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综述
2018-01-03刘美桃刘文彬
刘美桃 刘文彬
关键词:图书馆;微服务;微媒体;信息服务
摘要:文章从图书馆微服务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三个方面追踪评述了当前国内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的重要成果和亮点做了介绍,以期为高校开展图书馆微服务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2-0123-03
随着Web2.0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微书评、微电影、微阅读等“微”事物纷纷登上信息社会的舞台,人类社会已悄然进入微信息时代。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工具,以“微”服务的形式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适时迎合了当前读者获取信息的新习惯。图书馆微服务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也推动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的转变。当前国内图书馆微服务总体呈理性发展趋势。
1图书馆微服务的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图书馆微服务的理论研究仍属于初始阶段,其研究主题涉及图书馆微服务的概念、服务模式、服务体系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1.1图书馆微服务的概念
简单地说,图书馆微服务是指图书馆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工具,以微形式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张英[1]、刘丽萍[2]、靳艳华[3]、黄辉[4]、李晓静[5]等学者先后阐述了图书馆微服务的概念,虽然表述方式不尽相同,但他们一致认为,图书馆微服务指在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依托各种微媒体信息技术,通过便捷的移动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图文并茂的、细致化的、个性化的、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1.2图书馆微服务模式
郭海明[6]从“微”理念的构建、“微”内容的提供、“微”平台的建设、“微”组织的建立、“微”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微服务模式的构建;靳晓恩[7]从微服务平台构建、微服务团队组建及其岗位职责设置、微服务形象设计等方面构建了一种有效的图书馆微服务模式;王玮[8]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微服务为例,搭建了从实体媒体、虚拟媒体到空间媒体的立体式阅读推广及宣传推广平台,创建了微服务跨媒介阅读推广模式;宗一君、郭晶[9]以三所985高校图书馆为研究案例,从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优化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模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1.3图书馆微服务体系
刘怀兰[10]认为,图书馆微服务体系包括内容层、支持层、表现层和用户层;史江蓉[11]从组织架构、服务内容、技术支持等层面构建了一个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微服务体系模型;赵发珍等[12]指出,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的设计,需考虑微服务内容建设、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建设、技术支持、微服务评估等内容;刘健[13]设计了基于“人—信息—技术互动”的数字图书馆微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数字图书馆微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判标准;马卓[14]从信息生态视角出发,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微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内外十个有代表性的数字图书馆进行了实证研究。
1.4图书馆微服务发展趋势
新型的图书馆微服务,其基础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在深度和广度上朝着良性正向发展。李晓静在总结国内图书馆微服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无缝地嵌入微环境中,是未来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重点;毕强[15]对国内外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热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国内图书馆微服务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方面,深入探讨图书馆微服务的概念,开展更加系统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在研究主题上,开展多领域知识交叉融合研究。
2图书馆微服务的应用研究
国内对图书馆微服务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微服务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微服务内容和微服务应用效果评价三个方面。
2.1图书馆微服务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采用调查分析等手段,从微服务平台着手,探讨图书馆微服务的应用现状。邢文明[16]对全国三十九所“985”高校图书馆开设的新浪认证微博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微博的开设时间、发布数量、更新频率、粉丝数、关注数、吸引力等基本情况和微博的内容,如通知公告、用户互动、文化普及、活动开展、图书推介和电子资源推介等;严贝妮[17]从高校图书馆微博的服务、功能和应用三个视角分别对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王其和[18]以39所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为调研对象,从微信的开通状况、服务功能、消息推送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微信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张宁[19]利用手机微信客户端,从微信应用的服务内容、运营管理、交互设计等方面调研了“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通过微信开展信息服务的现状;宋曼雅[20]以微博和微信为研究对象,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当前图书馆开展微服务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陈茜[21]将新浪认证微博、微信公众号、读者QQ群、图书馆手机客户端四种平台上国内公共图书馆微服务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2.2图书馆微服务内容
在各种微服务平台上,图书馆能够在此开展多方面的微服务,如消息发布、参考咨询、书目检索、新书通告等。然而,由于微服务平台功能的不同,图书馆提供的微服务也存在差异。①Blogs(博客)。图书馆应用博客,可引导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发布关于图书馆的新闻和新书信息、微阅读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②微博。图书馆利用微博认证,通过主动发布信息、吸引粉丝评论或转发、与读者在线或离线交流等方式,实现读者互动,推广图书馆微活动,从而塑造图书馆品牌形象。目前,图书馆利用微博开展的微服务主要包括微阅读推广、参考咨询微服务、微服务营销、微服务宣传等。③微信。微信平台是一种新興的图书馆微服务平台,图书馆通过文字、图片、语音与读者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互动,可实现微阅读推广、参考咨询、图书馆营销、微服务传播等功能。④QQ群。图书馆利用QQ群的多人群聊功能,可以实现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提供实时咨询和信息发布等微服务。⑤图书馆移动APP。图书馆移动APP是指图书馆根据自身服务发展需求,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手持阅读器等移动终端连接到移动互联网而定制的功能性软件平台。
2.3图书馆微服务的应用效果评价
对微服务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是微服务不断进步的推动力。郭劲赤[22]根据用户的关注度和用户黏度评价了微服务的应用效果;侯瑞芳[23]认为,读者个人隐私信息会减少他们的参与度;宋曼雅认为,微服务内容单调及服务范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微服务的应用;刘健和马卓分别从微服务主体及对象、微服务质量、微服务技术与环境等方面评价了图书馆微服务的应用效果。
3图书馆微服务的技术研究
在技术方面,图书馆微服务主要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创新微服务的应用。翟晓娟[24]运用SOA方法,构建了一种图书馆采访微服务模型;欧阳荣彬[25]采用SOA架构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服务的数据服务框架;郭文丽[26]利用Android客户端技术构建了一个图书馆微服务系统;张长恒[27]采用One Think内容管理框架,探讨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图书馆APP的技术;张长恒[28]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多客服系统提供的开放接口,实现了参考咨询系统的功能拓展;李艳[29]论证了基于“大数据+微服务”的模式体系,能为构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李白杨[30]探讨了图书馆大数据与微服务的有效融合,微服务能为读者和科研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黄辉[31]探究了图书馆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创微服务的具体策略,以满足微用户的特殊信息需求;何志俊[32]论述了大数据碎片化理论与微服务的融合,可实现信息资源与目标读者的自动契合,从而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4结语
当前,国内图书馆微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呈现共生发展,即相互促进,相互繁荣。其研究主题集中在研究背景、作用与优势、内容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图书馆微服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①理论研究方面。现有研究虽然厘清了图书馆微服务的含义、特征、作用等内容,但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对于图书馆微服务所涉及的服务模式、服务体系等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权威的见解。②应用研究方面。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如何利用微媒体工具开展哪些微服务,却没有从用户的行为与规律、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考虑图书馆微服务在应用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③微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效果评价不够深入。现有研究将读者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而没有对读者进行分层次研究。然而,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用户,或是同一用户在不同时期对图书馆微服务的服务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或特定目标的用户群体,实现微服务应用效果的评价,有待业界进一步的研究。④微服务的信息融合有待深入研究。由于微服务平台因其功能的不同,开展的服务内容也有差异,而且读者需求的微服务也分布在不同的平台上。因此,如何整合与集成这些信息,并揭示出图书馆微服务在使用过程中的动态特征和规律,以提升图书馆微服务能力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有待业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英.微服务:开创图书馆服务的“蓝海”[J].图书馆建设,2011(7):51-53.
[2]刘丽萍,庞彩云.图书馆微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4):60-63.
[3]靳艳华.图书馆开展微服务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33-35.
[4]黄辉.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微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2):78-80.
[5]李晓静.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综评与反思[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6):59-63.
[6]郭海明.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模式探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6):67-70.
[7]靳晓恩.“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微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90-92.
[8]王玮,王丽丽.图书馆跨媒介阅读推广模式探析: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微服务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2):11-13.
[9]宗一君,郭晶.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模式初探:基于典型案例的观测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4):60-65.
[10]刘怀兰.图书馆的微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9):74-77.
[11]史江蓉.自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6(8):133-136.
[12]趙发珍,魏清华,牛勇.图书馆微服务发展体系及策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1):57-60.
[13]刘健,毕强,马卓.数字图书馆微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5):22-29.
[14]马卓,郭沫含.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数字图书馆微服务评价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22):25-31.
[15]毕强,刘庆旭,马卓.国内外图书馆微服务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6(4):74-79.
[16]邢文明,徐建锋.“985”高校图书馆新浪认证微博服务现状调研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16):32-36.
[17]严贝妮,王运.中外高校图书馆微博研究进展:服务、功能、应用视角的解构[J].图书馆,2016(6):97-102.
[18]王其和,吴家霞,付可心,等.面向39所高校图书馆的微信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21):23-30.
[19]张宁,阳景,颜盼盼.高校图书馆微信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211”高校图书馆的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16(19):62-66.
[20]宋曼雅,杨家荣.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调查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2):90-95.
[21]陈茜.公共图书馆微服务方式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7):127-131.
[22]郭劲赤,高红.社交网络推进图书馆信息服务: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3(11):69-73.
[23]侯瑞芳,李玲,徐敬宏.微服务背景下的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71-75.
[24]翟晓娟.运用SOA构建促进复用的图书馆采访微服务模型[J].情报资料工作,2011(1):55-60.
[25]欧阳荣彬,王倩宜,龙新征.基于微服务的数据服务框架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S1):126-130.
[26]郭文丽,严潮斌,吴旭.基于Android客户端的图书馆微服务研究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3(8):22-26.
[27]张长恒,黄芳.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高校图书馆APP的技术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5(4):37-43.
[28]张长恒,何钧,刘亮.基于微信多客服的参考咨询系统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12):77-83.
[29]李艳,吕鹏,李珑.基于大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体系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6(2):60-68.
[30]李白杨,白广思.图书馆大数据与微服务的技术融合体系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1):68-72.
[31]黄辉.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微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2):78-80.
[32]何志俊.大数据环境下碎片化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微服务的影响[J].情报探索,2016(6):129-131.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