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微德育”助力大成长
2018-01-04赵庭赵广忠
赵庭+赵广忠
杜局长,您好!贵局将“探索微德育实施路径”作为2017年度全市中小学德育重点工作来抓,并将其作为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抓手,请问贵市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提出“微德育”这一理念的?
杜启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的德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德育工作的需要。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局提出了“微德育”的理念,并在全市中小学校积极推進,形成了一套有特色、可操作、效果好的“微德育”模式,开辟了以“微”见“效”的立德树人“微阵地”。之所以提出“微德育”这一理念,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首先,“微德育”是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当前,无“微”不至已经成为时代新潮流,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深受孩子喜爱。政府部门也陆续开通了与群众沟通的官方微博,大型服务行业也相继开通了微信服务平台,各行业都相继开发出微产品……面对势不可挡的“微”世界,学生的思想、心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微”变化。德育工作要适应外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内在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策略。
其次,“微德育”是改革德育工作的需要。在“微时代”背景下,新旧价值观激烈碰撞,传统的德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德育工作的要求。例如,传统的学校德育大而空,不能有效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不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难以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此相对,“微德育”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很好的突破口。“微德育”善于从细节问题入手,这种关注“细节”的德育模式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生动性。
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微德育”的基本内涵和具体特点?
杜启强:好的。在我们看来,“微德育”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工作理念,还是一种工作方法。所谓“微德育”,是指以培育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和基础文明行为为目标,从问题着手、从细节抓起,以短小精悍的德育途径和手段建构出的德育模式。很显然,“微德育”从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都趋向微型化。
“目标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国家的德育目标分解为细小的、可操作的、能够实现的目标;二是将德育的整体目标加以层次化和阶段化设计。
“内容微”也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内容的切口小,关注学生的“微需要”,解决德育中存在的“微问题”,重点培育学生基础文明行为和基本道德品质;二是内容关注学生生活细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形式微”也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德育手段和方法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德育活动;二是学校以时间在20分钟以内的微型德育课和微型德育活动为主,注重“微交流”,突出“微体验”,最终实现“微德育”。
具体来说,“微德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切入点小。德育内容从小处入手,针对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贴近生活的专题教育,真实可信,以小见大,针对性强。
灵活性强。实施“微德育”,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安排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在教室、实验室、食堂、操场等各处接受教育。
形式多样。“微德育”利用网络平台或通讯工具,通过微阅读、微视频、微公益等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德育发展不可回避的时代背景。请问贵局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开展“微德育”工作的?
杜启强:确实如您所说,“互联网+”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互联网在德育上的应用,我们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行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便捷通道,推动“微德育”高效开展。
我们建立了“高密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及时采集和发布学校在“微德育”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让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和每位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微德育”工作的进展和效果,让“微德育”工作深入人心。
我们建立了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交流群,主要包括微信群、飞信群和QQ群,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加入,便于统筹协调、系统调度和及时联络各个学校,交流各个学校在“微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
我们利用康成书院开辟“微德育动态”栏目。康成书院是高密市教育局官方网站,教育局安排专人维护此栏目。围绕“微德育”主题,康成书院通过调查、走访、交流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化报道全市“微德育”工作动态。
我们开展了“微德育”成果传递活动。我局对全市中小学校积淀生成的“微德育”典型案例、育人成果进行分类、梳理,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传递方式,在校际传递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内容,吸取各方面的建议,从而实现“微德育”资源和经验的共享。
在“微德育”的具体实施方面,贵局有哪些好的思路和经验?各个学校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微活动”的组织开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杜启强:为了有效组织和引导各个学校实施“微德育”,教育局特别成立了“微德育课程研发中心”和“微德育活动指导中心”,作为指导学校德育课程设计和活动开展的官方机构,在理念阐释、方法指导、课程评价、模式总结、宣传引导五个方面全力推进学校“微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微课程”活动的开展。
我们要求各校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创设“微课程”。我们提出“关注小现象”“讲述小故事”“寻找小策略”的“微课程”研发理念,建议各校在设计“微课程”时,要遵循“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适当深度”的原则。另外,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要求“微课程”最多不超过20分钟。我们还组织教师积极拍摄“微电影”,让“微德育”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影响孩子。
在德育活动方面,我们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展“微活动”,丰富学生的“微体验”,保证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微活动”中获得积极、愉快的道德体验,进而扩充道德认知,培育道德情感,并将道德知识内化为优秀的道德人格。比如,有的学校举办“我承诺我践行”活动,设置诚信小故事、诚信格言等环节,引导学生把诚信付诸实践;有的学校开展感恩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理解,培养家庭责任感,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等等。endprint
高密市各个学校在“微德育”的理念指导下,在“微课程”上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收获了丰硕成果。比如,高密市朝阳小学的“微视频”教育课程、康成小学的“微德育”绘本读写课程、呼家庄小学的经典诵读课程等都做得有声有色、效果斐然。
贵局是如何系統设计并组织开展“微德育”工作的?具体包括哪些工作机制或工作策略?
杜启强:为了有序推进“微德育”工作,高密市教育局周密筹划、科学决策,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部门和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微德育”的组织、实施、评价、推广环节进行规划和实施。
我们建立了全市“微德育”推进指导中心,该中心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市教科院、督导室、基教科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对全市中小学校“微德育”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工作。我们制定了《高密市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要求所有中小学校围绕“微德育”的试点任务和要求,引导学校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问题”,明确任务目标和实施路线图。为了宣传“微德育”,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我们还创办了《高密市德育课程一体化暨微德育建设工作简报》,通过简报制度向各单位征集“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推进策略以及微德育创新活动的典型材料,进行宣传和交流。在评价方面,我们把“微德育”工作成效纳入《高密市中小学督导评估方案》中,作为考核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各校也普遍把“微德育”育人成效纳入到教师岗位目标考核。最后,在经验推广方面,我们开展了评选“高密市德育课程一体化暨微德育建设示范校”活动,按照《高密市德育课程一体化暨微德育建设示范校评选标准》,每年集中评选一次并挂牌表彰。
为了推进“微德育”工作,贵局在提升教师德育专业化方面是如何做的?
杜启强:高质量的教育关键在于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保证“微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主要包括:
第一,组建高密市“微德育”推进专家团队。专家团队负责对学校开展“微德育”工作进行指导,形成上下联动、有序推进的指导工作体系,开展丰富多样的讲座和报告活动,提升学校及其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
第二,成立学科育人研究工作室。全市成立了60个学科育人研究工作室,各负责人挂牌上岗,定期开展活动。在学科育人团队的带领下,教师们积极研究学科育人问题,探索“微德育”课堂教学的设计规律。
第三,成立学科育人标兵报告团。我们积极邀请学科育人标兵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到学校作巡回报告,分享自己的德育经验和育人成果,促进广大教师德育素养的积淀和提升。
第四,编写育人案例集。我们征集了学校德育课程工作体系、德育工作亮点和“微德育”创新案例等典型材料,编辑了《无“微”不至,润德行远》(学校篇)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篇)两本德育典型案例集,发放给学校和教师,引领学校和教师学习成功经验,创新本校“微德育”实践。
贵局对于未来的学校德育工作有哪些新的规划和设想?
杜启强:德育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已有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年”,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素养培育工作。
具体来说,我们将重点做好“六项德育建设”工程和“四位一体”德育课程建设工作。前者主要包括“德育队伍建设工程”“体制机制建设工程”“德育课程建设工程”“德育基地建设工程”“德育网络建设工程”和“德育科研建设工程”,其目标在于改善德育工作队伍,健全德育工作职能机构,形成更加完善的“微德育”课程体系,优化家校社良性互动的德育网络,等等。后者主要是指我局将按照《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精神和要求,着力构建和进一步规范“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校德育特色创建活动,让校校有品、校校可品,并由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转变。通过这些重点工作,我们旨在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全面提升德育效果,助力学生思想道德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李 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