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开放度研究
——基于四大湾区比较分析

2018-01-03陈俊坤

城市观察 2017年6期
关键词:旧金山湾开放度湾区

◎ 张 昱 陈俊坤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开放度研究
——基于四大湾区比较分析

◎ 张 昱 陈俊坤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对外开放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是湾区经济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湾区经济开放度比较的基本体系,并据此对包括粤港澳湾区在内的四大湾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认为,粤港澳地区已经形成发展为世界顶级湾区的开放型经济雏形与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但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发展应更加强调经济效率、开放均衡性、内部协调发展等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 湾区经济 开放度

湾区经济是一种因共享海湾而形成的具有高度开放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虽然世界一流湾区各自的发展路径和特色优势不尽相同,但总体均呈现出高度开放、高度发展的态势。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开放引领作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新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港澳优势、促进港澳繁荣与稳定、带动广东的进一步开放发展,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对标国际先进标准、高度开放的强经济区,成为中国经略南海的大平台,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形成重要支撑。开放性既是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又是中国当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着眼点,在与世界一流湾区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开放度,不仅意味着对粤港澳地区的发展提供启示,更重要的是对于改革开放40年之际的中国开放战略调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对湾区经济的研究目前方兴未艾。区域性、开放性、集聚性和网络效应被视为湾区经济的重要特征(马忠新、伍凤兰,2017;王宏彬,2014;等)。核心城市(群)的经济实力、经济效率、人口规模、产业集聚和外溢、创新体系、交通体系、宜居环境、区域分工与协调机制等,成为湾区经济讨论最常涉及的内容(贾颖伟,2003;陈德宁、郑天祥等,2010;杨素梅,2014;肖展欣、胡坤鹏,2015;周牧之,2017)。王宏彬(2014)、俞少奇(2016)等认为,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经济结构、高效资源配置能力、强大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国际交往网络等区域特征。马忠新、伍凤兰(2016)认为中国的开放具有显著的湾区开放特点,显现湾区向内地梯度逐次开放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湾区经济的概念在粤港澳合作研究领域时有出现,学者陆续提出“香港湾区”(吴家玮、田长霖等,1990)、“伶仃洋—粤港澳发展湾区”(黄枝连,2009)、“粤港澳跨境湾区”(李红,2009;2011)、“环珠江口湾区”(陈德宁、郑天祥等,2010)、“深港湾区”(鲁志国、潘凤等,2015;吴思康,2015)等概念。相关学者认为,环珠江口极有可能形成下一个世界级湾区经济带。綦鲁明(2016)从创新辐射、开放引领、要素聚集、互联互通、基础支撑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圳湾区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其湾区经济已经具备发展条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鲁志国等(2015)通过土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比较、创业创新优势、金融产业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指标的比较,对深港湾区等四大湾区竞争力水平做出比较,认为深港湾区离世界先进湾区仍然存在差距,当前应大力发挥区域特色、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此外,本文还从区域经济领域对区域开放度的研究中汲取了一些思路。

二、评价框架构建

(一)评价维度及指标选取

本文对湾区经济开放度的研究,侧重湾区的市场开放水平和对开放市场的硬件支持,市场主要考虑产品(含服务)市场与要素市场(资本与人口)的开放水平,硬件支持主要考虑外向型基础设施的密度、质量与规模,因而将经济开放度分为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人口开放度、外向型基础设施水平等四个方面。

贸易开放度主要考察湾区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本文采用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来衡量。

投资开放度考察湾区在资本市场开放水平,本文以外商直接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投资开放度既能反映湾区投资环境的开放状况,也可以侧面提供湾区对外部资本的依赖。

人口开放度考察湾区对人口流动的开放水平,本文用该地区的移民占全部居民的比例来表示。由于人口不仅携带劳动力,并且能够集聚吸附各种要素、资源与信息,因此,这一指标既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水平,同时也在广泛的层面上反映出社会的开放度。

外向型基础设施水平反映湾区基础设施条件对经济开放的支撑。本文将基础设施区分为两类,一类是联系湾区内部不同城市地区的内向型基础设施,该类设施旨在改善湾区内部的连通性,是湾区内部一体化程度的反映;另一类是联系湾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外向型基础设施,该类设施是湾区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硬件条件保障。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这里主要考察后者的数量与质量。本文用国际机场数量、国际港口数量、网络基础设施宽带速度、国际机场年旅客流量①等四个指标,综合考察湾区与外部商品和要素沟通的能力。

(二)比较参照系选取

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采用了传统的珠三角“9+2”区域的基本数据。为给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提供对标,选取纽约、东京、旧金山等三大湾区形成比较参照系。其中,美国纽约湾区,面积约为2.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40万,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等31个县联合组成。依托于纽约都市圈,再加上毗邻金融中心曼哈顿城区,全球500强企业中的40%聚集于此,纽约湾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24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GDP的7.5%,是世界最发达的湾区之一。日本东京湾区面积约为1.34万平方公里,辐射3613万人,地理范围涵盖“一都三县”,核心城市东京集首都、贸易物流中心、能源基地等多重优势,地区生产总值约16249亿美元,占日本GDP总量约34%,是日本经济、政治、人口、文化活动的绝对中心区。面积1.7万平方公里的美国旧金山湾区虽然人口规模无法与上述两大湾区相比(约715万人),但高科技产业研发与创业活动特别活跃,成为带动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聚集在此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仅次于纽约湾区。

与粤港澳湾区比较,三大湾区虽然各具特色,但均显示出高度发达、高度开放、高度集中的特征与城市群发展的形态,具有较强的领先性和参照性。三大湾区不论是在经济体量、发展程度、生产与创新的活跃度、全球影响等方面均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目标参照。

表1 湾区经济开放度评价基本体系

表2 四大湾区基本情况

(三)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所有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www.city-data.com、www.bea.gov、日本统计局、国际机场理事会等。因为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等原因,本文大部分统计指标采用2015年的统计数据。

三、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开放度比较分析

通过对表3数据的比较可得到如下观点:

表3 四大湾区开放度比较

(一)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有完全可位列世界级湾区的总量规模。无论从经济还是人口数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完全可以与世界三大湾区同列,甚至规模更大。地区生产总值除了略低于东京湾区,比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都高。从产品与资本市场来看,对外贸易规模分别是东京湾区的7.12倍、纽约湾区的6.16倍、旧金山湾区的21.31倍,利用外资规模分别是东京湾区的3.93倍、纽约湾区的9.9倍、旧金山湾区的5.6倍,人口总量分别是东京湾区的1.85倍、纽约湾区的2.85倍、旧金山湾区的9.33倍。尽管体量并不说明全部问题,且与统计范围相关,但仍然反映了湾区经济的基本实力。从体量上看,粤港澳湾区完全可以与世界顶级湾区相比甚至超出现有的顶级湾区。

(二)粤港澳湾区的市场开放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三大湾区。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开放远远领先于社会领域的开放,而产品市场的开放又领先于要素市场的开放。粤港澳湾区进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70%,外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4.46%,而其他三大湾区的产品市场开放度仅在6%~13.63%,资本市场开放度仅在1.75%~3.36%之间,显示出粤港澳湾区的市场开放程度远高于三大湾区水平。但与此同时,粤港澳湾区的人口开放度指标却是四大湾区中最低的。

(三)产品、资本、劳动力市场的开放程度差异大,粤港澳湾区差异最为悬殊。四大湾区均呈现出产品市场开放领先于要素市场开放的趋势,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相对比较均衡,纽约湾区与粤港澳湾区的差异度较大,而粤港澳湾区的差异度最大——产品市场开放度70%,资本市场开放度14.46%,而劳动力市场开放度不足2%。从粤港澳湾区内部看,香港与内地城市的市场开放结构也呈现显著差异。香港的资本市场开放度突出,FDI占GDP的比例达到54%左右,远超其他城市,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开放的均衡度较好,呈现更全面的开放特征。作为首屈一指的世界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体制完善程度都要优于内地城市,是跨国公司区域总部以及海外金融机构的聚集中心,国际资本的规模和层次在粤港澳湾区中均首屈一指。内地城市的产品市场开放度较高,其中东莞、深圳、珠海、惠州等四个制造业城市贸易开放度超过100%,远超香港、广州等服务业城市,这与珠三角作为世界工厂的外向型制造业发展特征相符。

图1 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贸易与投资开放度

(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密度数据来看(表4),粤港澳大湾区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四大湾区中东京湾区的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与单位土地面积人口最大,土地利用效率最高;旧金山湾区虽然人口密度较低,但人均产出水平最高;纽约湾区人口密度与粤港澳湾区基本相当,但是经济密度均为粤港澳湾区的2倍左右。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与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粤港澳湾区尽管在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上均可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提并论甚至超出,但经济密度却明显偏低,其中人均产出水平仅分别为旧金山湾区的20%、纽约湾区的42%、东京湾区的50%,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仅分别为东京湾区的22%、纽约湾区的46%、旧金山湾区的60%。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湾区内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比其他三大湾区要严重得多,香港、澳门、深圳等地区的经济与人口密度要显著高于肇庆、江门、中山等地区。这种差距一方面反映出粤港澳湾区与世界典型湾区的经济效率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粤港澳湾区的经济发展潜力空间巨大,如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能,未来完全可能成长为影响力与竞争力远超世界三大湾区的新兴的一流湾区。

(五)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为粤港澳湾区经济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良好的基础设施减少了商品、服务、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的障碍,成为开放的湾区与外部市场的沟通桥梁,便利高效的基础设施条件帮助湾区集聚更多的国际资源,支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本文主要采用外向型基础设施水平来反映湾区经济与外部市场的联通程度,国际机场、国际港口与宽带速度,分别指向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硬件支持,港口货运量和机场旅客流量则反映现有的流动情况。粤港澳湾区国际机场数量及旅客流量均显著高于另外三大湾区;国际港口数量虽然比纽约湾区低,但4个国际港口中有3个(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都是位列世界前十位的港口,2015年集装箱输送量比三大湾区的总和还要高若干倍,香港更是重要的世界航运中心;网络宽带速度比三大湾区高30%~50%。上述数据表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建设,这一地区在基础设施条件上已经具有对比三大湾区的压倒性优势,对人口、货物、信息的流动形成了强大的支持,可以为粤港澳湾区持续成长为世界顶级湾区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保障。

表4 四大湾区密度比较

(六)社会开放度低对粤港澳湾区创新活力的提升形成制约。粤港澳湾区在反映社会开放度的移民比例上仅为1.85%,为四大湾区中的最低水平,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的移民比例分别是5.87和3.5,同在东亚的东京湾区移民比例也达到2.61。由于香港和澳门地位的特殊性,按照目前的人口统计方法,这两地居民移民至珠三角城市亦算入国际移民人口里。考虑这些因素,目前1.85%的移民比例实际上还是远远高估的。移民对开放社会具有多渠道的贡献,一是国际移民的平均人口质量较高,其所携带的生产力和资本往往成为驱动地区发展的输入性要素,因此,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将移民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就三大湾区来说,旧金山湾区移民比例最高,高素质移民的聚集直接促进了硅谷成为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高地。二是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是社会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移民传统正是美国社会始终保持创新创业活力的精神源泉,而纽约的移民社会也正是其在上个世纪快速发展为巴黎、伦敦等传统文化中心之外的西方新兴文化、艺术、时尚之都的重要土壤环境。传统上来说,东亚国家社会开放度相对较低,这可以从东京湾区移民比例也明显低于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得到映证。这种低开放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活动的发展,形成了注重“稳定”而回避“变化”、强调“制造”而忽略“创造”的文化特征,而开放的本质正是引入外部要素刺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活力,而没有比人口更能携带生产力和吸附其他资源的要素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逐步放宽移民限制、增进社会开放度,是促进粤港澳湾区乃至中国经济由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路径。

五、结论

基于四大湾区开放度的比较,本文认为:第一,粤港澳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体量巨大、市场高度开放的湾区经济雏形,并且具备进一步成长为世界顶级湾区的基本条件。第二,粤港澳湾区与世界顶级湾区在经济密度、经济效率上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如能充分提高发展质量,这种差距将可能转化成该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该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处于世界湾区中的绝对先进水平,可以支撑其开放性与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第四,对比世界典型湾区,市场开放程度远远高于社会开放程度,产品市场开放程度又领先于要素市场开放,呈现出开放社会的早期特征,进一步增进开放的均衡性、提升开放质量,应成为当前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重点。第五,粤港澳湾区内部发展不均衡,城市之间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互补性,将为湾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动力与挑战。

注释:

①由于原计划使用的国际航线数量得不到较完整的最新数据,所以用年机场旅客流量来替代。

[1]李睿.国际著名“湾区”发展经验及启示[J].港口经济,2015(09):5-8.

[2]雷佳.湾区经济的分析与研究[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02):101-104.

[3]孙碧宁.中国经济开放度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28.

[4]綦鲁明.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建议[J].全球化,2016(06):72-84+134.

[5]马忠新.我国湾区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比较研究[D].深圳大学,2017.

[6]任思儒,李郇,陈婷婷.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3):21-27.

[7]张日新,谷卓桐.粤港澳大湾区的来龙去脉与下一步[J].改革,2017(05):64-73.

[8]张锐.世界湾区经济的建设经验与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17(05):31-34.

[9]申勇,马忠新.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18(01):83-91.

[10]马忠新,伍凤兰.湾区经济表征及其开放机理发凡[J].改革,2016(09):88-96.

[11]鲁志国,潘凤,闫振坤.全球湾区经济比较与综合评价研究[J/OL].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1):112-116.

[12]雷佳.湾区经济的分析与研究[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02):101-104.

[13]吕志鹏,王红云,赵彦云.经济开放度的测算与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5(01):14-24.

[14]王金营,王琳,李天然.区域经济增长中贸易开放作用及空间差异分析——基于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38(04):98-109.

[15]邵桂兰,王涛.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青岛市经济开放度测算——以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和生产开放度三个指标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01):51-55.

The Economic Openness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ur Renowned Bay Areas

Zhang Yu,Chen Junkun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strategically significant to the opening up strategy of China in the new era.Open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economy of bay areas.The paper establish a comparative structure of the openness of bay areas,and compare among four bay areas accordingly,including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It is concluded that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mature and well prepared in terms of its infrastructure but still has room for improvement.It should focus more on economic effectiveness,equilibrium and internal coordinatio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bay area economy; openness

F127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7.06.001

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世界典型湾区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研究》中期研究成果。

张昱,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主任。陈俊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钧)

猜你喜欢

旧金山湾开放度湾区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服务业开放度视角下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研究
Uber内客服通话功能正在旧金山湾区测试
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区域经济开放度的多维度评估研究※