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

2018-01-03王广兴夏运生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校教师途径

王广兴 夏运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含义和重要性,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德建设;重点突破、创新渠道,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重要性;途径

一、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含义

“师德”作为评价高校教师的最基本的准则,我们通常把“师德”定义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或者教师的行为规范。随着我国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校老师的“师德”定义就不仅仅局限在过往的定义里面。面对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不仅仅是对一线教师提出的要求,它面对的是整个参与高校教育建设在内的所有管理者和服务者,其要求和内容也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你们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1]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含义包括三方面,其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总任务和总要求,努力学习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来提高自身的内在素养;其二,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爱岗敬业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其三,像滋润万物的阳光一样热爱自己的学生,做到爱生如爱己,教书又育人。

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高等院校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孵化园,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才,取决于高校教师。高校教师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实践者,他们不仅传播新的知识文化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塑造一批能够承担民族复兴的未来之星。高校教师除了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至关重要以外,他们的内在品质以及言行举止更为重要。古往今来一朝一代都传递着教师师德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就提到“志于道,据于德”[2]“为师先为人,修业先修德”,[3]从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师德是教师从事本行业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范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那样,“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4]”十九大报告更是把教育事业放到重要位置,作为教育事业的最后一公里的教师,只有把师德建设放到首位,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加坚实有力,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清晰。

高校师德建设符合新时代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也同样存在内在规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就是发展规律中的基本内容。古今中外,关于师德无不强调和重视,在《礼记》中提到“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5]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6]由此可见,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等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师德。换句话说,如果教育事业离开了师德建设重要环节,发展将是崎岖的,方向是不定的,道路更是漫长的。

高校师德建设是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条件。立德树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的思想内涵已经融进了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的血脉之中。其“立德”源自《左传·襄公》: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7]“树人”源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8]由此可见,立德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强调完善自我培养德行,树人从社会角度出发要有情怀有眼界有贡献,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能长盛不衰的根基所在,更是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在十九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總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中又明确指出,要把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作为现阶段的目标任务。所以说,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前提和基本条件。

三、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内容,并且也是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共同的意志。我们党在总结传统文化和学习国外教育理论以及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证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必须要始终坚持才能使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师德”才能不断传承。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一是通过开展学习“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将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重塑“师德”教育之风。二是通过“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建立完善长效的监督和奖惩制度,一方面学校将全体教职工人员的师德纳入考核机制里,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为提升教师师德塑造良好的教学和教育环境提供有力的保证。另一方面,通过评估反馈机制,发现模范先锋人物,塑造道德模范教师进行奖励,并对行为不端的老师进行严厉的惩罚,从而为师德建设提供动力。

其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全社会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弘扬更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引导师德建设。第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让师德规范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形成内在的精神信仰,以强大的精神信仰为师德建设注入无限的动力。第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师德建设健康发展。教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莘莘学子也感染着其他教辅人员。通过“传”“帮”“带”,把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教师队伍中传递,给学生带来正能量,进而带动教辅人员参与宣传和实践,以达到师德建设之风迅速升温,才能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在高校师德建设之中。

最后,重点突破,创新渠道,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进入新时代,师德建设不容小觑,加强师德建设,应从青年教师抓起,重点突破,才能长久有效和永放光芒。第一,重点抓年轻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中心力量,也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基础,他们的师德体现不仅仅代表个人、学校,更代表着新时代下的青年教师群体。青年教师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内涵上提升自己,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还要向周围的资历深的老师看齐和向模范先锋教师学习,在师德建设方面,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新渠道。传统的讲座宣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让教师群体缺乏了主动性和丧失主体地位,最终变成形式。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利用“互联网+”的概念进行宣传和学习。例如:学术研究型的老师,通过“互联网+”设立自己的论坛、APP软件,不仅在满足自己学术需求的同时还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防止学术不端的师德败坏行为;再比如,管理型的老师通过“互联网+”建立自己的管理程序、微信服务平台。既能让学生“足不出户”解决问题和交流,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一改往日管理人员冷冰冰的面貌,从而建立起师德之形象。

四、结束语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上至关重要。高校教师无论是基础教师还是管理、教辅老师都在无形中感染和影响着学生,从而影响着教育质量的好坏。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但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引领下,它会逐步得到纠正和完善、逐步得到确立,并发挥出不可小觑的力量和作用。

【注 释】

[1] 习近平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2][3] 论语·述而.

[4][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 礼记·学记.

[7] 左传·襄公.

[8] 管子·权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

[2] 张袆.论习近平道德观指导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淄博师专学报,2018(1)68-72.

[3] 李曉华,袁晓萍.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8(3)70-73.

[4] 黄映晖.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18(8)79-81.

[5] 刘朝霞,赵锦笑.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12)112-116.

【作者简介】

王广兴(1991—),河南武陟人,黄河交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助教兼辅导员.

夏运生(1985—),河南开封人,黄河交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高校教师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