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女性新闻高频出现的原因探析
——基于三类媒体20天新闻数据的内容分析

2018-01-03郭梦珂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娱乐传统媒体受众

□郭梦珂

新媒体环境下女性新闻高频出现的原因探析
——基于三类媒体20天新闻数据的内容分析

□郭梦珂

本研究是以传统报媒、报媒下的新媒体、典型性新媒体的20天新闻数据为样本,对题目和内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女性新闻高频出现的原因。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得到明显的提升,但是女性的权利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在研究中发现新闻媒体报道女性的视角是不健全的,因此本文呼吁新闻媒体和全社会应加强对女性权利的关注。

女性新闻;新媒体;新闻娱乐化;内容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相关概念简述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信息呈爆炸性发展,其中有关女性新闻的报道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即在传统媒体中,女性新闻呈现低频状态,而在新媒体中,女性新闻呈现高频状态。在这些新闻中,软性新闻与普法类新闻是新闻媒体报道比较集中的主题。

学界一直对“女性新闻”的定义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只要是在报道中涉及到女性或者说新闻图片有女性的就可以称为“女性新闻”,但笔者认为此类定义过于宽泛,所以本文对“女性新闻”的定义是:以女性或与女性有关的事件作为新闻标题人物的新闻叫做女性新闻。

自1949年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提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之后,女权主义者就把眼光从单一的“反对男权”转移到对社会权利的争取上,这是女权主义从观念到现实的重要跨越。而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现状的“放大镜”,对于女性的报道更是折射出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全新的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对女性新闻的报道方式也发生了多种多样的改变。

二、研究过程设计

(一)研究样本采集

笔者在传统纸媒、传统纸媒的新媒体网站以及商业型新媒体网站中分别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媒体。首先,选取传统媒体中的《人民日报》和《北京青年报》。原因在于,《人民日报》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它是中央级的报刊,代表着中国新闻媒体的主流趋势;《北京青年报》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受众的文化层次以及社会地位都很高,并且其积极进行了新媒体改革。其次,关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产品,笔者选择《人民日报》和《北京青年报》两家报纸的网页版,也即人民网、北青网。最后,关于典型的新媒体,笔者选择腾讯旗下的腾讯网页新闻。据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腾讯新闻的浏览量都领先于其他新闻网站的浏览量。因此,笔者选择腾讯新闻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在这三家媒体中,笔者抽取了10月1号到10月20日这20天的新闻数据,选取8:00到20∶00这区间的“首页”或者“要闻”的新闻。具体的研究方法为,首先分析这些新闻标题,分别统计出以女性或与女性有关的事件作为新闻标题人物的新闻数目;横向对比五家媒体女性新闻的数量以及所占各自新闻总量的比例,纵向对比新闻总量和女性新闻量的数目与比例。

(二)女性新闻高频出现的量化操作

笔者论证女性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高频出现的参照对象是女性新闻在传统纸媒上出现的频率,因此,女性新闻高频出现的表现形式应是在样本数据对比中数值高的那一组数据。

(三)样本分析与数据处理统计

本研究采用阅读观察法、文本内容分析法。根据笔者的统计,从这三家媒体的整体情况来看,数据明确显示出,在传统媒体中,女性新闻呈现低频状态;而在新媒体中,女性新闻呈现高频状态。这主要表现在,两家报纸媒体的女性新闻比例要远远低于网络媒体。这说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改革的过程中,增加了女性新闻的比例;另一方面,商业型新媒体网站报道的女性新闻数量也要大于传统媒体。

三、研究结果

人民日报 北京青年报 人民网 北青网 腾讯新闻网总数 1562 1769 7900 3062 7562女性新闻 29 88 360 486 1593比例 1.86% 4.94% 4.56% 15.87% 21.0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首先,三家媒体女性新闻高低频化的结果是:两家报纸媒体的女性新闻呈现低频化趋势,而高频女性新闻则存在于纸媒的新媒体网站以及典型的新媒体网站中。其次,根据调查发现,这三家媒体中高频女性新闻在软新闻与普法类新闻上所占的比例颇高。由于不同主题的新闻报道反映了不同媒体的报道倾向,所以梳理与这些主题有关的新闻是分析女性新闻高频出现原因的关键点。

针对三家媒体的女性新闻,本研究根据这些频繁出现的主题,就其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第一,就三家媒体的总体情况来看,女性新闻基本上都属于软新闻。但是也不排除有政治性新闻,比如《人民日报》与人民网曾经报道过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在韩现状的新闻,也是属于硬新闻。第二,本研究还发现普法类新闻在女性软新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这些新闻中,由于女性大部分是被动的受害者,所以新闻报道就会着重描写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容易遭受到的伤害,并对广大的女性发出警示,注意身边的危害。

但是,从笔者分析到的具体内容来看,这两类新闻多为社会类软新闻,在《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这类的传统媒体中涉及到的女性新闻虽少,但是在其报道中女性形象多为正能量新闻,很少具有色情、暴力等词语的出现。但是商业型的新闻媒体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把关注点聚集到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上的被动一面。为博人眼球,采用刺激性标题来吸引受众。

四、新媒体环境下女性新闻高频出现的原因

第一,虽然在主流媒体中,女性新闻数量依然很少,但相较于以前的报道数量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现今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娱乐化不断增强,媒体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取悦受众是其天然本性。传统的传者为中心的精英文化也逐渐被受众为中心的草根文化所取代,新闻娱乐化的确为新闻界带来一种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新闻处理方式,但是却使新闻记者与编审团队在选择新闻素材时,更加偏向选择那些吸引人眼球、更加轻松、不用受众思考的软性新闻。

新媒体的本身特征就具有加强新闻娱乐化的功能。首先,就现在的新闻生产方式来说,新闻已经不再仅是专业新闻媒体与专业记者的产物,更多时候可能是出现在微博与微信等社交媒体中,从前的新闻受众现在更是参与到新闻生产中。传统的硬新闻在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只能作为众多新闻中的一项,而软新闻则成为新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由于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网络词汇盛行,表现在女性新闻的标题上,一般都是“女汉子”“白莲花”“绿茶婊”等带有指代性的女性词汇。这些就使新闻娱乐化更加具体化,使女性新闻这样的软新闻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第二,女性新闻作为软性新闻,它所具有的增加新闻娱乐元素的功能,使得新媒体语境内的女性新闻增多。女性新闻的娱乐功能的凸显并非中国新媒体发展的独有现象。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的媒体就已经为了迎合受众需求,而增加了报纸的娱乐内容,严肃新闻比重陡然下降。被西方称为新闻娱乐化的三大标志性之一的报道事件——“前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就是围绕女性来呈现的,而其他两件新闻报道则或多或少地牵涉到女性。而现在西方媒体中也有很多充斥着性暗示等刺激性的新闻,最著名的就是休·海夫纳创办的《Playboy》杂志,其封面女郎都是选用性感的模特或知名女星,而且衣着暴露性感,主要受众群也是定位为男性群体。

五、结语

在现在的女权主义者看来,或许女性的权利在这个社会上仍然是处于受限制的状态。在新媒体语境下,高频出现的女性新闻正是由新科技、新技术带来的不断加速的新闻娱乐化机制与男权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想要摆脱女性在新闻中是弱势群体的刻板印象,我们就必须要秉持对两性公平公正的心态,并且始终以批判性的思维与眼光对待新闻媒体报道中的女性新闻。在新闻娱乐化的今天,女性新闻的发展启示我们,不能只是进行一些非常微观的对具体现象的浅层分析,而是要注重其背后的各种社会因素以及意识形态的碰撞与交融,从而改变现有新闻媒体对女性形象的扭曲现象。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2.戴蓓芬.新媒体语境下有关女性新闻报道的两极化研究[J].新闻知识,2016(03)∶9-12.

3.夏临.我国“新闻娱乐化”现象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15(01)∶129-131.

(作者系广西师范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娱乐传统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娱乐眼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