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1-03余海红

考试周刊 2018年78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中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核心素养体现在各个学科之中。核心素养表现在地理中,主要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以及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而本文就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建议,以期许学生都能成为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全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地理课并非是一门单纯带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课程,而是一门将学习方法、地理思维以及自主探索精神等结合进地理知识学习中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想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与进度之外,还应当指导他们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并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动性及创造性。

一、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所需具备素养是通过地理知识学习,学生所产生的将地理作为切入角度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意识。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之上,可以延伸出地理核心素养,可以说,地理核心素养既源于地理素养,同时又要高于地理素养,是一种高中生想要适应自身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素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容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作用,决定高中地理具有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能力三大核心素养。

二、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 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主要指出于发展与实践的需求,由个体为单位将地球表层根据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将地球表层化为不同类型、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区域进行认知。在高中地理中,学生需要了解地球表层的基本单位,并且能够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对地理中的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并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具体概括规律。此外,学生在针对地理区域进行评价时,能采用较为动态的眼光,并深刻认识区域、国家、全球视野的概念。

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左图右书,养成地理图像知识与文字知识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当学生对书图结合的学习方式已经有初步掌握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共同绘制地图,如省区的轮廓图、地形剖面图以及我国一些主要地区的山脉分布图等,都是可以在教学中实际绘制的图像类型。

(二) 综合思维

在地理学科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就是综合思维。在地理学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常常较为复杂,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文、环境、自然等多项社会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根据不同地理区域的不同外部环境,这些要素也有着不同的排列组合规律。因此,在高中地理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应当能将时空作为综合角度,并将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规律进行全面总结。在分析与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地理这门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明白地理这门学科所具有的整体性。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習某特定地区地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体系,进而了解这一地区,如东北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特征等具体情况,而在知识框架建立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举例说明东北地区环境特征,如气候偏湿冷且山环水绕,这种自然环境对当地居民有何种影响。最后教师还可以联系本节课最初建立的框架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如东北气候条件、自然条件等,将这些内容加入其中,构建起完整的思维导图。

(三) 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不仅要求教师能在课堂内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验、问题讨论,还要求学生能在课外实践中进行与地理调查相关的地理活动。对学生而言,高中地理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其中的文字、图形让人难以区分,这恰恰说明了高中地理现阶段教育现状刻板、没有创新精神,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地理知识传授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一些新型教学手段以及科学技术来“武装”地理课堂,使其能与时代接轨,时刻吸引学生的目光,于潜移默化之中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加强地理课堂建设,最终达成在地理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践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绘制某地区野外环境地图。为使本次活动能在课堂内完成,教师首先可以下载与该环境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或由自己亲自去该地区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运用多媒体教具向学生展示这些资料。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提供的资料,并利用地图、GPS等辅助工具设计本次环境特征描绘的实验步骤,并标注实验注意事项。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设计结果回收,并依据本次测验结果决定是否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地理实践。

(四) 人地协调观

根据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地理中,应当对学生进行人地观念的培养,人地观念主要指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地理教学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在人地观念培养方面,学生应当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于细微之处深刻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影响,并最终刻认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例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本节教材,并思考“生物循环”这一概念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向学生阐述这一节课所需要了解的重点知识。在学生真正了解“生物循环”这一概念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讨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物循环现象,以及这种活动对人们的生活、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活动的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生物循环”的概念,并充分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帮助学生构建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体系、观念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瑞杰.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01):57-61.

[2]曹平.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8(01):78-79.

[3]王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1):149-150.

作者简介:

余海红,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