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03吕东刚张雷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高职院校

吕东刚 张雷

[摘 要]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特点,认为存在教育理念滞后、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方向迷失三方面问题,建议从提高理念入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双管齐下,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树立积极主动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1-0040-02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果丰硕。从研究的客体来看,学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等研究较为成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理论的研究略显单薄。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强化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业教师”。

一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本文中,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提到“教师专业发展”,在此就不得不提“教师专业化”的概念。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是教师这一群体迫于客观外在与主体的因素而做出的努力和适应;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本文论述的着眼点即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滞后

受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高职院校里似乎成了谁都可以胜任的职业。这种缺乏规范要求的做法影响了人们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的认可,并导致教师的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误区: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即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混淆,就是将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全部归結为品德有问题。第二,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化。这种情况属于过分抬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认为只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或者干脆以心理健康教育部分代替思想品德教育。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化。即是指由于忽视教育者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最终流于形式,以建立心理档案为目标。第四,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个别化。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治疗上,忽视和消极对待大多数学生。第五,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即是将学生视为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用诊断病人的方法进行,引起恐慌和压抑,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亟须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以上级文件要求为标准,包括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数量极少的专职教师以及大批“有其名无其实”的以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总体来说,人员不足,素质不高是其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匮乏。由于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兼职或者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当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学生问题时,缺乏坚实的理论功底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坚实的基础。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欠缺。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具有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较少,而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工作处和其他学科转来的兼职教师则构成了这支队伍的主体。他们大都是在工作实践中边教、边做边自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化的发展与提高。

(三)专业发展方向迷失

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迷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地位不高。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工作中的地位不能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相提并论,心理健康教育“重要”,但不是“硬指标”,故有边缘化倾向。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价值认同感较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教师队伍准入退出制度、管理和激励方面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导致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价值认同感较低,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第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认同感较低。心理健康教师整日忙于日常事务,无暇开展有深度的研究,使得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在专业上不能进一步发展,导致其专业认同感较低。

二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理念为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是专家型教师“个人专业因素”核心要素之一,其“信念系统”包括对教学过程的信念、教师角色的信念、学科与自我学习的信念、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的信念。在本文中特指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性的认识、对其开展方式及其评价方式特殊性的认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基本认识与观念是关系到其他专业素质发展水平所能达到的限度可能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值得讨论的方面。

1 凸显学科的专业特殊性

心理健康教育以其独有的学科特点与其他学科尤其是思想政治学科相比具有诸多相异之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举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必定会有所体现,也即是说其心理问题是造成品德问题的原因;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终究还是不同的,它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价值中立,无政治性和阶级性倾向。如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体系中,则必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化倾向,偏其本色,失其目标,终将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学科设置中,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获得独立学科地位,从德育体系中走出来,还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独立的学术空间,进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专业性与特殊性,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温暖的学科归属,奠定良好的学科环境。

2 树立防治结合、服务为主的教育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较好效果,就要做到防治并举。一方面,教育覆盖面要广,在普及的基础上重点干预,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观念。另一方面,应明确心理辅导和心理疾病的界限,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不要在学生并不健康的脆弱的心理上再施加医学化的压力,让心理健康教育变得事与愿违。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全员参与,专兼结合。每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同样担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要逐步树立心理健康服务理念,变心理健康教育为心理健康服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心理健康服务意识,具备为大学生主动提供心理服务的能力。树立“治未病”的思想意识,从消极的矫治性教育逐渐转变到提前诊断预防的教育模式,要综合高等职业院校各种教育力量辩证施治,具备整体思维,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整体实效性,真正“由消极的矫治性教育模式转向积极的预防性、服务性教育模式”。

3 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科知识的考试考核,而关键在于要有实效性,即要满足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心理咨询方面的实际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负责,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承担义务。在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凸显的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解决好社会变革、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诸多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所以,大学生心理实际问题是否得到最终解决应当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评价标准,并以此构建科学实效的评价模式。

(二)双管齐下,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高职院校中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大都具有心理咨询师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这足以说明其专业理论知识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而且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也日益规范化。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教学,更多的它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等实践相关联,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实践上的心理知识,这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的知识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就成为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知识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教师会把先前已有的知识与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实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与行动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仅是普遍适用的原理或规律,而且富有每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鲜明的个体特色,是个体在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的积累,是具有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教育理念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专业实践知识。这种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纯客观的东西,就每一位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来说,都是带着个体情感的“温度”、实践结晶的宝贵价值以及师生之间交往的个体专业实践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的错综形势、高职学生的复杂特点,没有现成的理论知识可以直接套用,只能是不断吸收他人归纳出来的已经获得验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与拥有“实践的智慧”。

(三)树立积极主动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如果说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学科建设薄弱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客观“绊脚石”,那么积极主动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则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主观方面的内生动力,是实现其专业发展获得较高水平的重要保障。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即指教师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责任编辑:王义祥)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彭虎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 2006(1).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高职院校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