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研究
2018-01-03蔺继红瑙明格日乐屈兴豫撖宏
蔺继红 瑙明格日乐 屈兴豫 撖宏
关键词: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SWOT分析
摘要:文章针对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缺失的问题,对四所民族院校蒙语授课的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并基于SWOT进行了分析,运用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制订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2-0133-03
1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笔者以信息素养和民族大学生为检索词,检索年限为2010—2015年,通过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出检索结果934条。笔者以信息素养和蒙古族大学生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则没有得到任何检索结果。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已有丰硕成果,但对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还尚属少见。
民族院校大多地处边疆,蒙古族大学生在入校之前,多来自偏远、欠发达、落后的农村和牧区,基础教育是蒙语授课。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接触过计算机,更不用说利用网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蒙古族大学生知识面狭窄,思路不开阔,对信息不敏感。蒙古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身处以汉语为主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例如畜牧、兽医和草业专业的蒙古族大学生在学习中,一些专业课是用蒙语授课,其他课程是用汉语授课,双语同时授课使得蒙古族大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存在许多困难,可阅读的文献资料和数据库资源极其有限,蒙文文献较少,蒙古族大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蒙古族大学生缺乏使用信息和驾驭信息的能力。
1.1蒙古族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现状
课题组在调研中了解到内蒙古农业大学从1986年将《文献检索》课作为必修课开设,至今已成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各年级和各专业。2016年,学校开设网络课程,目前为止,选修《文献检索》课的学生数量很少,每个学期只有600多人选修该课。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从2015年处于停止状态;内蒙古师范大学开设的《文献检索》课也是针对全校范围的选修课,课时为20学时;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文献检索》课也是全校范围的选修课,课时为36学时;中央民族大学蒙学院的《文献检索》课,学时为36学时;大连民族大学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只有新生入馆教育和数据库使用讲座。
1.2蒙古族大学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状况
民族院校中的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文献检索》课中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方法,而且授课教师大部分是汉族教师。《文献检索》课的理论内容太多,实践操作太少,师生之间互动不够,课堂教学也以教师讲解为主。民族院校的《文献检索》课是针对全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选课的蒙古族大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年级跨度大,不利于教学的管理和实施。民族院校图书馆网络教室太少,大班的教学实践操作不利于蒙古族大学生掌握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民族院校《文献检索》课的现状还没有像其他公共选修课一样得到高度的重视和统一的教学安排,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之中。笔者认为,图书馆应和学校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认识,系统规划《文献检索》课教学计划。
2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SWOT分析
笔者多年在民族院校图书馆从事《文献检索》课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蒙古族大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非常薄弱。笔者通过对民族地区五所民族院校蒙语授课的蒙古族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发现有个别民族院校图书馆,例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对蒙古族大学生入馆教育结合民族文化,《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部分用蒙语授课。其他民族院校图书馆对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汉族大学生是一样的,不能因材施教,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教育。这其中既有学校、图书馆自身各种条件限制的内部原因,又有来自经济、教育、政治、社会方面的外部原因。
2.1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部优势
体现在:①大学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图书馆有多种类的馆藏资源和多来源的资源可以共享。除常见的蒙文图书、汉文图书及报刊外,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还包括各类数据库、非书资料、特藏文献等优势资源。如:根据民族院校的特色学科优势购买或者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古籍、原始文档、手稿等。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介绍图书馆功能和作用,开发嵌入式教育,具体表现是图书馆教师与学院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共同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并且馆员教师以助手、助理的角色走入教学课堂或嵌入网络教学平台,把包括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融入专业课程学习、实验、作业、考核等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其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这也是未来信息教育形态的新趋势。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近年来,教育部教学评估使得图书馆在高校的地位有所提升,图书馆重视馆员学历和专业素养。目前,内蒙古地区民族院校图书馆馆员本科学历达到90%,硕士研究生占25%,博士研究生占5%,学历和职称普遍高于十年前的水平。③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得益于专项经费的投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图书馆都配备了各种现代化设备,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完成文献资源存取、文献载体转换、信息过滤、知识发现与传播、特色数据库使用等工作。④数据库资源丰富。丰富的信息内容不但为蒙古族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近年来,民族院校在“MOOC”教學环境的影响下,开设了许多网络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
2.2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内部劣势
体现在:①蒙古文献资源建设不足。笔者在对五所民族院校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之后发现,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建有蒙文期刊数据库;其他民族院校图书馆对蒙文文献资源建设缺乏长期性和规划性。另外,部分民族院校图书馆举办有数据库讲座和读书日活动,但没有考虑到蒙古族大学生的特殊性。②文献资源推送服务不到位。近年来,在新入职的馆员中,有的的确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教育背景,但缺少图书馆理论和蒙语知识。同时,图书馆在物理空间的建设和布置方面缺乏民族特色,使得蒙古族大学生体会不到民族的亲近感,这也是导致他们对图书馆使用率极低的因素之一。③蒙古族大学生基础教育薄弱。蒙古族大学生自幼生活在农村、牧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及办学条件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一些民族学校长期使用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大纲及教材,即使有蒙语教材,也是从汉语教材翻译过来的,忽视了蒙古族学生特有的文化背景。因此,蒙古族大学生的基础教育无论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非常滞后。
2.3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部威胁
体现在:①学校内部的威胁。蒙古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课程一直是以汉语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和汉族大学生使用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这就忽视了蒙古族大学生的独特性。其没有充分考虑到蒙古族大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是蒙语授课,可以阅读的文献资源非常有限,数据库资源也是以汉语为主。另外,蒙古族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也是无从下手。在选题阶段,学院安排指导教师指导选题、定题,之后的论文撰写工作进程异常艰难,蒙古族大学生出现对专业概念不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等现象。因此,常常有蒙古族大学生毕业学位论文未通过审核,给以后的毕业和就业带来影响。②个人内部威胁。蒙古族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之后,开始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城市生活和信息环境,开始全面接触各种现代文化思潮的渗透和渲染,这使得他们在信息价值选择上更加趋于务实和多元。蒙古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自身表现出既有一般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又有诸多不同于一般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突出特点。
2.4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外部威胁体现在:①信息甄别带来的困难。互联网使信息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蒙古族大学生获取各类知识和新闻资讯等信息变得相对容易,但一些虚假网站传播的信息,让人难辨真伪,有的信息甚至影响人的思想,毒害人的心灵。②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蒙古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人才建设的后备力量,应具备与其身份相符的专业知识。蒙古族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除专业知识修养外,需要具有对知识的学习掌控能力来支撑自身的知识更新,需要具有道德法律观念保证自身事业的成功。对此,每一位蒙古族大学生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自身的信息素养培育。③信息资源获取多元化。随着电子资源的普及和互联网信息源使用的增加,信息素养教育对蒙古族大学生的传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蒙古族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包括图书馆、社区资源、特殊利益组织、媒体和互联网。
3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SWOT分析
3.1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机会与优势组合战略是指依靠内部优势并利用外部机会的发展战略,是最为理想的模式。利用SO战略分析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现状具有战略意义。蒙古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栋梁之材,担负着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的重任,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培养,应被视为一项战略性举措。因此,对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发挥民族院校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推送服务并结合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等内部优势开展活动。
3.2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
随着现代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模式将趋于互联网状态。在公共文化保障倾向对边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进行信息通信延伸和覆盖的背景下,民族院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改变传统的方式,教学中要结合蒙古族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和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适应信息社会。
3.3ST策略(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
民族院校的内部优势有:抓好民族院校新生入馆教育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不断夯实信息素质基础;在巩固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狠抓《文献检索》课程建设;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展在线信息素养的培养,创新信息开发与服务的方式,加强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文献库和媒体建设,促进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图书馆应依靠内部优势,对蒙古族大学生遇到的网络媒体环境中不可预测的信息陷阱进行甄别,提高对信息的分辨能力。
3.4WT策略(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部劣势在于信息内容纷繁复杂,蒙古族大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較弱,这需要引起信息素养培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4结语
笔者基于SWOT分析的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对互联网背景下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自身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组合分析确定互联网环境下对蒙古族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互联网的优势来弥补蒙古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存在的不足,规避外部环境劣势,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是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稳定发展的要求,是蒙古族大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蔺继红.“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蒙古族大学生文检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4):25-27.
[2]赵建基,石咏梅.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2):68-72.
[3]苏斌,王雅芳,周朝民.定量求解SWOT模型最优方法与决策效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5):51-52.
[4]徐厚峰.关于建构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9(9):77-78.
[5]焦道利.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6]周健,张静波.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探讨[J].情报杂志,2006(10):133-135.
[7]石咏梅,赵建基,梁国杰,等.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特殊性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5):81-83.
[8]石咏梅.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教材编写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189-191.
[9]陈新颜.数字鸿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7):60-61.
[10]王育珊.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1):150-152.
[11]张宁,张海明.大学生职业选择的SWOT战略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2):27-29.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