,选任最有经验之教师,学级编制,且减少人数为20人,充量教授”的方法是国家加速培养人才的好方法。他认为:“学校教育,恒以中才为准,实则流为平凡主义,即有绝出之颖才,受此牵制而莫能超越。而低能之不及,则于社会有害。”他在《最新教育之三大主张》中指出:“划一的级别教育之根本谬误,在不以学校适应儿童,而以儿童适应学校。……賢愚混同,幽闭于一教室,阻止颖才,苛促低能,同一题材,同一方法,个性发展云乎?”他实施英才教育着实作了不少尝试。囿于教育经费,小班教育难于实施,他便在春晖中学实行了必修、选修的学分制教学。他参加全国学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行新学制,主张把中小学分成三段,即四四四学制。他在宁波省立四中则将中学改为初中二年、公共高中二年、分科高中二年,其中分科高中主要修选修科。这一改革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
经亨颐还在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力倡平民教育等方面有创造性的学说和实践。
(参考资料:经亨颐《动学观与时代之理解》《始业式训辞》《我国之人格》《经亨颐日记》《在春晖中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我最近的感触和教育方针》《学校训育论》等)
【经遵义,浙江省春晖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 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