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修复玉器的鉴别

2018-01-03朱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2期
关键词:鉴别玉器修复

朱伟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作为传统收藏中大类——玉器的收藏也越来越火。玉器在我国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当今社会,不只是群众中戴玉、藏玉、赏玉之风盛行,各地的博物馆也会从市场或一些藏家手中征集一些玉器来充实自己的藏品。一些好的玉器,尤其是一些古玉,存世稀少,价格昂贵。正因为如此,一些商人会将一些品质上乘但有破损或缺陷的玉器经过修复处理后充当完美品出售,经常给征集者或收藏者造成损失。所以我们在征集或收藏玉器的时候除了要仔细观察外,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鉴定方法,这样才能少上当甚至不上当。

【关键词】玉器 修复 鉴别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玉器作为传统收藏的一大门类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加之我国的玉文化底蕴深厚,并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群众中戴玉、藏玉、赏玉之风盛行,伴随着的是玉器价格的大幅上涨,尤其是一些精品白玉和古玉,更是物以稀为贵。目前,从市场上购买玉器是玉器收藏者、爱好者的主要途径,也是众多博物馆玉器征集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品种繁多、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中,有一些玉器看似完整,品质也不错,实际却是经过精心修复的,修复完美的甚至能够以次充好、以劣抵优。如果不慎收藏或是征集到这一类的玉器,必然会造成损失。所以我们必须要掌握一些鉴别修复玉器的方法和知识,避免在收藏和征集的过程中吃亏上当。

通常来说,绝大多数的破损玉器,不论是古玉还是新玉,即使经过精心修复后,也不能再算是“完璧”,因此绝大多数经过修复过的玉器的价值会不同程度地低于原件,尤其是一些经过粘接、添补和镶嵌修复的玉器,其价值减少得会更多。因此,注意鉴别修复过的玉器,是我们在收藏或征集玉器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件玉器是否经过修复,一般只要做到以下几点,我们就能够辨别出绝大多数修复过的玉器。

首先要心细,仔细观察,尤其是玉器上一些小部位、小细节。经过修复的玉器除了极少数以外,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这些蛛丝马迹就是我们鉴别时的突破点。有些破损严重的、破损部位比较明显的或是修复效果不佳的玉器,通常一看便知道是修复过的,鉴别这类修复过的玉器只要用心观察就应该没有什么太大难度。如果是金玉镶嵌的,往往被金镶嵌或包裹的部位大多有问题。例如图1中的这件白玉手镯不慎跌断为四段,但玉质上乘,若不修复确实可惜。图2是采用金镶玉法修复后的白玉手镯,虽然修复后的手镯成为一个整体,看起来也非常华美,但专业人士一看便可识破,也只能蒙混一些刚入行的人或外行人,识别这类修复的玉器难度并不大。

其次,可以借助一些专业工具进行观察。一些破损的玉器由于残缺的部位比较巧或是很微小,经过修复者的精妙构思,基本或者能够完全掩饰和弥补原件的破损之处。例如采用分割法或重新修整法修复过的玉器,修复效果好的话,很难看出破绽。对于这类玉器往往会当作完整件买回来,从某种程度上讲虽然不会吃什么大亏,但如果发现买回来的玉器是经过别人修复过的,心里也会不舒服。因此,对这一类的玉器一方面要仔细辨别,不放过一丝怀疑之处;另一方面也要借助一些专业工具,如高倍放大镜。一些我们肉眼不容易看出来的地方,通过高倍放大镜可能就会被发现。最难识别的是那些经过粘合、填补和新补的玉器,稍不留心就会被其蒙混过关,尤其是再经过作色和打磨抛光后的就更难被发现。例如图3这件清代的翡翠手镯断裂为四段,图4是经过粘合、填补、打磨后的翡翠手镯,修复后的效果很好,仅凭肉眼很难看出破绽。对于这一类玉器,可借助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一点一点地看。不光要顺光看,还要逆光看,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强光电筒,这样的话比较容易找出修复的破绽。对于一些“喝蜡”的玉器,所谓“喝蜡”,是玉器行业里的一种行话,是指一些有着明显裂纹但没有缺损的玉器,经过煮蜡或水蜡浸泡等手段封护后,掩盖掉玉器原先的裂纹,使别人不能轻易看出来,以便提高玉器的品质和价格。对于这类玉器,从表面上很难看出明显的破绽,必须借助强光手电筒。通过强光照射会发现玉器中会有隐约的暗线,即原来的裂纹。这种暗线与玉石中的天然水线是不同的,它是从玉器表面往里浸入的,顺着原先玉器裂纹的走向。这类玉器经过长时间的把玩后,原先浸入玉器裂纹中的蜡质往往会被“盘”出来,原先的裂纹便会显露。可能有些人会说对于一些粘合、填补或喝蜡法处理过的玉器放入热水里煮一下就能识别了,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也是一种鉴别修复玉器的方法,但却缺乏现实操作性。比如说在市场上购买玉器的时候,卖家會不会同意你这样做。再者,现场有没有这样的条件让你去实施。以笔者多年的征集经验来讲,这种用热水煮的方法,一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另一方面现场缺乏操作条件并且卖家一般也不会同意你这样做的。当然,如果买回去以后自己想做这方面的试验以验证玉器是否经过修复就另当别论了。

再次,要尽可能地熟悉各种古玉的形制和纹饰。对于一些修复过的古玉,鉴别的时候尤其要谨慎小心,有些看似完整的小件玉器很有可能是从破损的大件中分割出来的。比如一条龙或一只凤,可能是从一件破损的龙凤玉佩中分割而来的;一个小玉璧或一个小玉璜,可能是从一件破损的大玉璧或大玉璜中分割出来的。类似这样情况的会有不少,都是从破损的大件中分割而来的,经过打磨后就可以充作一个完整的挂件。例如图5这件汉代韘形玉饰,如果是熟悉古玉形制的人就很容易看出来是由一件破损的韘形玉佩改制而成的;再如图6和图7中这件清代玉配饰,虽然玉料和工艺都不错,但从其现有的弧度和纹饰来看,似为玉杯类的残件切割改制而来的。类似这样改制的玉器在古玉中有不少,但是不管改制后的效果怎么样、材质好不好,终究不再是“完璧”,其价值是要远低于古玉原件的。对于这一类的玉器,除了仔细观察外,如再能熟悉各种古玉的形制和纹饰,鉴定起来就更容易一些,把握性也更大。

最后,要加强与行内朋友的交流与互动。当一件玉器自己拿不准的时候,一定不要轻易下决定,尽量与行内的朋友多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向从事玉器修复的、从事玉器鉴定的、从事玉器雕刻或是一些专业的老藏家这些行内人士请教,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鉴定水平和实践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总而言之,每当我们遇到一件精美的玉器时,不论是古玉还是新玉,即使自己非常喜欢,也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它就是一件完美品。首先要想到的是这件玉器有没有毛病,是不是经过修复的,多设想各种可能。经过仔细鉴别以后,当没有任何疑问的时候才可以购买和收藏。当然,如果发现是经过修复的玉器,虽然不是完美品,但修复的效果非常好,并且这件玉器的材质、工艺、纹饰、年代等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价值,价格合适的话也可以考虑。

朱 伟 连云港市博物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鉴别玉器修复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学生在酸、碱、盐等物质鉴别中的能力
显微技术在牛黄清心丸(局方)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现代道桥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探析及修复对策分析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快速修复技术
玉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