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思维拓宽廉政文化传播路径

2018-01-03李皖蒙张晓野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廉政文化互联网+

李皖蒙 张晓野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廉政文化的传统传播路径及传播方式,阐述了“互联网+”思维对拓宽廉政文化传播路径的优势,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拓宽廉政文化传播路径的具体方法。一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直播平台,有助于廉政文化传播实现实时互动;二是方兴未艾的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廉政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立体浸入式体验。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廉政文化;传播路径

一、廉政文化的传统传播路径及传播方式分析

廉政文化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传统传播路径的特征。廉政文化是对廉政建设的内涵式概括与提炼。从社会发展层面看,“廉政文化是一种社会氛围和政治生活的需要,是保证政治发展有益于人民的必然选择。”[1]廉政文化本身是对社会正气的弘扬,正能量和严肃性是本质特征。因此,传统传播路径正是对正能量和严肃性的一种文化投射。

1、以人文历史遗迹为依托的静态传播路径

当前,最常见的廉政文化传统传播路径是以人文历史遗迹为依托的静态呈现。中央纪委监察部2010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50个廉政教育基地名单中,有近40个教育基地都是在人文历史遗迹的基础上新建或改建。[2]以浙江省为例,2016年浙江省直机关工委公布的12个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全部是在人文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建立。这些以人文历史遗迹为依托的廉政教育基地从传播路径上看,属于典型的静态传播。毫无疑问,廉政文化的静态传播是基础,没有传统的传播路径,也无法有效实施其他的传播路径。

2、静态传播基础上叠加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半动态传播路径

在静态传播路径基础上通过叠加常规多媒体技术应用属于半动态传播路径。即通过在廉政教育基地内采用常规多媒体设备,从而实现拓宽廉政文化传播面的效果。半动态传播属于比较普遍的传播路径,是通过安装诸如触控式电脑显示屏、自动播放屏等常规多媒体设备来丰富传统的文字、图像等实物陈列。这种常规多媒体技术应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受众主动了解外延性知识或史实,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廉政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3、廉政文化的传统传播方式分析

传统的廉政文化传播方式是相对于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现代路径而言的。传统的廉政文化传播由于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传播方式明显存在缺点和不足。一是信息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互动性。由于廉政文化本身的传播特点,决定了受眾要被动接受信息的传播,缺乏良性互动交流。二是传播载体单一,未能有效拓展新载体。传统的传播载体主要是喇叭、话筒,依靠专人的讲解进行传播,而自动播放录音或显示屏则缺乏互动交流和人文关怀。三是传播过程中未对传播对象作有效区分,导致传播效果参差不齐。大而化之的传播由于未对人员作有效区分,常会出现不同构成群体一同进行廉政教育的情况,导致传播效果差。

4、新时代对廉政文化传播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廉政文化传播提出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从多方面对廉政文化传播带来冲击。传统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愈发体现为木桶理论中的那块明显的“短板”。由于“在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廉政文化相结合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趋势。”[3]因此,无论是从传播渠道,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上都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互联网+”时代廉政文化传播渠道需要多元化。廉政文化的传播渠道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多元化。相较于传统传播渠道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不足,以新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平台为传播渠道实现多元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二是“互联网+”时代廉政文化传播形式要突出新颖性。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4]传统的传播路径在当下已不合时宜,需要在形式上利用“互联网+”优势突出新颖性。三是“互联网+”时代廉政文化传播在内容上要强调创新性。创新源于传承,廉政文化具有的厚重内容是不能够舍弃的。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强化受众对廉政文化的理解和转化,这也有助于解决“互联网+”的发展给廉政建设带来的“对新媒体传播的内容缺乏应有的监管”问题。[5]

二、“互联网+”思维对拓宽廉政文化传播路径的优势

当前,“互联网+”在社会各方面均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其产生的冲击也是强烈的。较之于廉政文化传统的传播路径,新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形成了鲜明的比较优势。

一是“互联网+”主导下流行新科技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大众熟知的“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正在形成并朝着“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新闻客户端)发展。[6]这些流行新科技无论是在既有廉政文化知识的获取,还是与廉政文化相关的新知识的接收与转化层面都满足了需求,这也是廉政文化传统的单一传播路径无法实现的。

二是“互联网+”影响下新技术运用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的双向互动交流。当前广为普及的是微信小程序、微博、微视频和新闻客户端应用,以及还未充分普及的增强现实技术(AR)和虚拟现实技术(VR),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及时、有效地实现了廉政文化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体验式双向互动交流。传统的传播路径主要是受众的被动式接收,交流反馈少。而现代传播路径则可以让受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传播者真切体会受众的反馈,这种互动式交流在拓宽廉政文化传播路径的同时,也强化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三、运用“互联网+”拓宽廉政文化传播路径的具体方法

当前,新兴网络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对廉政文化的传播影响也越来越深刻。目前能最大程度调动受众参与度的新技术应用是直播互动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VR),直播互动平台立足实时互动,而虚拟现实技术(VR)则强调立体浸入式体验。

一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直播平台有助于廉政文化传播实现实时互动。一般而言,借助普及的多媒体技术实现的廉政文化传播的互动交流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天候开放的廉政教育基地毕竟是少数,但借助于直播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将廉政文化全天候不间断直播,更可以借助便捷的平台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互动,这就突破了时空限制,“以其数字化、交互性、高技术支持等构筑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信息空间。”[7]

二是方兴未艾的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廉政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立体浸入式体验。虚拟现实技术之所以能成为廉政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亮点,就在于虚拟现实技术能全方位调动学习者的视、听、触、嗅、味觉等,实现身心感受同步,增强受众的感受力。虚拟现实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将受众的视听体验提到新高度,这也说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潜力源于其在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创设心理沉浸感、实现情境学习和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优势。”[8]目前,虚拟现实技术逐步应用到廉政文化的传播中,让受众在立体浸入式体验中感悟廉政文化,感受廉政教育。这也在社会发展层面促进了网络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完善。

【参考文献】

[1] 叶子鹏.身国共治: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7.8(19).

[2] 中纪委监察部.中纪委监察部命名第一批全国50个廉政教育基地[EB/OL].http://fanfu.people.com.cn/GB/145746/11626513.html,2010-5-18.

[3] 谭涛,罗佳慧,唐坤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4(20).

[4]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10-28.

[5] 魏磊,管坤.新媒體视阈下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6.

[6] 管坤.新媒体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学报,2017.

[7] 周耀宏.新媒体视阈下的廉政文化建设探讨[J].党政论坛,2016.11.

[8] 人民日报发声VR:运用VR技术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110/c40531-29010365.html, 2017-1-11.

【作者简介】

李皖蒙(1987—)男,汉族,研究生,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张晓野(1984—)女,汉族,研究生,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校团委专职团干,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廉政文化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试论廉洁文化建设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浅析廉政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