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史记》人物看司马迁的悲剧情怀

2018-01-03刘敏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李广崇高司马迁

刘敏

《史记》中的人物高低贵贱、人生际遇各不相同。帝王将相、游侠刺客,无不在《史记》里再现自己的人生。史家讲究的是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以客观立场再现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是史家的基本操守。至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自会留给读史的人去评说。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史记》这部作品就不会融入作者的个人情感呢?从书中的有关文章看,未必如此。古人云,言为心声,纵然是史官,司马迁恐怕也未能免俗。

一、《史记》里的悲剧人物

汉代曾经与匈奴发生过多次战争,也涌现出许多抗击匈奴的英雄。但有一个人,在汉代,也许功勋并不卓著,但司马迁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人就是李广。

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的结尾写道:“大将军谢曰:‘……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而在《李将军列传》的太史公曰部分写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李将军之谓也。”在《屈原列传》结尾,司马迁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赞叹、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悲剧里的个人情怀

李广和屈原,一个骁勇善战,却终身未得封侯;一个才华横溢,却遭谗人间之,正道直行,却自沉汩罗而死。司马迁在途述这两位人物的过程中,既忠实于历史,也在记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赞美、惋惜、同情、痛惜,而个中原因也是不言自明的。

司马迁才华横溢却身份卑微,仗义执言却遭奇耻大辱。任谁面对这样的人生也不会胸中毫无波澜。而身为朝廷命官,怎样才能让自己心中的苦痛为世人所知?借他人的人生抒写自己心中的块垒,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人非草木,不可能对于外界的打压无知无觉或者毫不在乎。人都有尊严,池田大作说:“生命的尊严正是超等价物的一切事物的基点。”王小波说:“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还是人价值之所在。社会的进步落实到个人身上,其内在的动力也可能是来自于人对于自身人格的尊重。”司马迁用一枝史笔重塑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后人读《史记》,慨叹《史记》当中的悲剧人生,也读懂了司马迁的心声。

《史记》里的李广,亲身射杀三个匈奴射雕能手,雁门之战被敌人生擒,“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一个胆识过人、智勇双全的神勇将帅形象跃然纸上,穿越千年时光来到读者面前。而当李广引刀自刭之后,司马迁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同情、惋惜、伤感,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在对李广悲剧人生的记述中,寄寓了多少司馬迁自己人生的感慨与辛酸,这恐怕不是一支史笔所能道尽的。

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却由任到疏,再到逐到迁,最后自沉汨罗而死。对于屈原的死,司马迁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一悲一垂涕,这其中有多少是悲他人有多少是悲自己,恐怕司马迁自己也难以说得清。

李广与屈原,皆才华横溢,人生都以悲剧收场。有史料记载,汉代抗击匈奴比较有名的并不是李广,李广在领兵作战能力上可能也没有司马迁所说的那么神勇。而秦灭六国,本是大势所趋,恐怕也不是屈原一人之力所能改变的。在《史记》中,司马迁有意无意地放大了他们的闪光点,一定程度上拔高了他们的个人价值,从而让最后的悲剧结局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悲剧的震撼力

史家讲究的是秉笔直书。家中世代为史官的司马迁更应该有史官的基本操守。但为什么司马迁在对以上两位人物的记述中却含有了文艺色彩?这和司马迁自己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曾经的屈辱遭遇,曾经被社会不公对待,司马迁与李广、屈原是相同的。而后世的人,在读到他们的事迹时,内心的触动也超出了一般,为何如此?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悲剧的美学价值。

悲剧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它以悲剧故事为载体,唤起人们对正义、崇高、善良的心理认同,激发人们对审美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悲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具有善良、崇高的品德,大多是符合社会审美习惯的善的代表。他们的不幸命运,能够深深地揭示社会的本质,让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感同身受,激发人们对悲怆命运的深沉思考。

有人说,喜剧隐瞒不幸,悲剧让人直面苦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悲剧就是消极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之情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很多悲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它们通过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无奈现实的冲突,激起审美主体心中的不平、愤怒,并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思考,从而指导人们在现实中付诸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多难兴邦”,所谓挫折能使人成长,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成功的悲剧可以使主人公在崇高中走向死亡,也在崇高中选择了新生。一部《史记》,再现的不仅仅是曾经的一段段历史,也让后人看到了司马迁与书中人物命运相连的悲苦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223900)

猜你喜欢

李广崇高司马迁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无名的崇高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A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①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
The Four Crafts of Kites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