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会计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8-01-03李俊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23期
关键词:思考高职

李俊峰

[摘 要] 近些年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中小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认真思考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专业培养模式。文章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思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3. 123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23- 0249- 02

0 前 言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给各高职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类学科,经济越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就越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就越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发展,既系统掌握相关会计理论知识,又可以运用常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改革创新已迫在眉睫。

1 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会计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理念陈旧

在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效仿本科,目标是“高等应用型人才”;二是定义为能工巧匠,要求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这两种做法都没有体现出高职的培养特色,偏离现实。应该强调以传授知识为主导,同时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幕课、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1.1.2 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在现行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的设置一般是分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训课。这种体系实质上是以学科为中心,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将课程的设置与职业岗位相联系。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会造成“学”与“做”的脱节,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较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1.3 教学内容严重滞后

在会计教学中,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的优劣。在高职院校中,教材的选取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各个学校都倾向于使用自编教材,更有甚者,在一个学校的不同系部,相同的课程会使用不同的教材。在这种自主性的背景下,问题就应运而生:一种问题是教材自身的原因,粗枝滥造,随意堆砌,有时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还有一种是由于会计学科内容的更新比较快,新的准则和制度不断颁布,这就导致教材的内容经常会呈现严重的滞后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尚处在基础学习期的学生而言,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非常不利于学生自我提升和总结。

1.1.4 教学方式单一, 会计实践教学硬件落后

这其中包括手段和方法两个方面。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教学设备陈旧,实训条件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手段的落后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手段仍然是“黑板+粉笔”,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校内实践教学的设备与企业尚且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训资料仿而不真,与会计工作的实际差距不小,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1.2 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 教学模式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前已述及,现行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训课,仍是建立在以学科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具体执行时,先是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在学期的期末单独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为各课程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来安排实践课程,课程之间的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没有关联性、系统性。学生对于前期学过的知识往往都已经不再熟悉,又要再去花时间去复习和熟悉,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2.2 教材内容滞后,实践课课时相对偏少

高职教育使用的教材大多数是来源于传统的本科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压缩、调整,这必须导致内容仍侧重于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教学,实践课的课时偏少。这种情形无法满足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变化较快,现有教材的更新不能同步,滞后性十分明显。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多已过时,这对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1.2.3 会计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意味着其教师队伍不仅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目前从事高职教学的老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任职的经历,缺乏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方面的实践工作经验,具有会计师资格和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很少,实践技能不高。据调查,国内高职院校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的比例为百分之三十多,师资整体的教学水平不高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十分大。

1.2.4 实践教学手段陈旧、软硬件设施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企业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人才的信息化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经费紧张,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还是以手工模拟实践为主,缺少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一整套实践教学软件,这显然不能满足于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一些会计实训室,但却忽视了后续投入,对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投入不足,导致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改革创新的方法探讨

2.1 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设计待等方面的改革

2.1.1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从“教师教、以教师为中心”变为“学生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参与式和研究式学习的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个体的特征,发挥其创新能力,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强调以能力为本,为学生走入社会就业或创业奠定职业基础。

2.1.2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是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使学生在大学里掌握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必须打破原来“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课程界线,对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比如可以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等课程融入到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中;“税费计算与缴纳”课程可以与“企业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进行合并,将财务与税务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有一个更加系统的学习。

2.1.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改进“启发式教学”,采取各种形式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尝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相互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进行多元化的教学互动。做到多形式、多内容、多维度。教师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相互补充,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2.1.4 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

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很高,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企业会计工作中提炼、整理出具有一定仿真性的案例,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完成任务。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借助直观的会计案例,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

2.2 实践教学的改革

2.2.1 改革课程设置、编写适用的实训教材

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高职会计的实践教学应该改变现行的学科课程模式为活动课程模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具体分为以项目为基础的实践课、以任务为基础的实践课。与此同时,编写适用的教材也是非常关键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仿真性。多采用单据式的材料,少运用文字性描述的材料。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企业中的真实会计资料,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实训教材的编写过程根据需要可以聘请企业的财务人员做指导。

2.2.2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队伍业务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职业背景、掌握熟悉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要打破常规,到企业中引入一些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同时,要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将教师“送出去”,到企业去顶岗实践,多练“内功”,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3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职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加快课程体系建設、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水平应用型技能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尹珍丽,陈洁.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来自湖南部分高校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1(19).

[2]刘媛.认识论视角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风,2016(11).

[3]吴水澎.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2005(2).

猜你喜欢

思考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