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晴隆县茶乡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8-01-04刘蔚蓝

中国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晴隆晴隆县茶籽

刘蔚蓝

(贵州省晴隆县茶叶产业局,561400)

晴隆县茶乡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刘蔚蓝

(贵州省晴隆县茶叶产业局,561400)

一、茶乡旅游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贵州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山地经济、山地旅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茶产业附加值,推进茶乡旅游建设步伐”。2015年,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支持《黔西南加快山地旅游发展意见》。意见指出,将整合省级各部门和单位资源,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黔西南州旅游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和帮助,将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性会址落户黔西南州,将黔西南州(包括晴隆县共8个县)打造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晴隆县倍加珍惜发展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精品茶乡旅游景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二、茶乡旅游的资源优势

1.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晴隆县辖14个乡镇96个行政村(社区),居住着汉、苗、布依、彝族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33.5万人的56%,属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县。县境内的彝族、苗族、布依族民俗风情,底蕴深厚,绚丽多彩,特别是原生态传统舞蹈“阿妹戚托”与“火把节”,已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和“以足传情”的特殊形式,被誉为“东方踢踏舞”而闻名世界,也是不可多得的民俗旅游资源。晴隆县三宝彝族乡三宝村被评为“贵州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除此之外,喇叭苗的傩戏《庆坛》,主要流传于民间酬神还愿、消灾解难场合,活动是原始宗教信仰和巫医文化在“喇叭苗”群体中的集中体现,在当地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和影响力,也是“喇叭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对研究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宗教信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布依族《小打音乐》布依语称之为“斗弹达吟”,汉语译为“吹拉弹打”,清心柔和、悦耳动听,曲调婉转优美、柔和平稳,具有中原丝竹音乐和布依民间音乐的特点,又有西南古典音乐遗风,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织布服饰制作工艺传承久远,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制作技艺,以具有特殊含义的图案、宽领和象征帝王的冠冕为主要特征;“苗族服饰”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服饰集中体现苗族妇女的智慧,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还有苗族的刺绣、芦笙舞等独具特色,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技艺让人身心愉悦,增长见识。

2.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人文景观

晴隆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唯一茶籽化石发现地、闻名中外的红色二十四道拐、光照湖湿地公园、三望坪草场、普晴林场森林公园等10余处,尚待开发的乡村旅游景点20余处。

1980年在晴隆县发现的茶籽化石

(1)世界唯一茶籽化石出土地——云头大山

晴隆县境内喀斯特地貌明显,山高坡陡谷深,地势起伏较大,立体气候独特,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和气候条件,以及所形成的土壤植被条件,为茶树的起源、茶树种族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一个特有的理想生态环境。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唯一的四球茶籽化石出土于贵州省晴隆县碧痕镇新庄村云头大山,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1980年7月13日,晴隆县原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卢其明同志在县境内碧痕镇新庄村“云头大山”海拔1700米的高山森林中发现了一块疑似茶籽的石头,后经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刘其志和林蒙嘉两位老专家及贵州地化所、中山大学、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郭双兴研究员等众多学者专家鉴定,确认其为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100万年以上的古生物四球茶茶籽化石。世界上植物形成化石的很少,茶科化石极为罕见,茶科种子化石更是难得,实为稀世珍宝。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枚古茶籽化石。这枚古茶籽化石的发现,将人类茶叶历史推进了100万年,是“世界之茶,源于中国,中国之茶,源于云贵,贵州是茶叶的故乡”的有力佐证。

(2)国家重点文物——“24道拐”抗战公路

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位于晴隆县城南一公里处,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二十四道弯之雄险,皆因其依山筑造,工程艰险,山势陡峭,弯道频急。二十四拐左侧的悬岩飞瀑,盛夏时节两道清泉从悬岩之上,飞流直下。二十四道拐成为了中国抗战史上,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惧艰险的象征。

(3)高峡出平湖——光照湖湿地公园

光照湖位于晴隆县城东北部30公里处的北盘江中游,是北盘江光照水电站蓄水发电形成的人工湖泊。

光照湖水库回水长度69公里,蓄水面积51.45平方公里,库容32.45亿立方米,是贵州省最大的人工湖泊。碧水清波浩似海,青山翠竹香如烟。其景色之怡人,魅力之非凡,犹如高原明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蔚蓝清澈的湖水,处处任您悠游自在。

(4)三望坪风景名胜区

三望坪风景名胜区位于晴隆县西南部的大厂镇与碧痕镇交界处,由一望坪、二望坪、三望坪三层连片缓坡组成。长约8公里,宽约4公里,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其地形地貌由天然草甸、牧场、少数民族村寨、茂林山岗等景物组成,其景点有仙人桥、五色原、太极田、上马场等奇特景观,分别被评为草原与草地类、地质地貌过程形迹类、综合人文旅游类、居住地与社区类3级旅游资源,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三望坪风景名胜区就是交错在一起的三块高山草原。每块草原上,都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野草和蕨类植物,一些地方还零星地分布着低矮的灌木丛,西北部边缘地带还有森林勾勒出的青黛色的轮廓。三望坪风景名胜区是黔西南州一片罕见的芳草地,多种野草在这里堆绿叠翠,是休闲、度假、避暑的最佳处所。

三、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1.整合茶旅资源,满足旅游服务需求

(1)整合资金、项目,提升茶乡旅游服务功能

一是向上级部门申报茶乡旅游项目,按照“山、水、园、林、路”规划建设完善茶乡旅游景区干线、支道、步游道、停车场、凉亭、厕所等设施,提高茶乡旅游接待能力和完善旅游功能配套设施;二是整合同级财政各部门资金,县级部门形成“齐抓共管茶旅游共识”,支持茶乡旅游建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加快茶乡旅游建设步伐;四是多渠道向社会融资,宣传动员能人富商投资茶乡旅游开发;五是争取银行资金支持茶乡旅游发展,为推动茶旅游克服资金困难。

(2)整合人力资源,为茶旅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整合县工会、县扶贫办、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职业技术学校等资源,利用“阳光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技能提升”等培训渠道,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旅游文化礼仪知识、管理经营、包装开发、宣传推介等培训,提高茶乡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助推茶旅游健康发展;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招考、引进、聘用、调动等方式,选拔一支热爱茶乡旅游工作而且具备相应素质特长的人才,为茶旅发展相关部门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三是促进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建立完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服务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与科研院所在良种引进培育、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共建科研基地、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紧密合作机制,推广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开发茶旅游,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3)整合生态与人文资源,构建茶与旅游优势互补的产业融合业态

依托普晴林场森林公园大氧吧、光照湖湿地公园休闲度假、三望坪草场运动健身等资源,将各景点周围的生态茶园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茶叶采摘、加工体验、茶艺表演等休闲观光旅游项目,打造茶园旅游休闲、运动健身基地、创作基地、摄影基地、茶文化展示基地;要在挖掘茶文化、弘扬茶传统上有突破,把晴隆的茶历史、茶文化与生态资源相结合,构建茶与旅游优势互补、循环相生的发展格局和产业融合业态。

2.深入挖掘整理,丰富茶文化旅游内涵

挖掘、保护、建设“世界古茶籽化石博物馆”“茶马古道”“茶叶古镇”等茶文化自然人文资源,鼓励和支持茶文化、文艺作品创意创作,开展不同层次的茶文化普及活动,丰富茶乡旅游文化内涵。

3.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满足消费需求

(1)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

茶文化旅游的商品开发,首当是开发晴隆茶叶,晴隆的茶叶品质上乘,要创精品、创名牌,使其成为晴隆天然健康茶文化旅游商品。其次是开发以茶为核心的关联商品,包括品茶用具、相关书画、用茶制作的旅游纪念品,如历代文人吟咏晴隆名茶、名山的精美字画,少数民族特色的茶礼等等,特别是苗族的刺绣,也有大力开发的意义。第三是要大力开发茶风味的特色茶食品,包括擂茶面、茶糕点、茶蜜饯、茶糖、茶月饼等,将茶文化与饮食文化有机结合。同时,还可以利用晴隆茶资源,开发茶日化用品或茶保健品,这样可以延伸茶的产业链,同时也为游客在购物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2)开发茶文化风情体验游

建设茶文化风情体验园,提供优质的茶文化体验服务。以晴隆县沙子镇境内茶文化园、碧痕镇境内的古茶籽化石博物馆园区建设为契机,建设茶文化体验园,其功能涵盖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品饮、茶文化讲座、茶艺表演等茶事活动体验,普及茶叶知识。游客通过自采鲜叶,实地观摩技师手工制茶,亲身体验并尝试茶叶制作工艺,体验茶农之乐。让游客来到这里学习茶知识,感知茶文化,欣赏茶艺术,体验茶饮品,或者去茶乡人家体验茶乡生活情趣。

(3)开展茶文化旅游活动

在全县旅游景区(景点),以茶园、茶馆、茶街、茶叶商品为载体,开辟茶文化展示窗口;结合旅游景区和茶叶重点乡镇,打造茶文化主题大型歌舞演出或实景演出节目,举办以茶籽化石主题的茶文化艺术节、茶文化旅游节;支持打造带有评书、曲艺表演、小话剧、茶艺表演等文化传播功能的文化茶馆开展活动。

4.加大宣传推介,打造茶旅品牌

借助“二十四道拐”电视剧热播的宣传效应,通过重点旅游品牌“二十四道拐”引领,茶乡旅游线路跟进宣传推介方式,打造茶乡旅游品牌。

(1)支持茶旅品牌建设

大力实施“景区品牌化、服务品牌化、商品品牌化”三位一体品牌战略,鼓励、支持和引导骨干茶叶企业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将晴隆茶乡景点、茶文化和旅游品牌“二十四道拐”打捆包装宣传销售,使茶与景区、茶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真正做到以旅游兴茶,以茶文化兴旅游,以茶促旅游发展,促进茶产业与旅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实施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推广。在省内主流媒体开辟专栏、专题综艺节目,长期宣传推广茶乡旅游;在高速公路沿线、主要茶区、旅游景区、重要宾馆和餐饮企业等区域,建成宣传推广窗口;每年开展10次以上的省外宣传推介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的茶叶展销会和旅游宣传展会,到目标市场投放广告宣传。

(3)推介精品旅游路线。

晴隆县境内现有的茶叶基地周围分布着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建设茶叶基地的同时开发保护好原有景点,让茶叶基地与景点相互映衬、连成一体,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听茶歌、看茶艺、赏析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感受民风淳朴的风土人情。为了让游客全面了解晴隆的茶文化、风土人情及著名景点,重点推介以下3条特色茶乡旅游线路。

线路一:县城—24道拐—晴隆山—观景台—沙子文丰茶场生态茶园—三宝民族风情;线路二:县城—沙子水库生态茶园—世界唯一古茶籽化石发现地—大厂三望坪草原风光—一望坪生态茶园;线路三:县城—西泌河水库—茶马古道—普纳山古战场有机茶园—一线天—仙人屯—光照湖湿地公园。

猜你喜欢

晴隆晴隆县茶籽
晴隆县2021年老干、老教、关工委工作培训会
那年学捡油茶籽
捡茶籽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的保护与开发
民政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茶叶树的留种及种子育苗技术
姜仕坤:鞠躬尽瘁的县委书记
铭记姜仕坤
晴隆县关工委到三合村举办科普知识培训班
晴隆县老年羽毛球队参加全省比赛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