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大学生大五人格特征的分析
2018-01-03贾月亮贾月明
贾月亮 贾月明
摘 要 目的:调查分析海南省大学生的大五人格特征,为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实证性依据。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对1000名海南省大学生施测。结果:1.女生的宜人性高于男生;2.独生子女的开放性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宜人性高于独生子女;3.学生干部的外向性高于非学生干部;4.没有住校经历的神经质高于有住校经历的,有住校经历的外向性和宜人性高于没有住校经历的。
关键词 大五人格 分析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10.085
Analysis of Big F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ainan Province
JIA Yueliang, JIA Yueming
(Hainan tropical marine college, education institute, Sanya, Hainan 572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ai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an empirical basis for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sound personality. Methods 1000 college students in Hainan Province were tested by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Results 1.The agreeableness of female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2.The students of only child families are more open than that of non only children, and the agreeableness of students of the non only child famil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nly child; 3.The extraversion of student leade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 student leaders; 4.The neuroticism of students without residence experienc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esidence experience, and the extroversion and agreeableness of students with residence experien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residence experience.
Keywords Big Five personality; analysis; college student
0 引言
目前学术界没有给予人格统一的界定,如Allport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性行为和思想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1]许燕认为人格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的适应过程中,对己、对人、对事、对物做出反应时,其自身所显示出来的异于别人的独特心理品质。[2]由于人格受到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学校与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展现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人格独特性,相关的研究如下,蓝海发现影响人格的因素有:年龄、年级、学科类别、父母亲职业;[3]肖三蓉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的人格差异显著;[4]郭异凡的研究表明,男女、单亲、贫困、城市农村对人格产生重要的影响。[5]通过对人格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有利于寻求健康、和谐的心理发展途径。
尽管关于人格的研究较多,但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对各类别的海南省的大学生进行实证性研究的文献甚少。本研究以海南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住校经历几方面着手分析大五人格特征,为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实证性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从海南省三所高校中抽取1000名大学生做问卷调查,有效问卷895份,有效率为89.5%。其中,女生604人,男生291人;独生子女101人,非獨生子女794人;学生干部352人,非学生干部543人;有住校经历751人,无住校经历144人。
1.2 测量工具
“大五”人格问卷,[6]采用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Mc Crae)和科斯塔(Costa)编制的NEO-FFI量表,并由台湾大学房美玉博士翻译的中文版本。该问卷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五个因子,由6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法。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人格差异分析
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得出F=8.71,P<0.001,表明大学生人格的性别差异显著。通过性别间效应检验后发现,女生的宜人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的,如表1。
2.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人格差异分析
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得出F=4.51,P<0.001,表明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人格差异显著。通过被试间效应检验后发现,在开放性上,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宜人性上,非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如表2。
2.3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人格差异分析
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得出F=2.74,P<0.05,表明是否学生干部的大学生人格的差异显著。通过被试间效应检验后发现,学生干部的外向性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的,如表3。
2.4 是否有住校经历的大学生的人格差异分析
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得出F=2.91,P<0.05,表明是否有住校经历的大学生人格的差异显著。通过被试间效应检验后发现,在神经质上,没有住校经历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有住校经历的;在外向性和宜人性上,有住校经历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住校经历的,如表4。
3 讨论
3.1 男女生的人格差异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对男女两性有不同的期望与限制,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对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可固化在人格思想中,男女生按照外在要求和内化的思想来评价自己行为是否适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塑造和定位成符合社会期待的性别角色,可以说性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本研究发现,人格在性别上的差异明显,这与前人研究一致,[7][8]表现为女生的宜人性高于男生。在中国的家庭观念和学校教育理念中,女生更多的被培养成可信任的、坦诚的、利他的、顺从的、谦逊的、富有同理心的,在生活中表现为友好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慷慨大方的,显示出高宜人性;而男生多表现为不善于帮助他人,与人交往时展现出高防御性的、傲慢的、爱炫耀的,语言及行为中常有攻击性、竞争性的显现,处理问题时往往是自我中心的、冷酷的、少怜悯心的、愤世嫉俗的,显示出低宜人性。
3.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人格差异探讨
本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开放性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宜人性高于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无条件关注”,在生活中较少限制孩子的行为,不会万般阻扰孩子的求新求异的想法及行为,任其对外界事物保持开放、好奇、探求的态度,致使他们表现出活跃的想象力、不依习俗的处事风格及价值观,即开放性较高。
在非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往往会教育孩子们要相亲相爱、团结合作,年长的要包容和照顾年幼的,表现出热心、温和、慷慨、仁慈、心软和乐于助人,年幼的要信任和顺从年长的,表现出坦率、真诚、易亲近人和善解人意,所以,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们易表现出较高的宜人性。
3.3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人格差异探讨
研究表明,学生干部的外向性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学校各种基层组织活动的领导者,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具体事项的安排往往离不开学生干部,这些工作通常需要高外向性的同学担任,那么在选举学生干部时,那些活跃、好交际、乐观、热情、友好、自信的同学自然容易脱颖而出,而那些安静、腼腆、严肃、冷淡的同学则易落选。
3.4 是否有住校经历的大学生的人格差异探讨
研究表明,没有住校经历的大学生神经质高于有住校经历的,有住校经历的外向性和宜人性高于没有住校经历的。这是由于进入大学前有住校经历的学生已经历了集体生活的磨练,对学校及宿舍的规章制度有自觉遵守的意识,较少由于宿舍关系问题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有较强的应对压力的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对焦虑、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有一定的掌控性,相比没有住校经历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心态平静、镇定、自信、不易动怒。有住校经历的学生为了更好地融入大学的生活,需要学会与老师和同学和谐友好相处,因为远离了父母,他们往往把对亲人的思念寄托在“宿舍家庭”中,所以他们更愿意与舍友热情、富有情感地交流,喜欢同学的陪伴,看重合作,在交往中表现出信任、坦诚、利他、顺从、谦逊及富有同理心,即他们的外向性和宜人性比没有住校经历的学生表现得高。
参考文献
[1] Allport,G.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New York:Holt,1961:28.
[2] 許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蓝海.大学生现代人格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肖三蓉,徐光兴.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J].心理学探新,2009,29(110):71-75.
[5] 郭异凡.高职学生人格特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 姚若松,梁乐瑶.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在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0.18(4):457.
[7] 党静萍,李红燕,师会芳.论大学生适应状况与人格特征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110-112.
[8] 陈文.性别意识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意义[J].汉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