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教学的教学策略

2018-01-04王俊姿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诗词

王俊姿

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引领学生通过诗词韵律及内容进入情境,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所在。下面我结合实践谈几点教学尝试。

一、想象入情境

我以前在教《春晓》等古诗词时是这样做的:学生先把古诗读几遍,对该诗有了初步印象后,我再开始解释难懂的字词和句子,把句子的意思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黑板抄写在书上,最后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这种枯燥乏味的做法,学生不能充分理解诗词的韵味,思维及想象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我改变了策略,站在孩子当下认知的角度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多读几遍古诗,然后同桌之间,一个人轻声地慢读古诗,另一个人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给对方听。然后,推选几名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全班同学们听。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举起小手交流:“老师,我想到了春天,树木、小草都发芽了,好多花儿都开了,小燕子也飞回来了。”“老师,我想到了树林里有很多小鸟,它们在叽叽喳喳地叫,可好听了!”……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想象后,邀请几个孩子根据诗词所描述的意境,到黑板上画出小花、树木、小鸟……紧接着,我进行诗词总结并提出学习要求,鼓励每个孩子平时多观察,感受大自然处处鸟语花香、多彩芬芳的魅力。最后,让孩子闭上眼睛,边听音乐边想象,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孩子们在轻柔的音乐中陶醉于美丽的画面,不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诗意,更体会到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入意境

朗读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到中国古诗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古诗的音乐性很强,讲究韵律和平仄,所以我注重引导孩子们朗读时进行适当的停顿,读出情感和韵味。如,在教学《所见》一课时,我先范读两遍,请学生指出其区别。第一遍读罢,再进行第二遍的停顿及字词之间拖长音的效果朗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学生都能听出第二遍好,有停顿、重读与语气的变化。

要引导学生读出诗中意境,首先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课前让学生收集与诗人相关的资料,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入情入境。如《所见》一诗,学生进行的想象:夏季的一天,天气炎热异常,诗人走出房间,行走在枝叶繁茂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来,好不惬意。咦?路的那头慢慢走来一头黄牛,黄牛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呢。他看见了什么?(小牧童看见小树林里,花儿在笑,小草被风儿吹得摇摇摆摆,蝴蝶儿在翩翩飞舞,小牧童快乐极了!)引导学生读出小牧童快乐的心情。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那清脆、愉快的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在空中久久回响。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他在看什么?会想什么呢?他看见了一只蝉,非常想抓到那只蝉。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他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了诗中的小牧童。这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读出这种诗趣,领悟到这种诗意,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对诗的意境才能体会得更真切。

三、表演入佳境

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鼓励学生将一些叙事性较强的古诗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出来,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学生们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鸣。

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时,我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想象贾岛和童子如何见面,见面时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同桌二人分别扮演贾岛和童子:“小朋友,请问你师傅去哪儿了?”“我师傅采药去了。”“去哪里采药了呢?”“就在这座山上。”“在山上的什么地方,我怎样才能找到他呢?”“山上那么多的云雾,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对于学生的表演,我及时给予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贾岛在和童子的对话中,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们思考后,我们采取师生合作表演的方式,感知作者的心情变化。在表演中,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结合朗读的指导,学生很快把握了诗人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实践证明,诗词教学不只是知识的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感受课文的情感因素时,不可忽略教师的示范和影响作用。教师用自己的神态、语言、情绪等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他们同课文中的人物一起经历喜怒哀乐。只有这样自外到内的学习并达到情感的共鸣,才谈得上提高语文素养,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

作者简介: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道恕街小学语文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