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远营古民居建筑形制初探Discussion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Ancient Dwellings in Dingyuanying

2018-01-04康锦润陈萍王卓男KANGJinrunCHENPingWANGZhuonan

世界建筑 2017年12期
关键词:正房厢房王府

康锦润,陈萍,王卓男/KANG Jinrun, CHEN Ping, WANG Zhuonan

定远营古民居建筑形制初探
Discussion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Ancient Dwellings in Dingyuanying

康锦润,陈萍,王卓男/KANG Jinrun, CHEN Ping, WANG Zhuonan

定远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始建于清代,自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二代王爷迎娶皇家女并建府于定远营后,这样的满蒙联姻历经200多年不曾间断,使定远营内的居住建筑形成了类似于京师合院的固定式建筑形态。文章着重分析了定远营城中遗留的古民居的类型、院落布局等,集中展现了定远营古民居的独特建筑风格。

Dingyuanying is located in Bayehot of Alxa Left Banner in Inner Mongolia. Since the Princ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in Heshuote Banner of Alex League married a princess from the royal family, the marriage between the Manchu-ruled China and Mongolia lasted for over two hundred years. So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Dingyuanying presented fixed architectural forms similar to courtyard houses in the capital.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ypes and courtyard arrangement of ancient dwellings left in Dingyuanying. These dwellings re fl ect the 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 formed by ancient dwellings in Dingyuanying.

定远营,古民居,建筑形式,院落布局

Dingyuanying, ancient dwelling, architectural form, courtyard arrangement

定远营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其地汉属北地郡,晋时先后属南凉、后凉及北凉,唐时又划为河西节度使,还曾为西蕃、西夏所据,明末蒙古额鲁特部也曾据于此处,清廷在此设旗之前,这里曾是清廷的军马场,所以有“御马圈”之称,1697年清廷正式在此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旗府设于紫泥湖。[1]

雍正八年(1730年),清廷将军岳钟琪请奏兴建定远营(图1),当时因城池平面形状呈卧虎状而又称“卧虎城”。清廷最初建置定远营,主要是为了在贺兰山西侧控制蒙古各部落之间的往来及进行军事防御之用。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将定远营赏为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郡王阿宝的驻地,此后定远营便成为阿拉善和硕特旗的政治权力中心。

定远营的地形东高西低,因山就势。城墙采用夯土筑成,外砌青砖,置南门、东门两座,北城墙中部建有关帝庙,城墙外还置有各种军事防御设施。其实定远城本身并不算大,整个面积大概在1km2左右,它更像是一座扩大了的王府城堡,为满足驻兵(屯兵)的需要,定远营周边建有5座营盘,而城内只是留下守卫王府安全及进行城防防卫的兵将。

定远营城内最主要的建筑是位于中东部的阿拉善和硕特王府,王府按《大清会典》郡王府第等级建造,纵向三进院落,横向则分三路布列,中路为王爷处理政务之所,等级最高。东路为王府起居生活之所,西路为仓库后勤之用,王府东侧还傍山建有花园,西北侧建有延福寺,又称“衙门庙”,具有王府家庙性质,其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与王府建筑构成定远营内极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在定远营城内的西、西北地段,还有序排列大量的民居建筑,它们最早营建于建城的同时,系为王爷近支、王府官吏、上层喇嘛的居所。由于清初设旗后,清廷为了笼络边疆王公,树立政权,采取了满蒙联姻政策,而使得当地与清廷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自公元1702年,阿拉善和硕特部第二代王爷阿宝迎娶皇家女后,直到阿拉善和硕特的最后一位王爷,共有12位皇家女嫁给阿拉善和硕特旗历代王公,这种联姻一直维持200多年,而且期间不曾间断,使各代王爷及其近支加强了与清廷的各种交流,不仅在思想上吸收了很多京式皇家宫廷文化,而且也使他们的居住建筑明显体现了京式合院的布局理念[2]。在一些王公贵族府邸和喇嘛住所的带动下,平民住宅也逐渐向固定式的宅院(图2)转变,民众多是以王公贵族的府邸为中心,向外按照身份等级扩散开来的,居住形制也由贵族府邸向外逐等下降,在当时的定远营城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民居建筑,有王爷府宅、近支住所、喇嘛宅院、平民小院等,已初具规模,后来在长期封建领主制度下,这种固定式古民居日趋成熟。[3]

此外,定远营自古与中原地区有着频繁地往来,不管是战争还是商贸,都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种种交流,这种有意无意的交流模式促进了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不断碰撞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定远营的固定式民居的建筑风格。

定远营城内固定式古民居是当地蒙古族人从游牧走向定居的见证,也是蒙古族民居在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历史产物。目前,定远营城内遗留的古民居按时段大致可分为清代所建和民国时期改建的,其中清代所建的古民居主要包括阿拉善和硕特王府和城内西、西北地段内的一片民居,大都为清代建造王公府邸时跟随王公府邸式样潮流营建的,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主要有和硕特王府、王府街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四道巷、牌楼巷、城隍庙巷几处民居;民国时期改建的古民居中有些建筑受西式文化的影响,融合了一些洋式的建筑风格。

下面就通过几个主要方面对定远营内古民居的建筑形制加以阐述。

1 院落布局

1.1 布局理念

定远营传统的合院民居因从京师合院发展而来,所以其平面布局是以建筑围合内向型院落,院落的大小和规模都因住户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尊卑而各不相同,院内主要建筑有宅门、正房、耳房、左右厢房、左右外厢房。其中,院落是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通常环境幽静。

定远营古民居在建筑布局时通常按照中轴线布置,核心建筑位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置于中轴线两侧,充分地体现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庭居住模式。院落空间布局时,正房是核心建筑,也是地位最高的建筑,正房少则三间,多则五间、七间,明间通常设置佛龛,供祭祖拜佛之用,次间多为居住空间;院落东西厢房也因方位不同而有尊卑之分,通常东尊西卑,如果一夫多妻制,东厢房居正室,西厢房居侧室。

1.2 院落形式

定远营中古民居院落组合形式沿用了传统四合院的组织手法,即以院落为中心,建筑从四面围合组成内向型空间,按规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组合形式:

1 定远营营建图(图片来源:陈萍摄于定远营和硕特王府)

2 定远营固定式民居(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1)独院式(图3)

定远营中较常见的是单个院落的三合院民居,这种民居大多供普通平民所居住,院落四周布置有宅门、正房、耳房、东西厢房。宅门开在南侧院墙正中,做成精致的门楼,正对宅门的是正房,它是整个院落中的核心建筑,一般两侧各有一个耳房,院落东西两侧还配有厢房,厢房靠宅门一侧也可连接一个外厢房,从建筑高度上来看,正房处在最重要的位置,地位最高,建筑高度也最高,其次是东西厢房、耳房、外厢房。整个院落大致方正,没有倒座、门房,各建筑房门均开向内向的院落空间,既保持联系又对外私密,这种只有单个院落的三合院布局是定远营古民居的基本形式。

(2)多跨式(图4)或多进式(图5)

定远营中较有财力或地位的人家会将上述独院式民居沿横向或纵向重复组合,形成多跨或多进的组合形式,多跨式的院落一般是在主要院落旁再接出一个或两个对称的院落,称为偏院,偏院居于正院之侧,大多数为晚辈以及佣人生活居住的场所,布置形式上也较为灵活。

多进式的院落总体呈纵长形,有前院、正院、后院之分。前院位于整体最前面,是一个过渡性的空间,供接待、庆典等之用,因其是进入院落后的第一印象,所以观赏性较高,修建时也较考究。内院处于整体中部,院落开阔舒适,景色宜人,是家庭成员主要起居、生活的空间,也是所有院落的核心,占据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位置,私密性较强,为保证安静雅致的氛围,外人很少进入。后院在中轴线的最末端,一般为仆人生活杂务之用,也有的后院为饲养、仓储等功能,均为后勤保障之所。[4]

(3)多跨多进式(图6)

在定远营由于贵族享有最高的权利,他们世袭爵位,家族庞大,所以府邸的规模大都庞大,这就需要多跨多进的院落组合,将多进式院落横向联通,使得家庭成员可以相互走动、商量事务,又可保持各自的私密空间。功能布局也通常按照院落来划分,正院位于中轴线上中心位置,体量最为高大,在建筑的材料和质量上都高于其他建筑,装修也最为精致,等级最高。正院的开间数一般大于或等于相邻的跨院开间数,是整个院落组合的核心,属于“尊”“上”区域[5]。因定远营贵族王公往往也掌管军事大权,其府邸通常兼办公、居住于一体,所以其府邸通常按横向将各进院落划分为不同的使用空间。

3 独院式

4 多跨式

5 多进式(3-5绘图:康锦润)

6 多跨多进式(图片来源:陈萍摄于阿拉善王府)

7 屋宇门

8 起脊门

9 马鞍门(7-9摄影:陈萍)

1.3 宅门形式

定远营的古民居宅门由于受到当地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宅门的建造形式各有不同,展现着不同身份地位居住者的信仰与各自爱好。

定远营古民居的宅门类型按照等级的高低大致可分为屋宇门、起脊门、墙垣式门。

屋宇门(图7)大多是王府等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入口设门房、门厅,居中一间设大门,大门主要由抱框、门框、门簪、门槛、门枕石等组成,走马板上通常挂匾或以油漆彩绘装饰,使整个大门显得宽敞而尊贵。

(2)起脊门

起脊门(图8)大多数用在贵族或有一定地位的喇嘛宅院,因其整个宅院规模都不同于王府,所以其宅门处不设门房门厅,只在院墙正中开门,设门楼,顶部起脊,门扇与院墙位置一致。受王府宅门形制的影响,宅门的各处细节也要精心装饰一番,用来展示宅院主人的不同喜好和身份地位。

(3)墙垣式门

墙垣式门是一种普通的小型院门,主要以砖土材料为主,是平民宅院的大门。虽然等级较低,但其小巧而灵活,通常屋顶可随主人喜好做成各式,其中马鞍式(图9)的院门最为普遍,其屋顶曲线柔美,类似马鞍,体现了定远营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情结,并展示出院落主人对草原文化的深厚眷恋。此外还有叠涩式院门,通常用砖逐层出挑叠涩成顶,小巧玲珑,造型简单大方,还有一种简单的平屋顶墙垣式门,顶部不起脊,用泥抹顶、用砖压边而成。

2 建筑布置

在定远营典型的古民居院落中,主要建筑包括正房、耳房、厢房、外厢房。它们在整个院落中的位置与功能各不相同,建造形制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2.1 正房

正房是整个院落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一般位于院落轴线的后端,受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家族尊卑秩序及礼教制度影响,正房不管从功能设置、地面高度、建筑高度来看,都是整个宅院的核心建筑,正房的建筑高度和体量是院落中最突出的,所以正房的建筑高度也是最高的,因为“脊”同“级”,屋脊的升高,不仅显示着建筑的重要性,也蕴含着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美好向往[6]。

对教师与数据分析观念相关的调查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对教师统计知识的储备情况进行调查,如李勇等人发现高中教师对概率统计知识储备方面严重不足[14].二是对教师统计教学观念的研究,如梁好翠等人调查农村教师发现统计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存在落差[15].

正房通常为一层,一般平民正房的建筑形式多为三开间(图10)的一明两暗部局,明间可作厅堂、佛堂,是家庭成员重要的活动场所,可供会客、起居、庆典之用,两侧暗房一般多作卧房,供家中主人或长辈居住。

由于地处北方,冬季寒冷,民居室内均设火炕,炕体内空,一侧通过炕洞与墙外侧陷入地下的地炉连接,一侧在墙壁中设烟道直通屋顶,在室外地炉中生火,火进入炕洞,炕床得热,烟气再经由烟囱排向屋顶。

2.2 耳房

耳房通常设在正房两侧,左右对称,如同正房的两只耳朵,所以称为“耳房”,定远营的院落中,根据规模,耳房可设可不设,设置时小型合院多为“三正两耳”,中型合院有“三正四耳”(图11)的,大型合院也有用“五正四耳”的。由于耳房是院落里的次要使用空间,为突出院落核心建筑,所以其屋顶一般都低于正房,在侧面可看到正房上部屋顶侧面装饰。

耳房一般也为一层,有时也作檐廊,功能主要是作为辅助空间,可做卧房、伙房、仓库等,当做卧房时,室内用各式木制隔断分割出小空间,并留有火炕,铺设木地板。

耳房的地面高度低于正房,也因与正房相连,所以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大都与正房保持一致,给人统一和谐的感觉,使主体建筑的地位更加突出。耳房作为辅助用房,在一些等级较低的院落中有时也可省去。

2.3 厢房

在定远营古民居的整体院落布局上,厢房地位通常次于正房,其一般于中轴线的两侧对称布置,与正房方向垂直,共同围合院落空间。

多数厢房朝向院落一侧都带有檐廊(图12),其中挑梁减柱的檐廊是最具特色的做法,其最大特点是檐柱不落地,即檐柱不直达地面,而是采用吊柱的形式,在外墙立柱与出檐的吊柱间加了一个斜向支撑构件(图13),其形类似如意,运用三角支撑原理,巧妙地达到了结构的稳定性,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力的传导,又节省了木料的使用,也使得院落空间更加宽敞、通透。这种形式的大量使用与周边地区的影响不无关系。[7]

定远营内古民居院落两侧的厢房一般为一层,供晚辈居住或作为储物、厨房等使用,厢房由于地位次于正房,所以在建筑高度、立面装饰、建筑材料等的使用上都不得超过正房。

厢房室内空间一般为三间,具体视正房的开间而定,一般小于或等于正房开间,厢房是院落内主要的居住空间,但又不似正房规格严谨,所以其立面往往可根据空间尺寸和住户喜好灵活多变,也使得院落空间丰富多样、层次感强。

2.4 外厢房

定远营古民居院内也有在厢房靠宅门一侧另外加建厢房(图14)的,称为“外厢房”。

外厢房与厢房一样布置在院落轴线的两侧,一般左右对称布置,也是围合院落的主要建筑之一,是厢房功能的延伸与扩展,外厢大的三开间,小的一间、半间,外厢房通常较厢房更自由灵活,一般不能超过厢房的建造等级,不设檐廊,也没有固定的建筑风格,可顺延厢房的风格建造,也可独立就简营建。

很多无经济实力的平民人家通常不设外厢房,有外厢房的院落一般将伙房、炭房置于一侧外厢房,而将仓库、厕所置于另一侧外厢内,由于外厢房一般隔院墙与街巷相邻,这样厕所置于外厢时,可将粪池隔院墙而设于街巷中,以利于日常清理污物。

3 建筑构造

3.1 台基

定远营古民居中建筑台基常用砖石结合的方式构建,一般先用砖做台基,后在台基棱角部位铺以石条,作以加固之用。也有全部采用石材的,一般选用当地石料,经人工凿刻成适当的大型石条,用以铺设建筑台基经久耐用。

10 正房平面示意,图示为城隍庙巷民居正房

11 耳房布置示意,图示为头道巷21号正房及耳房

12 厢房檐廊

13 斜向支撑

14 外厢房示意(10,11,13,14 绘图:康锦润)

15 卵石基础(12,15 摄影:陈萍)

古民居建筑台基下的基础也是建筑受力的关键部位,基础深浅是由地面建筑的结构、材料和荷载而定的,因定远营古民居的结构形式是单层木结构,荷载轻,所以,基础处理比较简单。定远营古民居的基础大多采用卵石基础(图15),就地取材,用河道里的大卵石,分层铺就,每层的卵石都向一侧稍稍倾斜,形成锯齿状的套叠,而上层卵石则向另一方向倾斜与下层卵石的锯齿状相咬合,增加基础的稳定性,缝隙用沙子、石灰和水搅拌而成的灰浆填充,其中沙子起到耐压作用,而石灰主要起到粘连作用,在这些材料的共同作用下使建筑基础更加牢固,同样也具有更大的承载力。

3.2 梁架

我国木结构的梁架建筑体系分类中有抬梁式和穿斗式,定远营古民居的梁架体系与附近宁夏、甘肃等地有相似之处,同时一些王公贵族的府邸也受到北京地区京城风气的影响,所以当地古民居以抬梁式木结构居多。

抬梁式木结构的梁架体系中,梁柱为主要的承重构件,墙体仅作为围护与分隔空间之用,所以定远营古民居建房时一般采用“先立木,后盖房”的做法,即先将整个房屋的木骨架(图16)建起来,而后再在需要围合的地方砌上墙体。

定远营古民居抬梁式(图17)木构架的主要构件有柱、梁、檩、枋、椽等,柱子作为主要的竖向受力构件,上端架梁,梁上还要放置短柱,继而再承短梁,依次逐层缩短直到屋脊,通常为三架、四架或五架抬梁式,由于这种结构形式中木料使用较多,所以通常出现在王府大院中。普通宅院屋顶采用梁柱平檩式(图18)做成平顶,即建筑屋顶不起脊,柱上架梁,梁上放置水平檩条,所以梁架体系中梁的层数大大减少,木料使用也相对少些。

16 木梁架

17 抬梁式,图示为阿拉善和硕特王府东路二进院东厢房

18 梁柱平檩式(17.18 绘图:康锦润)

定远营古民居的结构部分大都采用木构而成,以木质梁架作为建筑主要承重体系,再辅以砖、土坯等建筑材料加以围合,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砖木或砖土木结构体系。

3.3 墙体

定远营由于受地域气候影响,冬季严寒,夏季干旱,春秋季多风沙,昼夜温差大,所以防寒隔热是民居建筑墙体的技术重点,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厚外墙,外墙大多采用实多虚少的围护形式,有的房屋背面及侧面甚至不开窗,从而避免了散热、吸热面过大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节能作用,即使是面向院落开启的窗也常在外侧加一层可上下开启的木质窗板。

建筑墙体除王府大院等身份尊贵的人家全用砖砌外,普通宅院通常采用砖和土坯结合的砌法,俗称“穿鞋带帽”(图19),即墙基用砖砌,以达到防潮稳固之目的,所采用的砖为青砖,一般砌3~7层不等,大多取用单数,砖墙基上再用土坯继续砌筑墙身。

除此之外,院墙是独立于其他房屋之外的墙壁,虽然功能比较单一,只起到围合分隔空间的作用,但其和宅门一样都会给人对院落整体的第一印象,所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院墙也传承了建筑的风格式样,分为基部、墙身和顶部三个部分,多数院墙的基座只是简单的砖石砌成,比较低,会比主体墙身厚些,用来防潮和防水;墙身与建筑墙体一样有全用砖砌的(图20),这种等级高些,一般用在身份地位较高的主人宅院里,也有用砖土混合砌成的(图21),还有的更简单一些,也是以土为原料,但为板筑而成的夯土墙,一般用木板或椽排列成模子,分层铺土夯实,筑成的墙体有一道道凹凸的木痕,具有自然的肌理效果,也有在夯土墙外再抹草泥的(图22)。院墙顶部一般很短,作为院墙的装饰重点,按照主人身份不同有做成筒板瓦顶,也有用砖砌花,最简单的也要用砖铺一层以作收头。

19 砖土墙体

20 砖院墙

21 砖土石混合院墙

22 土院墙(16,19-22 摄影:陈萍)

3.4 屋顶

屋顶通常在建筑表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定远营古民居建筑屋顶大致可分为卷棚屋顶、双坡顶和平顶。

卷棚顶(图23)大都出现在王爷及贵族的府邸里,卷棚顶之所以被定远营的王公贵族所认可,是因为蒙古族长期游牧于蓝天白云之间,对骑马驰骋的草原文化非常眷恋,而形似马鞍造型的卷棚屋顶恰巧满足了蒙古族这一特殊的民族感情,更能代表蒙古族独特的地域文化。

定远营因为常年干旱少雨,偶遇降雨,降水强度也不大,所以雨水不会因为冲刷墙体而对墙体产生破坏,也因此屋顶侧面一般采用没有出挑的硬山形式,通常山墙顶部先用砖砌成线脚,然后在表层抹灰,每层线脚都逐层向外出挑在3~8cm,这样不仅可以在降雨时避免雨水打湿山墙而且能够产生立体的光影效果。

定远营的王府大院中大都采用的卷棚顶,屋顶内部一般采用抬梁式木结构,梁上架檩条,檩条上置椽子,其截面多为圆形,椽上置望板,望板上铺苫背,苫背上挂瓦,瓦一般采用筒板瓦套叠铺设,铺到屋檐端头处用瓦当和滴水做收头。

定远营由于常年风沙大、干旱少雨,古民居中普通宅院大都为无瓦平屋顶(图24),也有部分采用缓坡形式,房顶均为草泥墁顶,在靠院落一侧设置雨水口,有组织排水,这样的平屋顶形式给人以舒展、平缓而不张扬的印象。这种无瓦平顶屋面的具体做法(图25)为:安檩后,檩上置椽子,椽子上铺板或苇席,然后在出挑的檐口一圈砌两三层砖压边,压边时预留落水口位置,屋顶中间直接用草泥墁成平顶,墁顶时也要留有落水位置待草泥干后再抹层灰土,还可在这层灰土上墁上石灰打压光平,最后在出挑的檐口砖上铺一圈向下扣的青瓦以利美观,落水口在向院落一侧有伸出屋檐的样式,也有做成板瓦滴水收头(图26)的样式。

结语

定远营城内西侧的古民居为适应大陆性典型气候条件,房屋大都为无瓦平顶式,建造工艺也在引入北京皇宫、府第及四合院的种种传统做法的同时,保留了当地的支摘窗、隔扇门、门帘架及风门等构件,室内也保留了蒙古族多用的木地板及富有民族形式的炕围画,明堂还特意留有佛龛、经堂的空间。这种多元建筑文化和建筑艺术大大地丰富了定远营内古民居建筑群的文化内涵,使其既有西北传统民居的御寒、简洁的特征,又有京式四合院华丽的细节,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当地和硕特式民族传统民居的代表。

定远营城内的这片古民居是当地和硕特蒙古族人从游牧走向定居的见证,也是蒙古族民居在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历史产物,它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外来文化的极大包容性,长期以来在茫茫的边疆地区展示着其独有的地域魅力。□

23 卷棚屋顶

24 无瓦平屋顶

25 平屋顶构造示意(绘图:康锦润)

26 平屋顶檐口滴水(23,24,26 摄影:陈萍)

[1] 王卓男,陈萍,张晓东. 阿拉善左旗传统民居建筑初探[J]. 南方建筑,2013(03):38-40.

[2] 杜家骥. 清朝满蒙联姻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张驭寰,林北钟. 内蒙古古建筑[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4] 李秋香,罗德胤,贾珺. 北方民居[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 孙大章.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 贾珺. 北京四合院[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 王军. 西北民居[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康锦润 + 陈萍,淮阴工学院建筑学系王卓男,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016-12-09

猜你喜欢

正房厢房王府
京西地区青砖类传统民居热工性能现状评价与外墙优化设计研究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绝 句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下午愈加忧郁(二首)
寿星(外一首)
王家烈故居
记 述
论明代大同代王府的旅游开发
略论明朝代王府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