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以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例
2018-01-04郭江滨四川音乐学院610021
郭江滨 (四川音乐学院 610021)
合唱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以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例
郭江滨 (四川音乐学院 610021)
合唱作为一种集体声音艺术,侧重对整体声音的塑造,使其具备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具有一定的和谐美、韵律美及复调美,以更好的传达作曲家在歌曲中所表现的情绪。合唱教学与声乐教学既具有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将合唱应用在声乐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创新之举,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技能。本文以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例,阐述合唱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合唱;声乐教学;创新实践
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是由王洛宾创作的改编民歌,糅合了青海民歌和新疆民歌的民间音乐元素,歌词意境优美,歌曲旋律动人,兼具朦胧美和浪漫美。后于1953年由蔡余文1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改变后的无伴奏合唱,听起来令人更加陶醉。目前,将合唱教学与声乐教学相结合是目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
一、合唱的特点及作用
合唱主要有:同声合唱包括:童声合唱(由未变声的少年儿童演唱)、男声合唱(由变声后的男生演唱)、女声合唱(有变声后的女生演唱),混声合唱(由女声、男声或童声混合在一起演唱)。合唱主要有以下特点:音色饱满丰富、音域宽广、强弱和力度变化明显、音响层次明显、舞台表现力强等,对声音的共性要求高, 以体现出合唱的均衡与协调。
声乐教学课程中,一般有独唱歌唱技巧和多声部声乐的演唱技巧,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既可作为独唱歌曲演唱,也可作为多声部声乐作品演唱。独唱歌曲演唱时形式较为单一,更注重个体性,突出个人音色及声音特点,舞台上表现个体形象;多声部声乐演唱的课堂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强调集体的统一和协作,注重整体声音的和谐与均,舞台上表现整体的表演,唱合唱时更加锻炼学生的听力和音准,且要求学生准确地了解声乐作品的风格内容及特点。
二、无伴奏混声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艺术特征
合唱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为无伴奏混声合唱,主要由四个声部构成: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其艺术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歌词内容
是一首爱情歌曲,主要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女方的爱慕和思念之情,如“半个月亮爬上来,咿啦啦,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咿啦啦,梳妆台,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咿啦啦,快打开,咿啦啦,快打开,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轻轻的,扔下来,为什么我的姑娘不出来,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咿啦啦,快打开”,其中“快打开”、“不出来”,均表现出青年男子迫切想见到心上人的心情,在“半个月亮”德衬托下,既浪漫又唯美。主要分为三段歌词,第一段与第三段首尾呼应,展现夜晚迷人的月光,第二段则与第一段和第三段形成明显的对比,进而增进了感情的抒发。
2.歌曲结构
这首合唱曲曲幅不大,短小精炼,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即较为常见的单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为中速稍缓,曲调较为平稳;第二乐段为歌曲的高潮部分,表达青年男子迫切的思念之情,速度稍快,力度增强,如速度记号“稍快”,力度记号“mf”;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再现部分, 速度回至原速。这首合唱曲旋律起伏大,多运用柱式和弦织体,级进关系明显,歌曲表现力丰富饱满。
三、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声乐教学过程中,加入多声部合唱已经成为学习声乐演唱的朝流,也是声乐教学不断创新的体现,在课堂的实践则进一步证实了声乐教学中融入合唱的重要性。演唱和唱歌曲的基础是音准,只有把音唱准了,声音的和声效果才能出来,因此,多唱视唱,锻炼听力及音准,是每个学习声乐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只有音住了,整首歌的感觉才能把握住。
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演唱独唱曲目时,歌曲表现演唱者个人的音色,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向是单一的,而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在演唱时,追求声音的共性与融合,因此也应顾自己的声音及其他声部的配合,尤其是低声部,应注意自己的音准不被高声不带跑,把握好每个声部的配合,增强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如第一乐段开始,四个声部同时演唱,需使声音同时发生,避免参 差不齐的状态发生,歌曲中间,有一部分,男高音先开始演唱,接着为男低音演唱,最后女高女低一同进入,因此这一句在演唱时,层次感较强,非常锻炼四个声部相互间的协调性。
声音力度上,要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让自己的声音过强或过弱,过强则会破坏声音的和谐,显得太突兀,过弱则会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尽量使自己的声音荣誉集体,向集体靠拢。如《半个月亮爬上来》第一句,四个声部一起进入,每个声部都应轻声唱,融在一起才能体现出“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朦胧的意境。
呼吸也是合唱中需要注意的,合唱时,同时呼吸同时换气是最常用的呼吸,另外声部性的呼吸,在复调作品中常用。在合唱时也要学会循环性呼吸,即根据自己的能力,换气,需做到轻、快,不影响整体歌曲的处理。如在合唱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中,个别句子需连贯性的演唱,以突出其旋律的流畅性、连贯性,此时便不能大口换气,需轻轻的、快速的换气。
咬字上,这首歌是一首优美的、抒情的歌曲,吐字需柔和而清晰。
在声乐教学中,除了锻炼学生自我的演唱能力和水平,使其发挥其独特的声音个性之外,也应加入合唱歌曲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综合的演唱能力和音乐修养。
综上所述,合唱歌曲对于声乐学习者的锻炼是多元化的,对音准、作品细节的把握、声音的控制、速度、力度、节奏、团体协作等均有锻炼,是学习者提高音乐修养的必经之路。学好合唱才能进一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认识,进一步作曲家的写作意图,呈现出优秀的歌唱作品。目前,合唱已经成为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法,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正确的将合唱运用在声乐教学中,把握和塑造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其更好地展现自我的风格,同时也能锻炼出自己声音的共性特征,能够很好地融入集体的声音中,才能在声乐教学中不断的塑造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注释:
1.蔡余文,作曲家,广东陆丰人,1921 年出生。1943 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4 年加入新音乐社。建国后在广东省歌舞团工作,他除了创作之外,也整理传统器乐曲,其中《粉蝶采花》《抛网捕鱼》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
[1]岳晓云.合唱音响的圣咏——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合唱艺术与排练[J]. 艺术教育,2007(08).
[2]王个松.以混声合唱促进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5(03).
[3]帅奇.声乐教学中独唱与合唱的对比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4(09).
2016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项目名称《作曲与女声小合唱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准号JGJX2016D94
郭江滨,四川音乐学院歌剧合唱系歌剧教研室副主任,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特聘声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