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献新形式建设初探
2018-01-03何丹
何丹
关键词:地方特色文献;《辽宁庙会》;专题片
摘要: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通过对《辽宁庙会》专题片的前期调查及社会预期效果的阐述,为地方文献资源的记载形式提供新的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2-0102-03
1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1.1全国地方文献机构建设的现状
目前,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相继设立了专门管理地方文献的部门。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设立地方文献部的有:辽宁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等15个图书馆;将地方文献与古籍归入一个部门,设立历史文献部或特藏部的有:首都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等9个图书馆;将地方文献归入采编部的有:吉林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江苏省图书馆。另外,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宁夏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西藏图书馆及澳门中央图书馆等建立有专门的地方文献阅览室[1]。
1.2全国地方文献资源记载形式的现状
国内最早对地方文献概念进行概括的是我国图书馆界地方文献事业的奠基人杜定友先生,他认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片、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等。”[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形式也成为地方文献的一种记载形式,各地图书馆都在对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截至2014年年底,辽宁省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有图书17,259种、期刊667种、古籍191种、报纸201种、声像资料723种、满铁资料25,701种、地方文献数据库22个[3]。现阶段,地方文献有传统地方文献和数字化地方文献两种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地方文献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以视频为记载形式、以文献资料为依据的文化专题片可以提供有效的补充。
2文化专题片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专题片是当代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它能详实介绍某个专题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既是对专题的深入挖掘,又是对专题的宣传,可以达到深度传播文化的目的。文化专题片不仅是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更是对外传播的媒介。它能够弘扬历史文化的魅力,引发人们对于古老文化的向往;有利于地区形象的塑造,推进地方经济的建设;有利于外界通过影像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提升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地位。还有一点往往被人忽视的价值就是,文化专题片更有利于地方文献资料的再利用,并形成新的地方文献。文化专题片对地方文献的利用,充分融合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而文化专题片作为地方文献的反哺,也发展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3专题片《辽宁庙会》的前期策划及预期效果
庙会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通常在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等节日举行。它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多设在庙内及其附件,进行祭祀、贸易和娱乐等活动。庙会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3.1辽宁省庙会的现状
3.1.1辽宁省内现存庙会状况。笔者通过查阅图书馆文献资料、打电话、网络搜集等多种方式,确定了辽宁省现存大型庙会约20个,涉及10个地市,以地域为界可以划分为辽中、辽东、辽西、辽北、辽南五个区域。辽中地区的庙会有沈阳皇寺庙会、鞍山海城庙会、辽阳广佑寺庙会;辽东地区的庙会有凤凰山特色民风民俗庙会、丹东大孤山庙会;辽西地区的庙会有喀左天成观庙会、朝阳凤凰山庙会、锦州青岩寺庙会;辽北地区的庙会有开原七鼎龙潭庙会;辽南地区的庙会有营口迷镇山娘娘庙会、楞严禅寺庙会、西大庙庙会、普兰店清泉寺庙会、夹河庙镇夹河庙庙会、大连永清寺太山庙会、响水观庙会、朝阳寺庙会、大黑山观音阁庙会、唐王宫道院天师圣诞祈福庙会、石鼓寺传统庙会等。
3.1.2辽宁省庙会的特色。辽宁庙会多存在于山区、农村,表现出原始神崇拜和道教神崇拜的文化特色。辽宁庙会具有时间性、民俗性、娱乐性、宗教性、商业性等特点,不仅能够吸引大量的信徒、游客,还能吸引众多的商家和消费者。目前,辽宁区域社会市场发展呈现多层次的发展态势,既存在传统的生活消费市场,又出现了联系国内外经济的高级市场。对于一些发展缓慢的城镇,庙会市场可以作为其他市场形式的有益补充,对于辽宁市场的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能够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举办庙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4]。
3.1.3辽宁庙会存在的问题。①庙会形式正逐渐由多样化向单一化转变。各地庙会以日用百货、手工艺品、文艺表演以及风味小吃等为主要内容,这就造成了庙会的吸引力下降,也不利于庙会文化的长久发展和传承。②新兴庙会商业味浓,传统民俗味淡。在庙会数量增长的同时,庙会形式无形中却走了样。从主办者到参与庙会的经营者,他们的经济意识越来越强,文化意识却越来越淡漠。在商业化的操作模式下,庙会正在逐步丧失其传統的文化韵味,而商业气息却愈发浓烈。有的庙会参与成本虚高,导致商品经营者掺假使假和以次充好,使得庙会经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③现今,百姓对传统庙会认知匮乏,致使庙会文化正逐渐丧失其原有的特点。每到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逛庙会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喜欢的一种活动,可他们对传统庙会的由来、发展、作用等知识了解甚少,使得百姓感觉逛庙会跟逛市场一样,难以体味庙会的文化韵味。因此,如何保护传统民俗,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如何引导庙会文化积极健康发展,发挥其在文化、经济领域的积极作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2拍摄专题片《辽宁庙会》的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庙会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它既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又能作为文化产业予以升级发展,从而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庙会文化既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在保持宗教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了集市交易活动,又在庙会上增加了娱乐性活动。它既有宗教性,又有世俗性;既保存了民间传统风俗文化,又融进了符合时代进步的文化艺术。从文化方面讲,庙会文化是群众文艺的一个重要阵地,可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传承民族文化;从经济方面讲,庙会文化可以活跃当地经济贸易,促进商业发展;从历史方面讲,庙会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
辽宁省的庙会文化源远流长,辽宁地区最早出现寺庙遗迹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该遗址发掘的女神庙被国内学界认为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神庙遗址,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大型祭祀中心”[5]。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意识不断地被注入庙会文化中,其内容也不断变化,这就使庙会文化既有保存继承的价值,又有发展创新的前景。通过对传统庙会的系统了解,掌握它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正确引导当代庙会文化的健康发展,可以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3.3专题片《辽宁庙会》拍摄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
专题片《辽宁庙会》是首次将辽宁省内庙会活动拍摄成专题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①庙会以集市形式存在,其规模较大、内容繁杂,这将会给现场拍摄带来很大难度。②庙会与其他专题片不同,庙会的举办时间往往比较集中,因此很难在一年内全部拍完,需要分步实施,合理规划拍摄时间。③庙会以寺庙为依托,由于宗教信仰的差异,民风民俗的不同,将会存在一定的沟通难度,给拍摄工作带来障碍。
3.4专题片《辽宁庙会》的预期效果
①《辽宁庙会》专题片第一次通过镜头展现辽宁庙会,将填补辽宁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的某些空白,也能给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提供一种新形式,将对辽宁的民风民俗保护做出巨大贡献。运用数字化手段收录辽宁庙会的声像资料,对它们进行抢救性收集、整理和存储,不仅可以很好地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也可以保护辽宁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②《辽宁庙会》专题片将向国内外展示辽宁庙会的独特魅力,宣传近年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③《辽宁庙会》专题片的文化内涵丰富,知识性、观赏性强,通过该片能够更好地普及辽宁庙会的传统文化知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扩大庙会的社会影响,也能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发展。④《辽宁庙会》专题片可以为群众提供学术研究和宣传普及的第一手资料。⑤《辽宁庙会》专题片既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能正确引导群众的消费观念。
4结语
在文化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制作方既可以有效利用地方文献补充专题片中的故事情节,丰富专题片的内容,又可以将搜集到的资料、史实、专题片及其脚本等补充到地方文献资源中。文化专题片的拍摄使地方文献的价值得到真实体现,开辟了搜集地方文献的新途径,同时,还创造出了地方文献收藏的新形式。地方文献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化、数字化、云端化等技术手段的逐步深入,也遇到了创新的瓶颈。文化专题片和地方文献的相互碰撞,必将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擦出绚丽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许志云.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现状与变革[J].图书馆,2016(4):97-100.
[2]閆真.对“地方文献”概念的重新审视[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30-133.
[3]吴丽杰.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7):30-33.
[4][5]刘扬.近代辽宁地域社会视野下的寺庙文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