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宋代将乐窑执壶浅析
2018-01-03陈旭
【摘 要】两宋时期将乐窑制瓷业发达,陶瓷产品丰富,种类繁多。受宋代茶文化发展的影响,执壶作为宋代冲点茶的主要器具,在将乐有大量烧造。将乐窑所产执壶造型丰富,独具特色。本文选取三明市博物馆馆藏宋代将乐窑执壶中较有代表性的部分藏品,进行浅析。
【关键词】宋代 将乐窑 执壶 茶文化
一、将乐窑瓷器特点
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省最早建县的七个古县之一,是闽西北地区水运交通中心之一。自然条件优越,蕴藏丰富的瓷土和水源,为陶瓷生产和运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考古发现及文物普查,将乐地上地下存有大量的各类文物。全县共发现商周时期遗址59处,不可移动文物665处,古墓葬数以万计,古窑群、古窑址数十处。将乐窑位于将乐县境内,因地命名。宋元时期,将乐陶瓷业在唐、五代发展基础上,兼收并蓄,吸收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烧瓷技术,包括江西、浙江地区的窑业技术。同时也有部分浙、赣地区的窑业技术人员来到将乐生产瓷器,带来了先进的制瓷技术,使将乐窑业水平与景德镇窑、龙泉窑接近。据族谱、地方志等资料考证,宋代曾有多批江西(景德镇)的窑工来到将乐筑窑生产各类陶瓷,并畅销各地。将乐窑业博采众长,生产规模扩大,窑场林立,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将乐窑”。
两宋时期将乐窑业发达,迄今经考古调查发现有10多处窑址群,主要分布在古墉、水南、万全、南口、安仁等地。将乐窑生产的青白瓷温柔醇厚,釉色莹润,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泛白或白中闪青,胎质洁白细腻,胎体厚薄适中,胎壁微微透光;酱釉瓷内敛不张扬,胎质釉色与吉州窑酱釉瓷类似。将乐窑陶瓷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刻花、印花、剔地、浅浮雕、堆塑、褐色点彩等。器物品种有各式碗、盘、碟、壶、杯、罐、坛、钵、瓶、尊、盏、托、鼎、盆等生活用具;洗、盂、注、砚、笔架、镇纸等文房用具;狗、狮、牛、马、猪、猴、鸡、凤、鸭、谷仓、灶、桶、鸟食罐等市井用瓷和陪葬冥器。它们除了满足国内市场之需,还远销东南亚各地,为福建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辉添色,为当时国家经济发展及对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宋代茶文化对将乐窑执壶烧制的影响
宋代饮茶之风在社会上的兴起,安定富足的社会环境,使得原本属于上层社会专属的茶融入社会大众的生活中,并成为上至王公贵胄、富商巨贾,下至寻常百姓生活的必备品。南宋吴自牧著《梦粱录》中提到的“开门八件事”,便有“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也成为文人雅士文化品位的体现,北宋文豪苏东坡更是用“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名句,将饮茶视作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宋代在饮茶方式上也有所变化,从六朝时粗犷式的煮饮,到唐代的烹饮,宋代发展为点茶法。点茶法的程序较为繁复,注重茶事中的美学和冲饮茶叶过程中的艺术性。点茶法是将团饼经炙后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置入茶盏中,即用沸水冲点,再用茶筅充分击荡搅拌,使茶与水充分交融,直到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饮茶之风的盛行以及对茶事活动的重视,对于茶器也愈发讲究。宋代斗茶之风盛行,特别流行于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中。斗茶主要比的是茶叶的好坏和冲点技巧以及茶器的优劣,对于茶器更是穷极精巧以彰显身份,好的茶器需要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执壶是点茶中的重要器具,最初的造型由青铜器而来。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南北朝早期的青瓷中已有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后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逐渐被运用到冲点茶的过程中。执壶造型多种多样,有瓜棱壶、提梁壶、兽流壶、葫芦式壶、扁腹壶等,因都带有执柄,故一般通称执壶。宋代将乐隶属于南剑州,是朝廷贡茶产地之一。在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南剑州土产,茶有六般:白乳、金字、蜡面、骨子、山挺、银字。”北宋王存等撰写的《元丰九域志》记载:“土贡茶一百一十斤,剑浦、雷大、熟潆州、游坑、汾常五茶焙。”“延平军,西南至大梁,茶园二百一十里。”北宋熊蕃在其所著《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延平(南剑州)石乳,清白可鉴,风韵甚高,凡十色,皆宣和二年所制。”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也讲到宋代的南剑州贡茶:“惟建、剑则既蒸而研,编竹为格,置焙室中,最为精洁,他处不能造……充岁贡和邦国之用。”而宋代黄裳在《茶苑》一诗中用“莫道南芽非北苑,须知山脉是东溪”诗句极力赞赏南剑州所产茶叶,并将其与当时被誉为全国第一的北苑茶相提并论。据史料记载,仅元丰七年(1084)南剑州地区产茶30余万斤(1斤=0.5千克)。从大量的史料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宋代南剑州所产的茶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非常高。受此影响,福建的种茶区域发展扩大,茶叶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改良,推动了当地茶叶经济繁荣发展。将乐及周边地区的茶文化氛围浓厚,饮茶、斗茶之风在当地及周边区域非常盛行,对于茶器也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将乐得天独厚的制瓷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使其成为了当地及周边的重要茶器产地。执壶作为点茶时用于冲点沸水的器具犹为重要。为了满足市场上对于执壶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需求,将乐窑所烧制的执壶从造型、釉色、装饰技法及工艺上均有较大的创新。将乐窑所烧执壶造型秀美、典雅,釉质莹润,釉色融入了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定窑的风格,在器型上又形成其独有的特色。
三、馆藏宋代将乐窑执壶赏析
宋代將乐窑执壶以青釉、青白釉和酱釉为主,其基本造型是敞口、溜肩、鼓腹、长曲流、长执柄、平底或圈足。壶身多光素,或为瓜棱状或满饰菊瓣纹、莲瓣纹,有的肩部还置有双系、双钮或双管弯流。
(一)宋青釉双系盘口瓷执壶
杯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颈腹间置扁条形把,肩的对称处附曲状流,另两侧置对称钮。釉水青黄、肥润,外底露胎,胎质坚硬,器型规整(图1)。口径5.6厘米,腹围33.9厘米,足径6.7厘米,高12.5厘米。
(二)宋青釉喇叭口折肩瓷执壶
喇叭口,长束颈,折肩,斜腹,圈足。肩部对称置有尖嘴圆管弯流及双泥条把。内外施青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质莹润,胎灰质细(图2)。口径10.5厘米,底径7.8厘米,高20.3厘米,腹围42.0厘米。endprint
(三)宋青釉喇叭口瓷执壶
喇叭口,溜肩,圆鼓腹,圈足。颈肩处对称置有双条形把和尖嘴弯流。施青釉,外壁釉不及底。器型规整,灰胎、有细小颗粒。釉质温润,有开片(图3)。口径10.1厘米,足径8.1厘米,高17.6厘米,腹围43.6厘米。
(四)宋青釉双流双系喇叭口瓷执壶
喇叭口,长束颈,溜肩,鼓腹,圈足。颈肩处对称置有扁状把及圆管双流,流的中上部及底部有一环及钉,另两侧对称有环形系。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灰质粗,有夹砂。器型变形严重(图4)。口径12.8厘米,足径9.0厘米,高30.1厘米,腹围48.5厘米。
(五)宋青釉喇叭口瓜棱瓷执壶
喇叭口,长束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对称置有一尖嘴圆管弯流,腹部压印有六道竖条纹,呈瓜棱状。施青釉,釉呈米黄色,施釉不及底,底足露胎。釉质莹润,有细小开片,胎灰质坚(图5)。口径9.1厘米,腹围39.7厘米,足径7.2厘米,高18.8厘米。
(六)宋青釉瓷执壶
喇叭口,溜肩,圆鼓腹,圈足。颈肩部对称置有圆管尖嘴弯流和扁状把。施青釉,釉不及底,底足露胎。釉质温润,胎白质坚(图6)。口径9.9厘米,腹围42.6厘米,底径8.0厘米,高17.4厘米。
(七)宋青釉双系盘口瓷执壶
杯口,口沿外卷,束颈,溜肩,鼓腹,圈足。颈肩部对称置有复式扁条状把和圆管弯流,另两侧对称置有环状系。施青白釉,足不施釉。釉质莹润,胎灰质细(图7)。口径6.5厘米,底径6.5厘米,高12.1厘米,腹围35.2厘米。
(八)宋青釉喇叭口折肩瓷执壶
喇叭口,长束颈,折肩,弧腹,圈足。肩部对称置有一尖嘴圆管弯流和复式条状把。施青釉,釉不及底,底足露胎。釉质温润,胎灰质坚(图8)。口径9.5厘米,腹围43.8厘米,足径8.3厘米,高19.8厘米。
(九)宋青釉喇叭口瓷执壶
喇叭口,长束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对称置有一尖嘴圆管弯流和扁状把。施青釉,釉不及底,底足露胎。釉质温润,胎灰质坚(图9)。口径10.0厘米,腹围43.8厘米,足径7.7厘米,高18.3厘米。
(十)宋青白釉瓷执壶
撇口呈喇叭形,下斜收,束颈,宽肩微弧、下折,腹微鼓、下收,圈足,平底。颈肩附扁条状把,另一侧附曲形长流。通体施青白釉,釉水光亮,近底处露胎。胎质坚硬,器型规整(图10)。口径10.3厘米,腹围43.8厘米,足径7.9厘米,高19.5厘米。
(十一)宋青白釉盘口执壶
喇叭口,束颈,溜肩,弧腹,圈足。颈肩处对称置有复式圆状把及圆管尖嘴弯流。施青白釉,近底无釉。胎灰质粗,器型较规整(图11)。口径9.9厘米,腹围39.8厘米,足径6.4厘米,高21.4厘米。
(十二)宋青白釉双系盘口瓜棱瓷执壶
杯口,平折沿,束颈,溜肩,鼓腹,圈足。颈肩处对称置有扁条状把及圆管尖嘴弯流,另两侧对称附双系。通体施青白釉,近底处无釉,胎白质粗(图12)。口径7.6厘米,足径5.5厘米,高13.8厘米,腹围33.0厘米。
(十三)宋青白釉盘口瓷执壶
喇叭口,束颈,溜肩,扁鼓腹,圈足。颈肩部对称置有扁状把及圆管尖嘴弯流。施青白釉,内壁及近底无釉。釉质莹润,施釉不均,有垂釉现象,胎灰质粗(图13)。口径8.0厘米,腹围31.0厘米,底径6.6厘米,高11.2厘米。
(十四)宋青白釉盘口瓷执壶
盂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肩腹置有圆管弯流和复式条状把。施青白釉,釉不及底。釉质温润,胎白质坚(图14)。口径4.0厘米,腹围22.8厘米,足径4.1厘米,高9.9厘米。
(十五)宋青白釉双系盘口瓷执壶
杯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颈腹间置扁条形把,肩的对称处附曲状流,另两侧置对称钮。釉水青黄、肥润,外底露胎,胎质坚硬,器型规整(图15)。口径5.6厘米,腹围33.9厘米,足径6.7厘米,高12.5厘米。
(十六)宋青白釉带盖执壶
直口,斜颈,斜折肩,微弧腹,圈足。带盖,筒形状,盖顶三道弦纹,平钮。施青白釉,有流釉现象,圈足以下露胎。器型规整,胎质坚硬(图16)。口径2.8厘米,腹围33.6厘米,足径6.3厘米,高15.8厘米。
(十七)宋青白釉双系瓷执壶
喇叭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颈肩部对称置有双系,另两侧对称置有复式条形把及复式尖嘴圆管弯流。器物施青白釉,釉质莹润,胎白质坚。口、流略有修补,器型较为奇特,在执壶中较为罕见(图17)。口径11厘米,腹围49厘米,足径7.8厘米,高12.5厘米。
(十八)宋青白釉喇叭口折肩瓷执壶
喇叭口,束颈,折肩,弧腹,圈足。颈肩部对称置有尖嘴圆管弯流和复式条形把。施青白釉,釉质较厚,温润,胎白质坚(图18)。口径11.0厘米,足径8.6厘米,高18.9厘米,腹围44.5厘米。
(十九)宋酱釉瓜棱双系瓷执壶
喇叭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颈肩对称置有复式圆状把与圆管尖嘴弯流,另两侧对称置有花卉钮,钮采用印花工艺。腹部刻八道竖式复线,呈瓜棱状。施酱釉,外壁近底无釉。胎质较粗,器型较规整。残缺,口沿及流部分缺失(图19)。口径10.0厘米,底径7.8厘米,高19.8厘米,腹围44.8厘米。
(二十)宋酱釉瓷执壶
盘口,短束颈,溜肩,鼓腹,圈足。肩腹部对称置有尖嘴圆管弯流和扁状把,流上堆贴一环状钮。施酱釉,釉不及底,底足露胎。釉质温润,胎白质坚(图20)。口径4.3厘米,腹围26.4厘米,足径5.7厘米,高9.3厘米。
(二十一)宋酱釉双系瓷执壶
盘口,短束颈,溜肩,鼓腹,圈足。颈肩对称置双系,另两侧置圆管短流和条形把。施酱釉,釉不及底,底足露胎。釉质温润,胎灰质坚(图21)。口径4.3厘米,腹围21.4厘米,足径4.6厘米,高7.2厘米。
(二十二)宋醬釉双系盘口瓷执壶
杯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颈肩处置有双系,另两侧对称置有尖嘴圆管弯流和扁状把。釉质温润,胎白质坚。底足微损(图22)。口径5.7厘米,腹围29.8厘米,足径6.0厘米,高12.5厘米。
宋代将乐窑所烧制的执壶种类繁多,本文仅选取我馆馆藏部分进行介绍,此外还有多个不同种类未能一一罗列,希望今后更加全面地对此课题进行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余学云.将乐窑宋代茶盏[M].福州:海峡书局,2013.
[2]陈邵龙.将乐古陶瓷发展与“将乐窑”的特征[J].福建文博,2016(4).
[3]张红梅.论北宋青白瓷执壶的造型美[J].中国陶瓷工业,2016(6).
[4]韩荣.唐宋时期执壶艺术比较研究[J].史论空间,2008(8).
陈旭 三明市博物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